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与微服务
单体架构:项目所有功能都在一个 war 包 /jar 包里,像商城的订单、库存、会员、支付等服务,都打包在一起,部署在 Tomcat 服务器,数据存在 MySQL。
- 优点:开发简单,易于理解和维护;部署方便,只需部署一个应用包;测试容易,在一个环境就能完成。
- 缺点:可维护性差,代码量增大后,模块间耦合度高,修改一处可能影响多处;扩展性受限,无法针对特定功能单独扩展;可靠性低,一处故障就可能导致整个应用不可用 。
整个电商平台的所有功能,像用户浏览商品的前端界面、下单的订单服务、查询库存的库存服务、会员管理服务、支付服务,都被打包在一个 WAR 包里,部署在一台 Tomcat 服务器上,数据都存在一个 MySQL 数据库里。就好比开了一家小杂货店,所有商品、收银、库存记录都在一个小店铺里,老板一个人能管过来,但要是店里某一处(比如收银台)出问题,整个店可能就没法正常营业了,而且要是节日期间人特别多(订单量暴增),想只增加收银的 “能力” 也做不到,得把整个店铺都扩大,成本高还麻烦。
集群级垂直化(业务系统级的拆分):为解决单体的问题,
- 横向加服务器,变成集群;
- 纵向按业务拆,订单、库存、会员、支付各成一个 WAR 包,分别部署到不同的服务器,数据库也对应拆成订单库、库存库等。这样业务耦合度降低,单个业务出问题,不影响其他,也方便针对热门业务(比如订单量暴增)单独扩展服务器。
- 优点:业务耦合度降低,单个业务系统故障对其他系统影响小;可以针对不同业务需求,独立扩展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便于不同业务模块的并行开发 。
- 缺点:系统间调用复杂度增加,需要考虑分布式通信和数据一致性问题;整体维护成本上升,要管理多个独立部署的系统 。
为了应对业务增长,横向增加了 Tomcat 服务器,变成多台服务器的集群;纵向按业务把订单、库存、会员、支付这些业务拆分开,每个业务都有自己的 WAR 包,分别部署在不同的 Tomcat 服务器上,数据库也对应拆成订单库、库存库、会员库、支付库。这就像把杂货店变成了有多个分区的大超市,订单区、库存区、会员服务区、支付区各自独立,一个区(比如订单区)人多了,就可以单独给这个区增加人手和场地(扩展服务器),一个区出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区正常运作,但每个区内部还是有很多流程和功能混在一起。
SOA:核心是把通用、会被多个上层服务调用的业务,抽成独立基础服务,用 ESB(企业服务总线)连接。比如电商、运营系统都可能用订单、库存等服务。这样解决了 “信息孤岛”,让共享业务能复用,像会员服务,电商和运营系统都能调用。[即电商、运营都能调用订单、库存服务】
- 优点: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业务共享和复用,提高开发效率;业务灵活性高,能快速响应业务变化,便于新业务集成;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独立扩展单个服务 。
- 缺点:架构复杂,建设和维护成本高,需要专业的 ESB 等技术支撑;服务治理难度大,需要管理服务间的依赖、版本、安全等 。
电商平台和运营系统(比如用于平台运营管理的系统)都需要用到订单、库存、会员等服务,于是把这些通用的、会被多个上层系统调用的业务,抽取成独立的基础服务,通过 ESB(企业服务总线)来连接各个服务。比如电商系统要下单,运营系统要统计会员数据,都可以调用对应的订单服务、会员服务。这样就解决了不同系统之间的 “信息孤岛” 问题,让订单、会员这些共享业务能被多个系统复用,不过服务之间的调用还是通过比较重的 ESB 来管理。
微服务:SOA 拆分的服务,还能按更细的业务功能拆,独立部署,降低耦合、提升容错。
比如订单服务还能拆得更细。微服务用 API 网关统一管理服务,服务间用 REST API 通信。但服务拆得太细,数量变多,构建、发布、运维就更复杂了。可以说 SOA 是微服务的 “超集”,多个微服务能组成一个 SOA 服务。
- 优点:高内聚低耦合,每个微服务专注单一功能,开发、测试、维护更方便;扩展性强,可针对不同微服务进行单独的资源扩展;技术选型灵活,不同微服务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技术栈。
- 缺点:
* 服务数量多,管理和监控复杂,运维难度大;
* 分布式系统带来的数据一致性、网络延迟等问题,增加开发复杂性;部署成本高,要管理多个微服务的部署和运行 。
SOA 拆分出来的服务,又按照更细的业务功能进行拆分和独立部署。比如订单服务,还能拆分成订单创建、订单查询等更细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或数据存储),通过 API 网关来统一管理服务,服务之间用 REST API 进行通信。就像把大超市的每个区又拆成了更小的独立小店,订单创建店、订单查询店等,各自独立运营,一家店出问题,不影响其他店,而且能根据具体需求(比如订单创建需求猛增),只给订单创建的微服务增加资源。但这样一来,服务数量变多,管理、发布、运维这些工作的复杂度也大大增加了。
微服务技术栈
- 配置管理:借助 Nacos、Config 等工具,统一管理微服务的配置信息,让所有微服务能便捷获取和使用配置,方便配置的集中维护与动态更新。
- 服务注册列表:通过注册中心,把所有微服务都注册进去,形成一个服务清单,这样其他微服务要调用服务时,能轻松找到目标服务。
- 网关处理请求:网关作为所有请求的入口,对进来的请求进行处理,可进行权限控制,判断请求是否有权限;也能设置白名单,白名单内的请求可通行;还能对请求进行路由,决定哪些请求转发到新系统。
- 熔断限流:当某个微服务请求量过大,负载过高时,熔断器会从关闭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此时请求会被拦截,返回 “系统繁忙,请稍等” 的提示。之后熔断器会每隔一段时间发送测试请求,查看服务是否恢复,此时处于半开状态,若服务负载正常了,熔断器就转回关闭状态,允许请求正常访问。
