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算法入门:深入浅出讲明白HASH哈希算法

一、先搞懂:哈希算法到底是 “啥玩意儿”?

咱们先别碰复杂概念,从你每天都会遇到的事说起 —— 你会发现,“哈希思维” 其实早就藏在生活里了。

(一)生活中的 “哈希例子”:给东西 “贴标签、找位置”

  1. 快递柜:你的包裹怎么精准找到格子?

你收快递时,快递员会扫包裹上的单号,系统自动分配一个柜子(比如 “B08”)。不管你的包裹是小信封还是大箱子(“任意长度的输入”),最后都对应一个固定的柜子编号(“固定长度的输出”)—— 这就是哈希的核心逻辑:把 “不一样的东西” 变成 “统一格式的标签”,方便查找和管理

   2.图书馆找书:凭编号定位,不用翻遍书架

图书馆里每本书都有一个 ISBN 编号(比如 9787115546926),不管书的内容是 100 页还是 1000 页,编号都是 13 位数字。你查编号就能直接找到书架,不用一本本看封面 —— 哈希算法做的事和这类似:给 “任意长度的数据”(比如文件、密码、文字)生成 “固定长度的编号”(叫 “哈希值” 或 “数据指纹”),用编号代替原始数据做事,又快又安全。

(二)一句话定义哈希算法

简单说:哈希算法是个 “数据转换器”,输入随便多长的内容(比如 1 句话、1 张图、1 部电影),它都能输出一串固定长度的字符(比如 64 位、128 位),而且相同输入一定出相同结果,不同输入很难出相同结果

举个实际例子:

你输入 “今天吃火锅”,用 SHA-256 哈希算法算出来的结果是:

a8f5f167f44f4964e6c998dee827110c6f403e5a970fa57944161b18b808c82

就算你改成 “今天吃小火锅”(只多一个 “小” 字),结果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一串字符 —— 这就是哈希算法的 “敏感” 特性,后面我们会细讲。

(三)补充:哈希算法的 “三步工作法”(小白也能懂的原理)

很多人好奇:“随便多长的数据,怎么就变成固定长度的哈希值了?” 其实它的工作流程就像 “快递站处理包裹”,分三步走,每一步都很简单:

1. 第一步:预处理 —— 给数据 “统一打包规格”

就像快递站收包裹时,不管是信封还是箱子,都会先套上统一大小的快递袋(比如 50cm×30cm),方便后续分拣。哈希算法处理数据时,也会先做 “规格统一”:

  • 如果输入数据太短(比如只有 3 个字符 “abc”),就加一些 “填充字符”(比如补成 64 个字符的倍数);
  • 如果输入数据太长(比如 1GB 的电影),就先记好总长度(比如 “1073741824 字节”),最后会把长度信息也加进去 —— 这一步是为了防止黑客改数据长度蒙混过关(比如把 “100 万” 改成 “10 万”,长度变了,预处理后会被发现)。

生活类比:你寄一张明信片,快递员会帮你塞到标准信封里,写上总重量;寄大箱子,也会套上统一的防水袋 —— 不管原始包裹啥样,预处理后都有 “统一规格”。

2. 第二步:分组迭代 —— 分批次 “混合处理” 数据

预处理后的数据会被切成 “等大的小块”(比如 SHA-256 每次切 64 个字符一块),就像快递站把统一规格的包裹分成 “每 10 个一组”,然后一组一组处理:

  • 先拿第一块数据,和一个 “初始值”(比如 SHA-256 的初始值是 8 个固定数字)做 “混合操作” —— 比如把数字拼接、翻转、异或(简单理解成 “打乱重组”),得到一个 “中间结果”;
  • 再拿第二块数据,和上一步的 “中间结果” 继续做混合操作,又得到新的中间结果;
  •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小块都处理完 —— 这一步的关键是 “后一块的处理依赖前一块的结果”,就像接力赛,每一棒都要拿着前一棒的接力棒跑,少一棒都不行。

生活类比:快递站分批次扫描包裹,第一组扫描完会生成 “第一组清单”,第二组扫描时要对照第一组清单更新成 “总清单”,最后所有组扫完,总清单才完整 —— 少扫一组,总清单就对不上。

3. 第三步:生成哈希值 —— 把 “最终结果” 整理成固定格式

所有数据块处理完后,会得到一个 “最终中间结果”(比如 SHA-256 会得到 8 个 32 位的数字),再把这些数字拼接起来,就变成了我们看到的 “哈希值”(比如 64 个字母 + 数字的组合)。

这一步就像快递站把 “总清单” 整理成 “快递单号”(比如 “SF123456789”),不管你寄了多少东西,单号都是固定长度。

关键提醒:这三步里的 “混合操作”(比如数字翻转、异或)都是 “单向的” —— 就像把苹果榨成汁,能从苹果得到汁,但没法从汁变回苹果;同理,能从数据得到哈希值,却没法从哈希值反推数据,这就是 “不可逆性” 的来源。

二、哈希算法的 “3 个核心特性”:为什么它这么好用?

