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设计学习DAY13——电源缓冲电路设计全解

  每日更新教程,评论区答疑解惑,小白也能变大神!"

目录

一.缓冲电路介绍

1.1缓冲电路的作用

1.2寄生参数的来源

1.3缓冲电路的类型

1.4常见缓冲电路设计

1.5设计原则

二.吸收与缓冲

2.1吸收与缓冲的核心作用

2.2电压尖峰与吸收措施

2.3缓冲电路的作用

2.4实际应用建议

2.5拓扑吸收回路设计要点

2.6拓扑吸收的优势

2.7体二极管反向恢复的作用

2.8 RC吸收对比

2.9实施建议

三.RC吸收电路

3.1RC吸收电路的工作原理

3.2RC元件的协同工作

3.3应用特点

3.4RC吸收电路设计难点

3.5损耗功率估算公式

3.6设计方法总结

四.RCD吸收电路

4.1RCD吸收电路原理

4.2应用限制

4.3RCD钳位与吸收的区别

五.无损吸收电路

5.1无损吸收电路的设计原则

5.2无损吸收的典型应用

六.缓冲电路

6.1电流尖峰的主要来源

6.2缓冲方法的核心原理

6.3其他辅助措施

6.4选择建议

6.5缓冲电路的核心特性

七.LD缓冲电路

7.1LD缓冲技术的特点

八.LR缓冲电路

8.1LR 缓冲电路特点

九.饱和电感缓冲电路

9.1饱和电感缓冲的核心原理

9.2关键特性解析

9.3实用设计建议

十.无源无损缓冲吸收电路

10.1无源无损缓冲吸收电路的核心特点

10.2工作原理

10.3实现条件

10.4性能优势

十一.滤波缓冲吸收电路

11.1电解电容滤波的局限性

11.2传统并联电容的不足

11.3改进方案:电感隔离分频滤波

11.4谐振频率设计要点

11.5应用扩展

十二.振铃

12.1振铃的危害

12.2振铃的成因

12.3振铃的抑制方法

十三.RCD吸收能量回收电路原理

13.1RCD吸收能量回收电路原理

13.2关键设计要点

13.3能量回收实现方法

 

一.缓冲电路介绍

1.1缓冲电路的作用

  • 缓冲电路主要用于抑制开关器件(如MOSFET、IGBT)在快速开关过程中产生的电压/电流尖峰和振荡,防止器件损坏或电磁干扰(EMI)问题。其核心是处理寄生参数(如电感、电容)导致的能量震荡。

1.2寄生参数的来源

  1. 电感:来自长导线、PCB走线或变压器漏感。
  2. 电容:来自半导体结电容或布线间的耦合电容。
  3. 快速开关:电压/电流的突变会激发寄生电感和电容的谐振。

1.3缓冲电路的类型

按能量处理方式分类

  1. 耗散型:通过电阻将寄生能量转化为热量(如RC吸收电路)。
  2. 非耗散型:将能量回馈至电源或负载(如LC谐振回路)。

按控制目标分类

  1. 电压缓冲:抑制电压尖峰(如并联电容或RCD电路)。
  2. 电流缓冲:抑制电流突变(如串联电感)。

1.4常见缓冲电路设计

  1. RC缓冲电路

    • 在开关管两端并联电阻和电容,吸收电压尖峰。
    • 公式:时间常数 τ=RC,需匹配开关频率。
  2. RCD缓冲电路

    • 由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组成,用于高频开关场景(如反激变换器)。
    • 二极管防止电容放电时电流反向。
  3. LC缓冲电路

    • 通过电感和电容谐振回收能量,效率较高但设计复杂。

1.5设计原则

  • 最小化寄生参数:优化PCB布局,缩短走线,减少环路面积。
  • 匹配开关速度:缓冲电路的时间常数需与开关频率协调。
  • 平衡效率与成本:耗散型简单但效率低;非耗散型复杂但节能。

二.吸收与缓冲

2.1吸收与缓冲的核心作用

吸收(针对电压)和缓冲(针对电流)是保护电子器件的关键设计手段,主要功能包括:

  • 保护器件:吸收防止电压击穿(如MOSFET的Vds超标),缓冲防止电流击穿(如过大的di/dt)。
  • 提升可靠性:避免功率器件工作在极限参数范围(如SOA安全区)。
  • 优化性能:降低开关损耗、减少电压/电流变化率(di/dt、dv/dt),抑制振铃和电磁干扰(EMI)。
  • 效率平衡:设计得当可提升效率,设计不当反而会增加损耗。