- 负载均衡策略:运用 Ribbon 等工具,制定规则,决定请求分发到哪台运行服务的机器上,让多台机器合理分担请求压力,避免单台机器负载过高。
- 流处理与消息总线:在消息队列之上添加了一层数据处理逻辑,原本是想实现用户能无缝切换不同的消息队列,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 日志跟踪:利用生成的 Trace ID,对微服务之间的调用链路进行跟踪,像从订单服务到物流服务等不同微服务的调用关系,都能通过这个 Trace ID 清晰呈现,便于排查问题。
CAP&BASE
名称 | 详细说明 |
---|---|
Consistency(一致性) | 在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备份,在同一时刻是否同样的值。(等同于所有节点访问同一份最新的数据副本) |
Availability(可用性) | 在集群中一部分节点故障后,集群整体是否还能响应客户端的读写请求。(对数据更新具备高可用性) |
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忍性) | 一个分布式系统里面,节点组成的网络本来应该是连通的。然而可能因为一些故障,使得有些节点之间不连通了,整个网络就分成了几块区域,数据就散布在了这些不连通的区域中,这就叫分区。 当一个数据项只在一个节点中保存,那么分区出现后,和这个节点不连通的部分就访问不到这个数据了,这时分区就是无法容忍的。 提高分区容忍性的办法就是把数据项复制到多个节点上,容忍性就提高了。然而,要把数据复制到多个节点,就会带来一致性的问题,而要保证一致,每次写操作就都要等待全部节点写成功,而这等待又会带来可用性的问题 【复制多个副本,使得分区时保证该分区内部有足够多的数据,但是多副本会导致数据一致性问题(副本越多数据一致性问题越大,比如一个副本必然没有数据一致性问题) 解决:等待所有节点写入数据成功,但是这个又会导致可用性问题(即等待时候集群不可用) 】 ![]() |
高可用性:如果说某个节点故障了但是集群整体还可以运行 ,则说明保持了高可用性
nacos-服务注册与发现
服务发现
1.通过 nameServer 去调用某服务,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固定 ip,每个服务都自动将 ip 和端口发送到服务列表,要调取的服务去拉取该服务列表即可,然后通过 name 去调用,这样子就可以做到自动刷新ip
客户端服务发现
服务端服务发现
这里的话要考虑load balancer的高可用性(因为所有的请求都经过这个,所以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请求同时打过来)
核心思想
无论是 OpenFeign 还是 Dubbo,在 Nacos 的帮助下,实现服务调用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
- 服务注册 (Provider):服务提供者启动时,将自己的服务地址、接口信息等“注册”到 Nacos 服务中心。就像在黄页上登记自己的电话号码和业务范围。
- 服务发现 (Consumer):服务消费者启动时,向 Nacos “订阅”某个服务。Nacos 会将那个服务所有提供者的地址列表拉取到消费者本地。
- 服务调用 (Consumer -> Provider):消费者从本地的地址列表中,通过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选择一个提供者的地址,然后发起远程调用。
OpenFeign + Nacos 的流程与原理
OpenFeign 是 声明式 HTTP 客户端,基于 RESTful 风格通信,需依赖 Spring Cloud 生态;Nacos 作为注册中心,负责服务地址的动态管理。
1. Provider 端:服务注册到 Nacos
- 步骤1:引入依赖
在 Spring Boot 项目的pom.xml
中添加 Nacos 服务发现依赖:
<dependency><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
</dependency>
- 步骤2:配置 Nacos 地址
在application.yml
中指定服务名称和 Nacos 地址:
spring:application:name: provider-service # 服务名(Consumer 端通过该名称发现服务)cloud:nacos:discovery: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 Nacos 服务端地址
- 步骤3:暴露服务接口
通过 Spring MVC 注解(如@RestController
)定义 HTTP 接口: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provider")
public class ProviderController {@GetMapping("/hello")public String hello() {return "Hello from Provider!";}
}
- 原理:服务启动时,Nacos 客户端会自动将服务名、IP、端口等元数据注册到 Nacos Server,并定期发送心跳包维持“在线”状态。
2. Consumer 端:通过 OpenFeign 调用 Provider
- 步骤1:引入依赖
除 Nacos 依赖外,需添加 OpenFeign 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openfeign</artifactId>
</dependency>
- 步骤2:启用 Feign 客户端
在启动类上添加@EnableFeignClients
注解: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DiscoveryClient // 启用服务发现
