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0 日,AMD 在深圳召开 Mini AI 工作站行业解决方案峰会,正式发布基于锐龙 AI MAX+ 395 处理器的端侧 AI 部署方案,与 200 余家生态伙伴共同探讨 AI 技术在千行百业的落地路径。这一硬件平台通过异构计算架构与开放生态设计,为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性能的本地化 AI 解决方案。
锐龙 AI MAX+ 395 处理器采用 CPU、GPU、NPU 三核异构设计,集成 16 个 Zen 5 架构 CPU 核心、40 个 RDNA 3.5 图形核心及 50 TOPS 算力的 XDNA2 NPU,支持高达 96GB 统一内存架构(UMA),可在端侧直接运行 70B 参数规模的大模型。这种硬件配置突破了传统边缘计算设备的算力瓶颈,使企业无需依赖云端即可完成复杂的多模态模型推理任务。例如,清昴智能针对家纺行业开发的一体机方案,通过并发运行图像生成、大语言模型和视觉识别模型,实现门店合规检查与设计支持的实时响应,同时保障数据隐私。
在行业应用层面,AMD 与生态伙伴构建了覆盖多个垂直领域的解决方案矩阵。模优优科技基于该平台开发的投资决策分析系统,通过本地化部署量化模型,将金融数据处理效率提升 40%;无问芯穹则推出教育行业软硬件协同方案,利用大显存特性支持多模型教学场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ChatExcel 开发的数据分析一体机,专为企业财务部门设计,在保障核心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从数据清洗到报表生成的全流程自动化,较传统流程效率提升 70%。
技术实现层面,锐龙 AI MAX+ 395 通过 ROCm 7 开源软件堆栈提供底层支持。该堆栈新增对 PyTorch、TensorFlow 等主流框架的深度优化,支持模型量化与调优工具链,使开发者可快速将云端训练的模型迁移至端侧设备。魔搭社区同步推出 AMD Mini AI 工作站专题赛道,鼓励开发者探索 Agentic AI 在生产力工具中的创新应用。
当前市场已涌现多款搭载该处理器的产品,包括 ROG 幻 X 2025、惠普战 99 Ultra 等移动工作站,价格区间覆盖 13999 元至 23947 元。这类设备既满足 AI 开发者的模型训练需求,又能作为企业级验证平台,显著降低 AI 应用的部署门槛。数据显示,采用该方案的中小企业在 AI 项目启动周期上缩短 50%,硬件采购成本较云端方案降低 60%。
此次峰会标志着 AI 技术从通用模型研发向行业深度渗透的转型。锐龙 AI MAX+ 395 通过硬件架构创新与生态协作,为解决端侧算力不足、数据隐私保护、行业适配成本高等核心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随着 ROCM 7 开源生态的持续完善和更多垂直领域解决方案的落地,端侧 AI 部署或将成为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