系统是由汇总了数据和过程的“对象”组成的。在面向对象中,软件被定义为“类”,然后创建“实例”并运行。系统是通过“实例”之间的互相交换“消息”而运行的,但由于进行了“封装”,所以无法查看内部的详细内容,这被称为“信息隐藏”。当发送“消息”时,并不会在意对方“实例”是哪一个“类”,这被称为“多态”。
1.类
类是面向对象的最基本的结构,与其对应的概念是实例。
类的英文是class,含义是“种类”,“类型”等“同类物品的集合”。
实例的英文是instance,含义是“具体的物”。类指类型,实例指具体的物,二者的关系就相当于数学集论中的集合和元素一样。
2.多态
多态,英文含义为:“变为各种形式”,通常翻译为“多态”、“多相”等。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示该结构,就是“让向相似的类发送消息的方法通用的结构”,也可以说是“发送消息时不关心对方具体是哪一个类的实例的结构”。
多态是一种方便消息发送者的手法。
3.继承
用一句话来表示继承,就是“系统的整理物的种类共同点和不同点的结构”。
在面向对象中,“物的种类”就是类。因此, 换一种给表达方式,,也可以说及继承是“整理相似事物的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结构”。
类和实例相当于集合和元素,而继承则相当于全集和子集。
在面向对象中,全集被称为超类,子集被称为子类。
此继承关系还可以应用于现实中的各种情况,比如将医生分为内科医生、外科医生、眼科医生和牙科医生,将公司职员分为营业人员、技术人员和办公人员等
应用于编程中则是:
Java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可以直接描述继承。具体来说,在超类中定义全集共同的性质,在子类中定义子集特有的性质,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重复定义非常相似的、只存在略微不同的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