2.2电压尖峰与吸收措施

电压尖峰成因

  • 电感能量突变(如变压器漏感、布线电感)导致电流中断时产生高压($V=L \cdot di/dt$)。
  • 常见场景: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谐振电路等。

解决方法(优先级从高到低)

  1. 减少源头:优化变压器设计降低漏感,缩短高频回路布线。
  2. 转移能量:通过辅助电路(如谐振腔)将电感能量转移到其他路径。
  3. 吸收电路:前两种无效时,用RC/RCD/TVS等吸收电压尖峰(如MOSFET的DS极并联电容)。

关键点:吸收是“最后手段”,优先优化布局和器件选型。

2.3缓冲电路的作用

缓冲电路针对电流冲击,典型应用:

  • 抑制di/dt:例如IGBT关断时,并联电容减缓电流变化,避免器件损坏。
  • 软开关:通过LC谐振实现零电压开关(ZVS)或零电流开关(ZCS),降低损耗。

设计注意

  • 缓冲元件(如电容、电感)需计算参数,避免引入额外振荡。
  • 权衡效率:过大的缓冲元件会增加导通损耗。

2.4实际应用建议

  • 高频开关电路:优先降低寄生参数(如用多层PCB减小布线电感)。
  • 关键器件保护:TVS管用于瞬态电压钳位,快恢复二极管减少反向恢复电流。
  • 测试验证:通过示波器观测开关波形,调整吸收/缓冲元件值。

简言之,吸收与缓冲是“修修补补”的补救措施,优化电路布局和器件选型才是根本。

2.5拓扑吸收回路设计要点

开关管Q1、续流二极管D1和电容C2组成吸收回路时,需遵循短路径原则。将C2直接并联在Q1的漏极(或集电极)与D1的阴极之间,形成最小环路面积。关键布线下:

  • 电容C2的引脚尽量贴近Q1和D1的管脚。
  • 避免长走线,减少寄生电感。

2.6拓扑吸收的优势

  • 高效抑制尖峰振铃:通过电容C2直接吸收开关过程中的能量震荡。
  • 无损能量回收:吸收的能量通过拓扑自然回馈到电路,效率高于传统RC吸收。
  • 电容取值灵活:C2容值可选择较宽范围(如100pF~10nF),需实验调整至最佳效果。
  • 硬开关兼容性:适用于硬开关拓扑(如Buck、Boost),不改变原有开关特性。

2.7体二极管反向恢复的作用

开关管体二极管在关断瞬间会因反向恢复特性减缓电压上升速率(dV/dt),从而辅助降低电压尖峰。此效应无需额外元件,但需注意体二极管选型(如快恢复型优化效果更佳)。

2.8 RC吸收对比

  • 拓扑吸收:效率高,适合高频场景,但依赖拓扑结构。
  • RC吸收:通用性强,但电阻会耗能导致效率下降。典型值为:
    • 电容:100pF~1nF(耐压需高于尖峰电压)
    • 电阻:10Ω~100Ω(功率需满足损耗要求)

2.9实施建议

  • 优先拓扑吸收:若拓扑允许,优先采用C2并联方案。
  • 复合方案:对极端尖峰可同时使用体二极管特性与RC吸收作为补充。
  • 测试验证:通过示波器观察开关波形,逐步调整C2或RC参数直至尖峰达标。

三.RC吸收电路

3.1RC吸收电路的工作原理

  • RC吸收电路的核心功能是阻尼吸收,通过电阻和电容的配合抑制电压尖峰和谐振能量。
  • 电阻R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阻尼,将谐振能量转化为热量消耗掉。它是实际吸收功率的关键元件,而非简单的限流作用。
  • 电容C的作用是提供能量通道,将谐振能量引导至电阻R上。电容值大小决定了能量转移的程度,并非直接吸收电压。

3.2RC元件的协同工作

  • RC并联在谐振回路两端,电容为谐振能量提供低阻抗通路。电容值的选择影响吸收效果,过小无法充分转移能量,过大则可能影响电路响应。
  • 电阻值的选择需要与电容匹配。特定电容下存在一个最佳电阻值,能实现最大阻尼效应,有效降低电压尖峰幅度。这个最佳值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或计算确定。

