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一、3种协议的对比
- 二、典型应用场景
- 三、选型建议
以下是SPI、I2C和UART三种串行通信协议的对比分析及适用场景总结:
一、3种协议的对比
. 对比其他接口
特性 | I²C | SPI | UART |
---|---|---|---|
信号线数量 | 2(SCL + SDA) | 4(SCK + MOSI + MISO + SS/CS) | 2(TX + RX) |
数据线 | 1(双向SDA) | 2(MOSI + MISO) | 1(单向TX/RX) |
通信方式 | 半双工同步串行(双向复用) | 全双工同步串行(同时收发) | 全双工异步串行++(独立收发) |
速度 | 低速(最高3.4 MHz) | 高速(可达50 MHz+) | 低速(通常<115200 bps)低于I²C |
设备寻址 | 通过地址(7/10位) | 通过片选线(SS/CS) | 无(需额外协议) |
拓扑结构 | 多主多从(多对对) | 单主多从(一对多) | 点对点(一对一) |
典型应用 | 传感器、EEPROM、RTC | 存储器、显示屏、ADC | 调试串口、无线模块 |
协议 | 优点 | 缺点 |
---|---|---|
I2C | 1. 引脚资源节省2. 支持多主多从架构. 内置地址寻址机制 | 1. 速度较低2. 总线长度受限(一般<1米)3. 需上拉电阻增加功耗 |
SPI | 1. 高速数据传输2. 无中断连续传输能力3. 硬件实现简单 | 1. 引脚占用多(4+N条SS线)2. 无硬件级冲突检测机制 |
UART | 1. 无需时钟同步2. 协议简单易实现3. 支持长距离通信(配合RS485可达千米) | 1. 需精确波特率匹配2. 无多设备直连能力3. 数据帧格式固定 |
二、典型应用场景
SPI适用场景
高速外设:Flash存储器、TFT显示屏
实时性要求高的系统:ADC/DAC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器
短距离板级通信(通常<30cm)
I2C适用场景
低速传感器:温度/湿度传感器、加速度计
系统管理总线:RTC时钟模块、EEPROM存储器
低功耗设备:智能手表、IoT终端
UART适用场景
调试接口:MCU与PC通信
工业控制:PLC与HMI通信(配合RS485)
无线模块:蓝牙/WiFi模组数据传输
三、选型建议
需求特征 推荐协议
超高速传输(>1Mbps) SPI
多设备扩展需求 I2C
长距离通信(>1米) UART+RS4853
低功耗设计 I2C
简单点对点通信 UART
通过综合通信速率、设备数量、布线复杂度等参数,可快速选择最适配的协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