搞懂特性,你就明白为啥手机解锁、下载文件、区块链都离不开它。每个特性都配生活例子,保证一看就懂。

(一)特性 1:相同输入,必出相同结果(确定性)

就像 “1+1 一定等于 2”,只要你输入的内容没变,哈希结果就绝不会变 —— 因为预处理、分组迭代、生成哈希值的步骤都是固定的,输入一样,每一步的结果都一样,最终哈希值自然相同。

  • 生活类比:你身份证号永远对应你这个人,不会今天是 110 开头,明天变成 310 开头。
  • 实际用处:下载软件时核对文件。比如你从官网下微信,官网会给一个 “哈希值”(像文件的 “身份证号”),你下完后自己算一下文件的哈希值,和官网的对比 —— 如果一样,说明文件没被改(没病毒);不一样,就是下到假文件了。

(二)特性 2:从结果反推不出输入(不可逆性)

你知道 “1+1=2”,但不能从 “2” 反推出 “一定是 1+1”(也可能是 0+2、3-1)—— 哈希算法也是这样:分组迭代时的 “混合操作” 是单向的,比如把 “123” 变成 “321” 再和 “456” 拼接成 “321456”,你没法从 “321456” 反推原来的 “123” 和 “456”;而且输入数据比哈希值长太多(比如 1GB 电影→64 位哈希值),很多数据会 “合并” 成同一个哈希值,根本没法反推。

  • 生活类比:你知道快递柜编号是 B08,却没法从 “B08” 反推出包裹里是衣服还是零食。
  • 实际用处:存密码。手机、网站不会直接存你的密码(比如 “123456”),而是存它的哈希值。就算黑客偷走了哈希值,也没法反推出你的原始密码 —— 这就比直接存密码安全 100 倍。

(三)特性 3:输入变一点,结果差很多(雪崩效应)

就像雪崩时,山顶掉一块雪能引发整个山坡的大雪崩 —— 哈希算法里,输入改一个字、一个标点,会导致 “分组迭代” 时每一步的中间结果都变,最后哈希值完全不一样。

比如输入 “abc”,预处理后是 “abcxxxx...”(x 是填充字符),分组处理时第一块是 “abcx...”;如果改成 “abd”,预处理后变成 “abdxxxx...”,第一块的中间结果就变了,后面所有块的处理都跟着变,最终哈希值自然天差地别。

  • 生活类比:你身份证号少输一位,就变成别人的号了,根本查不到你的信息。
  • 实际用处:防文件篡改。比如你给朋友发一份合同,朋友收到后算哈希值 —— 如果和你发的不一样,哪怕只被改了一个数字(比如 “100 万” 改成 “10 万”),也能立刻发现。

三、常见的哈希算法:哪些是 “常用款”?该怎么选?

不是所有哈希算法都一样,有的安全、有的快,就像选手机 —— 拍照好的选华为,性价比高的选小米,哈希算法也得看场景选。

(一)“退休款”:曾经好用,现在不安全了(别再用!)

  1. MD5:从 “明星” 到 “淘汰”
  • 特点:输出 128 位字符(比如 32 个字母 + 数字的组合),计算速度快。
  • 曾经的用处:早期用来存密码、核对文件(比如你下游戏时,网站可能给 MD5 值)。
  • 为啥退休?2004 年,中国科学家王小云团队发现:能轻松造出 “两个不同文件,却有相同 MD5 值” 的情况(比如一个正常软件和一个带病毒的软件,MD5 一样)。现在只能用来做 “非安全的小事”,比如给手机里的照片去重(同一照片哈希值一样,重复的就删掉)。

   2.SHA-1:比 MD5 安全一点,但也过时了

  • 特点:输出 160 位字符,比 MD5 长一点,早年安全性更好。
  • 淘汰原因:2017 年,谷歌团队证明能造出 SHA-1 碰撞的文件,现在银行、网站都不用了,连浏览器(比如 Chrome)都提示 “用 SHA-1 的网站不安全”。

(二)“现役款”:现在主流,安全又好用(重点记!)