3.3应用特点

  • RC吸收具有无方向性特点,适用于单向、双向及对称电路。这种通用性使其在各类电力电子电路中广泛应用,如开关电源、电机驱动等场合。
  • 电路设计时应根据实际谐振频率和能量大小选择RC参数。通常需要测量或仿真确定最佳组合,确保既能有效吸收尖峰,又不会引入过大损耗。

3.4RC吸收电路设计难点

  • 设计难点主要在于吸收效果与太多因素相关,包括漏感、分布参数、器件特性、电流电压、功率等级、频率等。许多参数(如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难以精确量化,导致无法推导出通用公式。
  • 不同型号的二极管即使用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RC参数也可能完全不同。工程上通常需要先通过理论计算或仿真获取初始参数,再结合实物调试来优化。

3.5损耗功率估算公式

  • 电阻R的损耗功率可通过简化公式估算:
  • Ps = F × C × U²
  • (F为开关频率,C为吸收电容,U为吸收回路反射电压)

3.6设计方法总结

RC吸收电路设计没有捷径可走,必须经过以下流程:

  1. 理论计算或仿真获取初步参数;
  2. 在电路板上进行实际布线;
  3. 通过调试测试调整具体参数值;
  4.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满足性能要求。
  • 实际设计中电阻和电容的选型需要兼顾吸收效果与损耗功率、体积成本等因素,最终参数往往需调整多次才能确定。调试阶段需密切监测温升和电压电流波形。

四.RCD吸收电路

                                          

4.1RCD吸收电路原理

  • RCD吸收通过非线性开关D直接破坏电压尖峰的谐振条件,将尖峰电压控制在设定范围内。吸收电容C的大小直接影响电压尖峰抑制效果,同时决定了电阻R上的发热功率。电阻R仅用于消耗吸收能量,其阻值选择需满足开关管电流限制和PWM逆程放电周期要求,对吸收效果影响较小。
  • RCD吸收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软关断效果。关断瞬间开关器件电压等于电容C电压(初始为0),关断过程中电容充电会延缓电压上升速率(降低dv/dt)。

4.2应用限制

  • 反激拓扑中通常不适用RCD吸收,因电路结构可能导致冲突。二极管反压尖峰吸收也不推荐使用RCD,可能加剧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问题。

4.3RCD钳位与吸收的区别

  • RCD钳位电路结构与吸收电路相似,但参数设计差异显著:钳位电路的RC时间常数远大于PWM周期,而吸收电路的RC常数远小于PWM周期。钳位电容工作状态接近电压源,其电压谷值需高于拓扑反射电压,峰值即为钳位电压值。
  • RCD钳位仅在电压尖峰时动作,不参与PWM上升/下降沿过程,因此能量损耗更低。相比之下,齐纳钳位同样具有高效率特性,但需注意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可能带来的影响。大功率场合可采用有源器件构建等效电路。

五.无损吸收电路

5.1无损吸收电路的设计原则

避免使用电阻

  • 电阻会消耗能量并产生热量,与“无损”目标冲突。应采用电感、电容或变压器等无损耗元件实现能量转移。

防止LD电流回路形成

  • LD(电感-二极管)回路可能导致能量滞留。设计时需确保吸收回路中的电感与主拓扑协同工作,避免独立环路。

隔离吸收回路与主拓扑路径

  • 吸收回路仅用于处理电压尖峰或反射能量,不能成为主功率传输路径的一部分。通过二极管或开关器件实现物理隔离。

能量定向转移
吸收的能量需通过磁耦合(如变压器)或直接回馈至输入/输出侧。例如:

  • 电容吸收:通过二极管将能量转移至输入电容
  • 谐振转移:利用LC振荡将能量送回电源或负载

抑制二极管反向恢复

  • 选用快恢复二极管或碳化硅(SiC)器件,降低反向恢复时间。可通过串联小电感或采用软开关技术进一步减小影响。

5.2无损吸收的典型应用

  • RCD吸收改进:用变压器替代电阻,将漏感能量回馈至电源
  • 谐振吸收网络:LC电路吸收尖峰后通过谐振将能量传递至负载
  • 主动箝位:通过辅助开关管将能量转移至主电路