@EnableFeignClients // 启用 OpenFeign
public class ConsumerApplicatio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pringApplication.run(ConsumerApplication.class, args);}
}
- 步骤3:定义 Feign 客户端接口
通过@FeignClient
声明要调用的服务名,并映射 HTTP 路径:
@FeignClient(name = "provider-service") // name 对应 Provider 的服务名
public interface ProviderFeignClient {@GetMapping("/provider/hello") // 映射 Provider 的 HTTP 接口【这里即是去调用provider服务的接口】String callHello();
}
- 步骤4:注入并调用 Feign 接口
在 Controller 中注入 Feign 接口,直接调用方法: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consumer")
public class ConsumerController {@Autowiredprivate ProviderFeignClient feignClient;@GetMapping("/call")public String callProvider() {return feignClient.callHello(); // 远程调用 Provider 的 /provider/hello}
}
- 原理:
- 服务发现:Consumer 启动时,Nacos 客户端会拉取
<font style="color:#DF2A3F;">provider-service</font>
对应的所有实例地址(IP:端口)。 - 负载均衡:OpenFeign 底层集成了 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或 Ribbon),自动从实例列表中选择一个(默认轮询策略)。
- 动态代理:Feign 通过 JDK 动态代理为接口生成 HTTP 客户端实现类,将方法调用转化为 HTTP 请求(如
<font style="color:#DF2A3F;">GET http://{ip}:{port}/provider/hello</font>
),并解析响应。
- 服务发现:Consumer 启动时,Nacos 客户端会拉取
Dubbo + Nacos 的流程与原理
Dubbo 是 高性能 RPC 框架,基于二进制协议(如 Dubbo 协议)通信,天生支持服务治理;Nacos 作为注册中心,负责服务地址的注册与推送。
1. Provider 端:服务注册到 Nacos
- 步骤1:引入依赖
在pom.xml
中添加 Dubbo 和 Nacos 整合依赖:
<dependency><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dubbo</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
</dependency>
- 步骤2:配置 Dubbo + Nacos
在application.yml
中指定 Dubbo 协议、Nacos 地址,并暴露服务:
spring:application:name: dubbo-providercloud:nacos:discovery: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dubbo:protocol:name: dubbo # 通信协议(默认 Dubbo 协议,高性能二进制协议)port: -1 # 自动分配端口registry:address: nacos://localhost:8848 # 注册中心地址scan:base-packages: com.example.provider.service # 扫描服务实现类的包
- 步骤3:定义并实现服务接口
服务接口需单独定义(通常抽成公共模块供给 Consumer 依赖):
// 公共接口模块
public interface HelloService {String sayHello(String name);
}
// Provider 实现类
@Service(interfaceClass = HelloService.class) // Dubbo 注解,暴露服务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Impl implements HelloService {@Overridepublic String sayHello(String name) {return "Hello, " + name + "!";}
}
- 原理:服务启动时,Dubbo 会**将接口的全限定名(如
com.example.HelloService
)与服务地址**注册到 Nacos,并通过心跳维持存活状态。
2. Consumer 端:通过 Dubbo 调用 Provider
- 步骤1:引入依赖
需添加 Dubbo、Nacos 依赖,以及 Provider 的接口依赖:
<dependency><groupId>com.example</groupId><artifactId>provider-interface</artifactId> <!-- 引入 Provider 的接口模块 --><version>1.0.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dubbo</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
</dependency>
- 步骤2:配置 Dubbo + Nacos
在application.yml
中指定注册中心和引用服务:
spring:application:name: dubbo-consumercloud:nacos:discovery: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dubbo:registry:address: nacos://localhost:8848 # 注册中心地址
- 步骤3:引用远程服务
通过@Reference
注解注入 Provider 的接口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consumer")
public class ConsumerController {@Reference // Dubbo 注解,自动发现并引用服务private 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GetMapping("/call")public String callProvider() {return helloService.sayHello("Dubbo"); // 远程调用 Provider 的 sayHello 方法}
}
- 原理:
- 服务发现:Consumer 启动时,Dubbo 客户端从 Nacos 订阅
<font style="color:#DF2A3F;">HelloService</font>
对应的所有 Provider 地址,并缓存到本地。 - 负载均衡:Dubbo 内置多种负载均衡策略(如随机、轮询、一致性哈希),从地址列表中选择一个 Provider。
- RPC 调用:Dubbo 通过动态代理为
HelloService
生成客户端 Stub,将方法调用转化为二进制 RPC 请求(通过 Netty 发送),Provider 端的 Stub 接收请求后反射调用实际方法,再将结果返回。
- 服务发现:Consumer 启动时,Dubbo 客户端从 Nacos 订阅
dubbo的工作流程
1. 项目整体结构
provider-interface
模块:存放服务接口定义。provider
模块:实现服务接口,并注册服务到 Nacos。consumer
模块:引入接口模块,调用 Provider 提供的服务。
2. provider-interface
/provider-api 模块
定义服务接口
在 src/main/java/com/example/service
目录下创建 HelloService
接口:
package com.example.service;public interface HelloService {String sayHello(String name);
}
使用 Maven 构建该模块,生成 Jar 包供其他模块依赖。pom.xml
文件内容如下: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groupId>com.example</groupId><artifactId>provider-interface</artifactId><version>1.0.0</version><dependencies><!--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公共依赖 --></dependencies>
</project>
3. provider
/provider-application 模块
引入依赖
在 pom.xml
中引入 provider-interface
模块以及 Dubbo 和 Nacos 相关依赖: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groupId>com.example</groupId><artifactId>provider</artifactId><version>1.0.0</version><dependencies><dependency><groupId>com.example</groupId><artifactId>provider-interface</artifactId><version>1.0.0</version></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dubbo</artifactId></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dependency></dependencies>
</project>
配置文件
在 src/main/resources/application.yml
中进行配置:
spring:application:name: dubbo-providercloud:nacos:discovery: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 Nacos 服务地址
dubbo:protocol:name: dubboport: -1 # 自动分配端口registry:address: nacos://localhost:8848 # 注册到 Nacosscan:base-packages: com.example.provider.service # 扫描服务实现类的包
实现服务接口
在 src/main/java/com/example/provider/service
目录下创建 HelloServiceImpl
类,实现 HelloService
接口:
package com.example.provider.service;import com.alibaba.dubbo.config.annotation.Service;
import com.example.service.HelloService;@Service(interfaceClass = HelloService.class)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Impl implements HelloService {@Overridepublic String sayHello(String name) {return "Hello, " + name + "! From Dubbo Provider";}