  1. SHA-256:最常用的 “安全担当”

特点:输出 256 位字符(64 个字母 + 数字),抗攻击能力强,现在还没被破解 —— 它的 “分组迭代” 步骤更复杂(64 轮混合操作),比 MD5 的 16 轮难破解多了。

用在哪:

  • 区块链:比特币、以太坊里,每个区块的 “编号” 就是用 SHA-256 算的,改一个区块的内容,哈希值就变,整个链都对不上,所以区块链没法篡改。
  • 存密码:现在正规网站(比如支付宝、微信)存密码,都会用 SHA-256,再加点 “盐”(后面讲),更安全。
  • 数字证书:你打开一个网站显示 “小绿锁”(HTTPS),就是用 SHA-256 给证书签名,证明网站是真的,不是钓鱼网站。

    2.bcrypt/scrypt:专门存密码的 “专家”

  • 特点:比 SHA-256 慢!但这是优点 —— 它的 “分组迭代” 会故意增加步骤(比如 bcrypt 可以设置 “迭代次数”,次数越多越慢),破解密码需要一次次试,慢就意味着黑客要花更久(可能几年)。
  • 为啥适合存密码?比如你用 “123456” 做密码,SHA-256 一秒能算 10 万次,黑客试 10 万次就可能猜中;但 bcrypt 一秒只能算 10 次,试完要花好几年,黑客就放弃了。
  • 用在哪:手机解锁密码、APP 登录密码(比如你的手机指纹解锁,其实是把指纹转成 bcrypt 哈希值存起来)。

(三)“工具款”:不追求安全,只求快(非安全场景用)

  1. CRC32:快得飞起,适合 “临时校验”

特点:输出 32 位字符,计算速度比 SHA-256 快 10 倍以上 —— 它的 “混合操作” 很简单(只用多项式除法,类似算 “余数”),但不安全(容易找到两个不同文件有相同 CRC32 值)。

用在哪:

  • 压缩文件:ZIP、RAR 压缩时,会用 CRC32 算每个文件的哈希值,解压时核对 —— 如果不一样,说明文件损坏了。
  • 网络传数据:比如你发微信消息,后台用 CRC32 快速检查消息有没有传错,不用等慢的 SHA-256。

   2.MurmurHash:哈希表的 “好帮手”

  • 特点:速度极快,而且哈希值分布均匀(不容易两个数据挤在一个 “位置”)—— 它的 “分组迭代” 针对 CPU 优化,没有复杂的安全操作,只追求 “快” 和 “分布均匀”。
  • 用在哪:手机里的 “通讯录搜索”—— 通讯录里 1000 个人,用 MurmurHash 给每个人名算个编号,你搜 “张三” 时,直接按编号找,一秒就能定位,不用翻遍所有联系人。

四、哈希算法的 “5 个日常应用”:原来你每天都在用!

看完这部分,你会发现:哈希算法早就在你手机、电脑里 “默默干活” 了。

(一)应用 1:手机解锁 —— 指纹 / 人脸其实是 “哈希值”

你以为手机存了你的指纹照片?错了!手机根本不会存原始指纹(万一被偷了就完了),而是把指纹转成哈希值存起来。

  • 解锁流程:你按指纹时,手机先算当前指纹的哈希值(走 “预处理→分组迭代→生成哈希值” 三步),再和之前存的对比 —— 一样就解锁,不一样就拒接。
  • 为啥安全?就算黑客偷走了哈希值,也没法反推出你的指纹,更没法伪造指纹解锁。

(二)应用 2:下载文件防病毒 —— 哈希值是 “防伪码”

你从网上下软件、电影时,经常会看到官网给一个 “校验值”(其实就是哈希值),这是防止你下到 “被篡改的文件”(比如带病毒的安装包)。

  • 举个例子:你下 Windows 系统镜像,微软官网会给 SHA-256 值:7a97...(一串字符)。你下完后,用工具(比如 Windows 自带的 PowerShell)算一下文件的哈希值 —— 如果和官网的一样,说明文件是真的,没病毒;不一样,就是被人改了,赶紧删掉。