示例:反激拓扑中,采用绕组耦合将漏感能量回馈至输出电容,实现反射电压吸收。

关键点:无损吸收的核心是“能量再利用”,而非耗散。

六.缓冲电路

缓冲电路主要用于抑制电路中因开关动作或寄生参数引起的电流尖峰,保护器件并减少电磁干扰。电流尖峰通常由二极管反向恢复或电容充放电导致。

6.1电流尖峰的主要来源

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
当二极管从导通状态突然切换到截止状态时,存储的电荷会形成瞬态反向电流,产生电流尖峰。

电容充放电电流
电路中的分布电容、变压器寄生电容或设计不当的吸收/谐振电容,在开关瞬间会引发瞬态充放电电流。

6.2缓冲方法的核心原理

在电流尖峰的路径上串联电感,利用电感特性(电流不能突变)抑制瞬态电流变化率。常用电感类型包括:

磁珠(Ferrite Bead)
高频损耗型器件,对高频尖峰电流呈现高阻抗,适合抑制MHz级别的噪声。

绕线电感(Wire-wound Inductor)
通过线圈储能减缓电流变化,需注意饱和电流值避免磁芯饱和失效。

共模扼流圈(Common Mode Choke)
双绕组结构,可同时抑制差模和共模干扰,适用于高频开关电路。

6.3其他辅助措施

  • 并联RC吸收电路:与电感配合使用,消耗残留能量。
  • 优化布局:缩短高频回路路径,减少寄生电容影响。
  • 软开关技术:通过零电压/零电流切换降低开关损耗。

6.4选择建议

  • 高频场景优先选用磁珠或纳米晶电感。
  • 大电流场合需验证电感的饱和特性。
  • 结合示波器实测调整参数(如电感值、RC时间常数)。

通过合理选型与测试,可有效降低电压过冲和电磁干扰风险。

6.5缓冲电路的核心特性

  • 缓冲电感串联在电路中会明显增加吸收电路的工作负担,因此缓冲电路通常需要与吸收电路搭配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 缓冲电路通过延缓导通时的电流突变,能够有效减轻开关器件承受的电流冲击,这种特性使得电路可以实现类似软开通(ZIS)的效果。
  • 变压器自身存在的漏感可以被巧妙利用,直接作为缓冲电感使用,这样既节省了额外元件的成本,又简化了电路结构。

七.LD缓冲电路

7.1LD缓冲技术的特点

无需吸收电路配合
LD缓冲技术可独立工作,不需要额外设计吸收电路(如RC或RCD吸收电路),简化了电路结构。

电流应力特点
缓冲释能二极管(如拓扑中的续流二极管)承受的电流应力与主拓扑续流二极管相当,甚至更大。设计时需注意二极管的选型以满足电流要求。

损耗转移效应
缓冲释能二极管的损耗与开关管损耗成反比关系。开关管因缓冲作用减少的损耗,会部分转移到二极管上,整体损耗可能降低。

关键参数优化
缓冲电感(如L3)的参数选择直接影响效率。适当调整电感值可显著降低开关管的开通/关断损耗,从而提升系统整体效率。需通过实验或仿真确定最优参数。

通俗理解
LD缓冲像“减速带”,让电流变化更平缓。开关管压力小了,但二极管会多干活;电感大小调对了,效率能大幅提升。

八.LR缓冲电路

8.1LR 缓冲电路特点

使用电感(L)和电阻(R)组成的缓冲电路,主要用于保护开关管,吸收电感剩余能量。

需要搭配吸收电路才能有效转移电感中剩余的能量,避免对开关管造成损害。

缓冲电路中的释能电阻(R)会产生较大损耗,这部分损耗本质上是将开关管的部分损耗转移到了电阻上。

电阻(R)和电感(L)的参数需要精确匹配,调试和设计过程较为复杂,难以掌握最佳平衡。

尽管参数设计要求较高,但只要合理配置,仍然可以实现较高的电路效率。

九.饱和电感缓冲电路

9.1饱和电感缓冲的核心原理

饱和电感利用其独特的磁芯特性,在电路中起到缓冲作用。当电流快速变化时,它先呈现高阻抗以抑制电流尖峰,随后进入饱和状态变为低阻抗,确保高效功率传输。关断时,电感量恢复减缓电压上升,实现软关断。

9.2关键特性解析

热特性
饱和电感的热量主要来自磁芯的磁滞损耗(非铜损或涡流损耗)。磁芯需满足:

  • 高频材料,避免居里温度超标
  • 高导热系数、大散热面积(如细长管状结构优于环形)
  • 短热传导路径

饱和特性
无需刻意使用低导磁率材料或气隙,直接利用磁芯自然饱和特性即可。

初始电感等效
低导磁率磁芯+多匝数 ≈ 高导磁率磁芯+少匝数。极端情况下,1匝穿心电感可能等效多匝设计,但受限于磁芯最高导磁率。

磁芯体积等效
相同体积下,不同形状的磁芯缓冲效果相近。优化散热设计更关键,例如:

  • 多个小磁芯分散优于单个大磁芯
  • 穿心电感结构散热更高效

组合应用
单一磁芯材料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时,可混合不同材质磁芯组合使用以优化性能。

9.3实用设计建议

  • 磁芯选型:优先选高频、高居里温度材料(如PC40),确保散热能力。
  • 结构优化:采用多小磁芯或穿心式布局,增大散热表面积。
  • 简化设计:1匝穿心电感方案可能更优,减少绕线复杂度。
  • 混合材质:复杂场景可组合不同磁芯材料平衡饱和特性和散热。

通过以上设计,饱和电感能有效抑制电流冲击,同时维持系统效率与可靠性。

十.无源无损缓冲吸收电路

10.1无源无损缓冲吸收电路的核心特点

  • 缓冲电感本身是无损的(例如非饱和电感),其储能通过无损吸收方式处理,形成无源无损缓冲吸收电路,本质是一种无源软开关技术。

10.2工作原理

  • 缓冲电感的作用是延迟并削弱开通时的冲击电流,实现软开通效果。无损吸收电路的作用是延迟并降低关断时的电压变化率(dv/dt),实现软关断效果。

10.3实现条件

  • 并非所有电路拓扑都能构建无源软开关电路。实现条件与无损吸收电路类似,因此这类设计常成为专利热点,只有部分经典拓扑适用。

10.4性能优势

  • 无源无损软开关电路的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缓冲吸收方式,与有源软开关电路效率接近。对于能实现无源软开关的电路,通常无需采用有源方案。

十一.滤波缓冲吸收电路

11.1电解电容滤波的局限性

  • 电解电容因ESR(等效串联电阻)较高,导致滤波效果差且发热严重,影响寿命。高频纹波电流在ESR上产生损耗,进一步降低效率。

11.2传统并联电容的不足

  • 直接并联高频电容(如CBB)效果有限,因高频电容在开关电源频率下仍有较大阻抗,无法彻底解决ESR带来的问题。

11.3改进方案:电感隔离分频滤波

用电感将电解电容与CBB电容分开:

  • CBB电容靠近高频纹波侧,专滤高频噪声(如PWM开关噪声)。
  • 电解电容置于直流侧,负责滤除低频或工频成分。
    两者各司其职,避免高频电流流过电解电容的ESR。

11.4谐振频率设计要点

Π形滤波网络的谐振频率(Fn)需避开PWM频率(Fp):

  • 建议比例:Fp = 1.5~2倍 Fn,避免共振导致滤波失效。

11.5应用扩展

  • 此方法适用于直流母线滤波、高纹波电路等场景,尤其需分担高频/低频滤波压力的场合。
  • 通俗总结
  • 像分工合作——电感是“交通指挥”,把高频和低频噪声分别导向CBB和电解电容,避免互相干扰,同时避开共振点。

十二.振铃

12.1振铃的危害

  • 振铃会导致电磁干扰测试(MEI)在特定频率容易超标,影响设备合规性。
  • 振铃能量在回路中损耗,引起器件发热,降低整体效率。
  • 当振铃电压超过临界值,会产生破坏性电流,干扰电路正常工作,导致效率大幅下降。

12.2振铃的成因

振铃通常由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谐振引起。例如:

  • 器件结电容(如二极管)与漏感(如变压器副边)形成谐振。
  • 杂散电感(如布线电感)与器件结电容意外谐振。
  • 吸收回路中的电感与电容参数不匹配。
    振铃更容易出现在无电阻的回路中,因为电阻能抑制谐振能量。