}
启动类
在 src/main/java/com/example/provider
目录下创建 ProviderApplication
启动类:
package com.example.provider;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client.discovery.EnableDiscoveryClient;@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DiscoveryClient
public class ProviderApplicatio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pringApplication.run(ProviderApplication.class, args);}
}
4. consumer
模块
引入依赖
在 pom.xml
中引入 provider-interface
模块以及 Dubbo 和 Nacos 相关依赖: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groupId>com.example</groupId><artifactId>consumer</artifactId><version>1.0.0</version><dependencies><dependency><groupId>com.example</groupId><artifactId>provider-interface</artifactId><version>1.0.0</version></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dubbo</artifactId></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dependency></dependencies>
</project>
配置文件
在 src/main/resources/application.yml
中进行配置:
spring:application:name: dubbo-consumercloud:nacos:discovery: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 Nacos 服务地址
dubbo:registry:address: nacos://localhost:8848 # 从 Nacos 发现服务
调用服务
在 src/main/java/com/example/consumer/controller
目录下创建 ConsumerController
类,通过 @Reference
注解注入 HelloService
接口:
package com.example.consumer.controller;import com.alibaba.dubbo.config.annotation.Reference;
import com.example.service.Hello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PathVariabl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onsumerController {@Referenceprivate 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GetMapping("/hello/{name}")public String sayHello(@PathVariable String name) {return helloService.sayHello(name);}
}
启动类
在 src/main/java/com/example/consumer
目录下创建 ConsumerApplication
启动类:
package com.example.consumer;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client.discovery.EnableDiscoveryClient;@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DiscoveryClient
public class ConsumerApplicatio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pringApplication.run(ConsumerApplication.class, args);}
}
5. 运行与测试
- 启动 Nacos 服务。
- 启动
provider
模块的ProviderApplication
类,服务会注册到 Nacos。 - 启动
consumer
模块的ConsumerApplication
类,访问http://localhost:8080/hello/John
(假设 Consumer 应用端口是 8080 ,根据实际配置而定),会返回Hello, John! From Dubbo Provider
,说明 Consumer 成功通过接口模块调用到了 Provider 提供的服务。
通过上述代码结构和实现,可以清晰看到 Dubbo 中 Provider 和 Consumer 基于接口模块的设计与调用流程。
总结
- OpenFeign:通过“Nacos 注册发现 + HTTP 协议 + 动态代理”实现声明式远程调用,适合简单场景,整合成本低。
- Dubbo:通过“Nacos 注册发现 + RPC 协议 + 服务治理”实现高性能调用,适合复杂微服务场景,需关注接口定义和二进制协议。
两者的核心思路一致:服务注册到 Nacos → 消费者发现服务 → 动态代理封装网络通信,只是在“通信协议”和“框架封装程度”上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