(三)应用 3:网站存密码 —— 哈希值是 “密码替身”

假设你在某网站注册,密码是 “abc123”:

  • 坏的做法:网站直接存 “abc123”—— 如果黑客攻破数据库,你的密码就被偷走了。
  • 好的做法:网站用 SHA-256+“盐” 算哈希值(比如 “abc123 + 随机码 8d96”),存的是哈希值,不是原始密码。
  • 登录时:你输入 “abc123”,网站再算一次哈希值(同样加 “8d96” 盐),和数据库里的对比 —— 一样就登录,不一样就错。
  • 什么是 “盐”?就是给每个密码加一段随机字符(比如你的密码加 “8d96”,别人的密码加 “a3f7”),这样就算两个人密码一样,哈希值也不一样,黑客没法批量破解。

(四)应用 4:区块链防篡改 —— 哈希值是 “区块身份证”

区块链就像一本 “公开的账本”,每个 “账本页”(区块)都有 3 个关键信息:

  1. 本页的内容(比如谁转了多少钱给谁);
  2. 前一页的哈希值;
  3. 自己的哈希值(用 “内容 + 前一页哈希值” 算出来,走三步流程)。
  • 为啥没法篡改?比如你想改第 3 页的内容,第 3 页的哈希值就会变;第 4 页的哈希值是用 “第 4 页内容 + 第 3 页哈希值” 算的,所以第 4 页的哈希值也会变;后面所有页的哈希值都跟着变 —— 全网的人都能看到 “账本对不上了”,立刻知道有人篡改,篡改就无效了。

(五)应用 5:微信传文件 —— 哈希值帮你 “省流量”

你给朋友发一张 100MB 的照片,微信不会每次都重新传:

  • 第一次传:微信先算照片的哈希值(比如用 MurmurHash,快),比如 “x9f7...”,然后把照片和哈希值一起发给朋友。
  • 第二次传:如果你再发同一张照片,微信会先算哈希值,发现 “x9f7...” 已经传过了,就直接告诉朋友 “去缓存里找这张照片”,不用再传 100MB—— 这就是 “哈希去重”,帮你省流量。

五、哈希算法的 “安全陷阱”:怎么用才不会踩坑?

哈希算法不是 “万能安全药”,用错了也会出问题。这部分教你避开 3 个常见陷阱,保护自己的数据。

(一)陷阱 1:用 MD5/SHA-1 存密码 —— 等于 “裸奔”

前面说过,MD5 和 SHA-1 能轻松找到 “碰撞”(两个不同密码有相同哈希值)。比如黑客知道你的密码哈希值是 MD5 的,他可以造一个 “假密码”,算出来的 MD5 值和你的一样,就能登录你的账号。

  • 正确做法:存密码一定要用 SHA-256、bcrypt、scrypt,别用过时算法。

(二)陷阱 2:存密码不加 “盐”—— 会被 “彩虹表” 破解

什么是 “彩虹表”?就是黑客提前算好的 “密码 - 哈希值对照表”,比如 “123456” 对应什么哈希值,“abc123” 对应什么 —— 如果你的密码没加盐,黑客查彩虹表就能直接找到你的密码。

举个例子:

  • 没加盐:密码 “123456” 的 SHA-256 值是固定的,黑客查彩虹表就能对上。
  • 加了盐:你的密码是 “123456+8d96”(盐是 8d96),哈希值就变了,黑客的彩虹表里没有这个组合,就查不到。
  • 正确做法:存密码时,一定要给每个用户生成唯一的 “盐”(比如 16 位随机字符),和密码一起哈希。

(三)陷阱 3:认为 “哈希值相同 = 内容相同”—— 可能被 “碰撞攻击”

虽然好的哈希算法(比如 SHA-256)很难找到碰撞,但不是完全不可能。比如黑客想骗你下载带病毒的软件,他可以造一个 “病毒软件”,让它的 SHA-256 值和 “正版软件” 一样 —— 你核对哈希值时以为是真的,其实是病毒。

  • 怎么防?尽量从官网下载文件,官网的哈希值更可信;如果是陌生文件,除了核对哈希值,还要用杀毒软件扫一遍。

六、未来的哈希算法:会被量子计算机 “干掉” 吗?