12.3振铃的抑制方法

磁珠吸收
在振铃频率下,磁珠表现为电阻特性,可吸收能量。需选择合适磁珠,错误选型可能加剧振铃。

RC吸收电路
电容值接近振铃的结电容,电阻按公式
$$R = \sqrt{\frac{L}{C}}$$
计算(L为等效电感)。

调整谐振频率
通过改变电容或电感参数,将振铃频率移至与PWM频率相近,利用开关动作抑制谐振。

优化滤波设计
检查输入/输出滤波电路,避免因参数不当引发谐振,必要时重新设计LC参数。

注意: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示波器观察振铃频率,针对性选择抑制措施。


十三.RCD吸收能量回收电路原理

13.1RCD吸收能量回收电路原理

将传统RCD吸收电路的充放电回路分离,形成独立的正负电流通道。正向电流通过二极管对电容充电,负向电流通过另一路二极管对电容放电,最终在电容两端形成正负电压输出。

13.2关键设计要点

吸收电路的核心参数(电阻、电容、二极管)需优先满足主电路的吸收需求,确保开关管安全工作。不应为提升回收功率而盲目增大吸收电路的功率容量,否则可能影响主电路性能。

13.3能量回收实现方法

在标准RCD电路基础上增加整流二极管和储能电容。正半周时D1导通向C1充电,负半周时D2导通向C2充电,两个电容串联输出即可得到正负电压。典型电路拓扑包含:

  • 主功率开关管
  • 吸收电容Cs
  • 快恢复二极管D1/D2
  • 储能电容C1/C2
  • 泄放电阻R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swp.cn/news/915462.shtml
繁体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hk.pswp.cn/news/91546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鸿蒙搜狐新闻如何在Native调用ArkTS方法

01前言鸿蒙作为一款新兴的智能操作系统,现在适配鸿蒙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同时会面临三端兼容问题,如同一产品功能,需要维护iOS、Android、鸿蒙三端代码。拿文件上传、下载功能场景举例,同时要适配iOS、Android、鸿蒙三…

Java行为型模式---中介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基础概念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对象之间的交互,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降低耦合度,并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

Python爬虫实战:研究Korean库相关技术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韩流文化在全球的传播,韩语网页内容急剧增加。韩国在科技、娱乐等领域的信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然而,韩语独特的黏着语特性(如助词体系、词尾变化)给信息处理带来挑战。传统爬虫缺乏对韩语语言特点的针对性处理,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完整…

表单校验--数组各项独立校验

写需求时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xff0c;就是校样项是多个的&#xff0c;但是其字段名称相同这时我们可以这样校验&#xff0c;注意字段之间的关联性<div v-for"(item,index) in formData.hospitalDoctorList" :key"item.key || index"><el-form-…

基于SpringBoot和leaflet-timeline-slider的历史叙事GIS展示-以哪吒2的海外国家上映安排为例

目录 前言 一、哪吒2的海外之路 1、海外征战历程 2、上映国家空间查询 二、后端接口的实现 1、模型层的实现 2、上映时间与国家 3、控制层的实现 三、基于leaflet-timeline-slider的前端实现 1、时间轴控件的引入及定义 2、时间轴绑定事件 3、成果展示 四、总结 前言…

tar 解压:Cannot change ownership to uid 1000, gid 1000: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tar 解压 tar.gz 压缩包报错&#xff1a; # tar xzf $INPUT_FOLDER/archive.tar.gz -C /mnt/test-nas/[..] tar: xx.jpg: Cannot change ownership to uid 1000, gid 1000: Operation not permitted原因是用普通用户执行的解压缩脚本&#xff0c;用root用户执行tar解压缩&…

腾讯客户端开发面试真题分析

以下是针对腾讯客户端开发工程师面试问题的分类与高频问题分析&#xff08;基于​​105道问题&#xff0c;总出现次数118次​​&#xff09;。按技术领域整合为​​7大类别​​&#xff0c;按占比排序并精选高频问题标注优先级&#xff08;1-5&#x1f31f;&#xff09;&#x…

线上问题排查之【CPU飙高100%】

目录 案例 发现问题 排查问题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案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简单写一个CPU飙高的案例*/ public class CpuLoadUp {// 这里定义了一个标识private volatile static int flag 0;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执行…

c语言 进阶 动态内存管理

动态内存管理1. 为什么存在动态内存分配2. 动态内存函数的介绍​2.1 malloc 和 freemalloc 函数free 函数2.2内存泄漏2.3 calloc2.4 realloc3. 常见的动态内存错误3.1 对NULL指针的解引用操作3.2 对动态开辟空间的越界访问3.3 对非动态开辟内存使用free释放3.4 使用free释放一块…

