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k8s是什么
一个分布式原来是主要用来管理容器的呀(专业点叫“容器编排”),什么是管理?其实就是增删改查等等,简单来理解,k8s就是实现容器增删改查的呗。是开源的,在Linux系统下。就跟创建的springboot微服务多了以后,就需要一个东西来管理众多的微服务,spring cloud应运而生。同理,docker建立的容器多了以后, k8s就应运而生了。或者这样类比:线程多了就需要线程池来管理了呗——没有什么是抽象一层不能解决的!
Linux里一切皆文件,java里一切皆对象,k8s里一切皆资源。
二、K8s用来做什么
- 服务注册与发现
- 弹性扩缩容:根据流量自己掌控pod的个数。
- 负载均衡:和nginx一样,把请求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给几台机器
- 回滚:一个应用的V2.3.1版本上线后突然出问题了,回滚到V2.3.0版本
- 存储编排:给容器在本机分配存储空间
- 自我修复:检测到挂了的,给你重开
三、k8s架构
目前是不是脑子里还没有关于k8s的图(就像下图里CPU的组成结构图一样)。有什么样的工作原理就对应着什么样的架构,所以工作原理和架构其实是一回事,那么来看一下k8s的工作原理/架构吧。
先要理解k8s的一些专有名词——就像你要融入某个圈子,就要了解一些行业黑话一样。
主要是这几个专有名词:集群、命名空间namespace、节点Node、Pod、容器、工作负载。
首先这里面最大的是集群。然后集群、node、pod、容器四者之间是有包含关系的,可以画图去理解,比较直观。
但是Node跟命名空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物理内存和逻辑内存的关系。集群是物理层面的,命名空间是逻辑层面的。可以这样类比,一个集群里我们有多台电脑,不同的用户登录上去的权限是不一样的。每台电脑就是Node,不同的用户就是不同的命名空间。比如有开发namespace、预发版namespace、生产环境namespace,可以看出命名空间主要起到一个资源隔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