现在很多人担心 “量子计算机出来后,哈希算法就不安全了”—— 咱们用大白话讲清楚:

(一)量子计算机对哈希算法的 “威胁”

量子计算机比现在的电脑快太多,比如现在破解 SHA-256 需要 “宇宙年龄那么久”,量子计算机可能只要几年。但注意:它不是 “直接破解”,而是 “加速找碰撞”—— 比如以前找两个不同文件有相同 SHA-256 值,需要 10^77 次运算,量子计算机可能只要 10^38 次。

(二)科学家的 “应对方案”:抗量子哈希算法

现在各国科学家都在研究 “抗量子哈希算法”,比如 NIST(美国国家标准局)正在筛选候选算法,这些算法的 “数学基础” 和现在不一样,量子计算机也很难破解。

  • 比如 “SPHINCS+” 算法,它不用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用 “随机数 + 哈希链”(把多个哈希步骤串成链,改一步就全错),量子计算机再快也没法快速找碰撞。未来 5-10 年,这些算法可能会取代现在的 SHA-256,成为新的安全标准。

七、总结:小白必记的 “3 个核心知识点”

看到这里,你已经掌握了哈希算法的核心 —— 不用记复杂术语,记住这 3 点就够了:

  1. 哈希是 “数据标签机”:按 “预处理→分组迭代→生成哈希值” 三步,把任意数据转成固定长度的 “标签”,相同输入出相同标签,不同输入出不同标签。
  2. 常用算法分 3 类:安全场景用 SHA-256/bcrypt(步骤复杂、抗破解),非安全场景用 CRC32/MurmurHash(步骤简单、速度快),MD5/SHA-1 已淘汰。
  3. 日常用哈希避坑:下载文件核对哈希值,存密码要加 “盐”,别用过时算法。

哈希算法就像数字世界的 “保安”—— 它不显眼,但不管是手机解锁、网上付款,还是区块链记账,都离不开它帮你守护数据安全。下次再看到 “哈希值”“校验码” 这些词,你就知道:哦,这就是那个 “按三步流程给数据贴标签的工具” 嘛!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swp.cn/diannao/96872.shtml
繁体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hk.pswp.cn/diannao/9687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Vuex 和 Pinia 各自的优点

核心总结(一句话概括) Vuex:Vue 官方曾经的状态管理标准解决方案,成熟稳定,概念清晰,但语法稍显冗长。Pinia:Vue 官方推荐的新一代状态管理库,API 设计极其简洁,完美支持…

几种方式实现文件自动上传到服务器共享文件夹

文章目录一、方案核心逻辑二、详细实现步骤(以Windows系统为例)1. 确认服务器共享文件夹的“访问权限”(前提)2. 选择“传输触发方式”(按需求选实时/周期)(1)周期传输(如…

Milvus介绍及多模态检索实践

1、核心组件 1.1 Collection (集合) 可以用一个图书馆的比喻来理解 Collection: Collection (集合): 相当于一个图书馆,是所有数据的顶层容器。一个 Collection 可以包含多个 Partition,每个 Partition 可以包含多个 Entity。 Partition (分区…

第二十三天-LCD液晶显示实验

一、LCD结构体定义LCD为LCD_TypeDef类型的指针,指向0x6C000000的地址空间(bank1分区4的地址范围)。为什么需要并上0x000007FE呢?因为虽然驱动SRAM的时序和16位8080接口时序(驱动LCD时序)很像,但…

SQL性能调优

MySQL出现性能差的原因有哪些? 可能是 SOL查询使用了全表扫描,也可能是查询语句过于复杂,如多表 IOIN 或嵌套子查询。 也有可能是单表数据量过大。 通常情况下,添加索引就能解决大部分性能问题。对于一些热点数据,还可以通过增加…

dapo:开源大规模llm强化学习系统的突破与实现

本文由「大千AI助手」原创发布,专注用真话讲AI,回归技术本质。拒绝神话或妖魔化。搜索「大千AI助手」关注我,一起撕掉过度包装,学习真实的AI技术! ✨ 1. dapo概述:开源llm强化学习系统的重要突破 dapo&…

【车载开发系列】ParaSoft集成测试环境配置(五)

【车载开发系列】ParaSoft集成测试环境配置(五) 【车载开发系列】ParaSoft集成测试环境配置(五) 【车载开发系列】ParaSoft集成测试环境配置(五) 一. 剥离硬件环境的设置 二. 灵活使用编译开关 三. 导入修改后的bdf文件 四. 自动生成底层桩函数 五. 开始跑集成测试用例 六…

大模型(一)什么是 MCP?如何使用 Charry Studio 集成 MCP?