Redis的五大基本数据类型

一、Redis基本知识与Redis键&#xff08;key&#xff09;常用操作命令。redis的默认端口6379。mysql默认端口号3306。 默认16个数据库&#xff0c;类似数组的下标从0开始&#xff0c;初始默认使用0号库。可以使用select index来切换数据库&#xff0c;如&#xff1a;select 1&a…

达梦数据库JSON_TABLE使用说明

在达梦数据库&#xff08;DM Database&#xff09;中&#xff0c;将 JSON 数据转换为表格形式可以使用内置的 JSON_TABLE 函数。以下是详细步骤和示例&#xff1a;1. 核心函数&#xff1a;JSON_TABLE JSON_TABLE 用于将 JSON 数据解析为关系表结构&#xff0c;支持从 JSON 对象…

A316-1926-V1 USB多路高清音频解码器模组技术解析

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xff0c;高品质音频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将介绍一款基于XMOS技术的高性能USB音频解码器模组——A316-1926-V1&#xff0c;这是一款专为高清音频应用设计的专业模组。核心技术与特性A316-1926-V1是一款集成了多项先进技术的USB多路高清音…

.NET 8 中的 KeyedService

.NET 8 中的 KeyedService&#xff1a;新特性解析与使用示例 一、引言 在 .NET 8 的 Preview 7 版本中&#xff0c;引入了 KeyedService 支持。这一特性为开发者提供了按名称&#xff08;name&#xff09;获取服务的便利&#xff0c;在某些场景下&#xff0c;开发者无需再自行…

Paimon对比基于消息队列(如Kafka)的传统实时数仓方案的优势

弊端&#xff1a;数据重复 -> 优势&#xff1a;Paimon 主键表原生去重原方案弊端 (Kafka)问题: 消息队列&#xff08;Kafka&#xff09;是仅支持追加&#xff08;Append-Only&#xff09;的日志流。当 Flink 作业发生故障恢复&#xff08;Failover&#xff09;或业务逻辑迭代…

Linux Shell 命令 + 项目场景

shell 命令1. 基础文件操作命令1.1 ls - 列出目录内容1.2 find - 文件搜索2. 版本控制命令2.1 git - 版本控制系统2.2 高级 Git 操作3. 文本搜索命令3.1 grep - 文本搜索3.2 高级搜索技巧4. Android 构建系统命令4.1 source - 加载环境变量4.2 lunch - 选择构建目标4.3 m - And…

A316-Mini-V1:超小尺寸USB高清音频解码器模组技术探析

引言 随着便携式音频设备的普及&#xff0c;对小型化、高性能音频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将介绍一款极致小型化的高性能USB音频解码器模组——A316-Mini-V1&#xff0c;这是一款基于XMOS XU316芯片的微型音频处理模组。产品概述 A316-Mini-V1是一款专为小尺寸产品设计的M…

低代码平台买saas好还是私有化好

选择低代码平台采用SaaS还是私有化部署&#xff0c;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考虑安全性、成本控制、维护难度、扩展需求等因素。 其中&#xff0c;安全性是决定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私有化部署意味着企业能够完全掌控数据和系统的安全管理&#xff0c;更适合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的…

基于SkyWalking的微服务APM监控实战指南

基于SkyWalking的微服务APM监控实战指南 1. 业务场景描述 随着微服务在生产环境中大规模应用&#xff0c;系统链路复杂、实例弹性伸缩、灰度发布等特点都给性能监控和问题诊断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单机或轻量级监控方案已无法满足微服务环境下的全链路、分布式追踪和实时告警…

Python 进阶(五): Excel 基本操作

目录 1. 概述2. 写入 2.1 使用 xlwt2.2 使用 XlsxWriter 3. 读取4. 修改 1. 概述 在现实中&#xff0c;很多工作都需要与数据打交道&#xff0c;Excel 作为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xff0c;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xff0c;而大部分人都是手动操作 Excel&#xff0c;如果数据量…

32、鸿蒙Harmony Next开发:使用动画-动画概述

​​​属性动画转场动画粒子动画组件动画动画曲线动画衔接动画效果帧动画&#xff08;ohos.animator&#xff09; UI&#xff08;用户界面&#xff09;中包含开发者与设备进行交互时所看到的各种组件&#xff08;如时间、壁纸等&#xff09;。属性作为接口&#xff0c;用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