目录一、什么是 MCP?1.1 🤔 开始之前的思考1.2 MCP 的定义1.3 MCP 结构二、MCP 的使用2.1 uv 的安装2.2 MCP 广场2.3 MCP 的配置2.4 MCP 的依赖安装2.5 Charry Studio2.6 测试结果背景: MCP 这个概念大概是 2025 年上半年火起来的&#xff0c…

源码导航页

一、Python捕捉动作发送到Unity驱动模型跟着动(获取源码) 二、AI输入法源码(获取源码) 三、Java企业级后台管理系统-登录授权角色菜单(获取源码) 四、Jetson实现纯视觉导航(获取源码&#xff09…

HTTP/2 性能提升的核心原因

一、协议架构优化‌‌二进制分帧(Binary Framing)‌HTTP/2 将传统文本格式的报文(如请求头、数据体)拆分为独立的二进制帧(Frame),每个帧包含流标识符(Stream ID)&#x…

vulnhub-billu_b0x靶机渗透

一、靶场详情 Billu_b0x 是 Vulnhub 上的经典中等难度靶机,主要考察从信息收集到提权的完整渗透流程:先通过端口和目录扫描发现网站入口,利用 SQL 注入或文件包含进入后台并上传 WebShell,再通过反弹 Shell 获取低权限用户&#…

C# 相机内存复用(减少图像采集耗时)以及行数复用

背景我们在做图像处理时,都会对一些相机的SDK进行开发完成图像采集的操作,为后续图像处理做准备。本文主要的目的是降低图像采集的耗时,应用在一些高速检测的场景下。利用循环队列内存复用的方式,去掉或者减少新建内存的时间。线扫…

MTK Linux DRM分析(十三)- Mediatek KMS实现mtk_drm_drv.c(Part.1)

一、简介 MediaTek (MTK) 的DRM驱动(基于mtk_drm_drv.c)是为MediaTek SoC(如MT6985、MT6895等)设计的显示子系统(Display Subsystem)驱动程序。它实现了Linux DRM/KMS框架,支持多CRTC、多平面(plane)、连接器(connector)和编码器(encoder)的显示管道。驱动处理硬…

Wireshark笔记-DHCP流程与数据包解析

背景DHCP从大学上网络课时就开始知道了,当时只知道,能让计算机上网,要不就静态配IP,要不就DHCP获取,就能上网。2021年时,毕业好几年了,想学习下网络知识,就准备考一个软考网工。按要…

Coze用户账号设置修改用户头像-前端源码

概述 Coze Studio的用户头像修改功能是用户账号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用户上传和更新个人头像。本文将深入分析该功能的前端实现,包括组件架构、文件上传处理、API设计和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 技术架构 整体架构设计 Coze Studio采用现代化的前端架构…

新手Github提交PR(Pull requests)详细教程

一、什么是Pull requests? Pull Requests(PR)是代码协作平台(如 GitHub、GitLab 等)中的一种功能,用于提议将某分支的代码变更合并到另一个分支(通常是主分支)。它允许开发者在合并…

本地通过跳板机连接无公网IP的内网服务器

本地环境:SSH client 堡垒机:有公网IP,有连接内网服务器的秘钥 SSH配置: Host jmsHostName [堡垒机的公网IP]Port 22User rootIdentityFile ~/.ssh/id_rsaHost appHostName 10.0.0.14Port 22User rootIdentityFile ~/.ssh/svc-p…

B树,B+树,B*树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 B树、B树、B*树 这三种非常重要的多路平衡查找树。它们在数据库和文件系统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一、为什么需要这些树结构?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已经有了二叉搜索树(BST)、A…

汽车零部件工厂ESOP系统工业一体机如何选型

在汽车零部件工厂的生产管理中,ESOP 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工业一体机作为 ESOP 系统的关键硬件支撑,其选型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以及生产数据的可靠采集与分析。因此,为汽车零部件工厂选择一款适合的…

​维基框架 (Wiki Framework) 1.1.0 版本发布​ 提供多模型AI辅助开发

介绍 多模型AI辅助开发​ 维基框架1.1.0集成了主流AI引擎的统一接口,支持开发者按需调用不同模型的优势能力: ​DeepSeek​:专注代码生成与重构,擅长复杂业务逻辑实现 ​ChatGPT​:多模态推理能力,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