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大型语言模型(LLM)推理显存占用的核心原理
1.1 显存占用的主要构成部分
1.2 影响显存占用的关键因素
1.2.1 模型架构:MoE vs. 稠密模型
1.2.2 上下文长度与并发数
1.2.3 部署方式与推理框架
1.2.4 硬件能力
第二部分:显存占用的精确计算方法
2.1 模型参数显存计算
2.2 KV缓存显存计算
2.3 激活值与其他开销估算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Qwen3 235B 与 Seed-36B 显存占用估算
3.1 模型架构参数
3.2 估算前提与假设
3.3 显存占用计算与分析
3.3.1 静态模型参数显存
3.3.2 动态KV缓存显存
3.3.3 综合显存需求估算表
第四部分:结论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参数规模和应用场景持续扩大,精确评估其在实际部署中的显存占用已成为模型选型、成本控制和性能优化的核心环节。本报告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分析框架,用于评估不同LLM在各种部署条件下的实际显存需求。报告首先阐述了LLM推理显存占用的核心原理,剖析了模型参数、KV缓存、激活值等关键组成部分,并分析了模型架构(如稠密模型与混合专家模型MoE)、上下文长度、并发数等因素的影响。随后,报告详细介绍了显存占用的计算方法,并对比了vLLM、SGLang等主流推理框架在显存管理上的策略差异。最后,本报告以当前业界领先的Qwen3 235B(MoE模型)和字节跳动最新的Seed-36B(稠密模型)为例,结合NVIDIA RTX 4090和H100两款典型硬件,通过理论计算和表格化的方式,详细估算了它们在不同并发请求下的显存需求,为实际部署提供了具象化的参考。
第一部分:大型语言模型(LLM)推理显存占用的核心原理
要精确评估LLM的显存占用,首先必须理解其在推理过程中的内存消耗构成。与需要存储梯度和优化器状态的训练阶段不同,推理阶段的显存占用主要由静态的模型权重和动态的计算缓存构成 。
1.1 显存占用的主要构成部分
-
模型参数(Model Parameters / Weights) :这是显存占用的最主要和最基础的部分 。它指的是模型加载到GPU中以执行计算所需的所有权重和偏置。其大小直接由模型的参数量和存储每个参数所用的数据精度(如FP32、FP16、BF16、INT8或INT4)决定 。例如,一个70亿参数的模型,如果使用FP16(每个参数占2个字节)精度,仅模型参数就需要
70亿 * 2字节 ≈ 14 GB
的显存。 -
KV缓存(Key-Value Cache) :在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LLM中,为了避免在生成每个新token时重复计算前面所有token的键(Key)和值(Value)矩阵,系统会将这些中间结果缓存起来,这就是KV缓存 。KV缓存的大小是动态的,它与 并发数(Batch Size) 、 序列长度(Sequence Length) 、模型层数、隐藏维度以及注意力头数等参数强相关 。对于长文本或高并发场景,KV缓存可能成为显存的主要消耗者,甚至超过模型参数本身占用的显存 。
-
激活值(Activations / Activation Memory) :这是模型在前向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张量 。虽然在推理过程中,许多激活值在计算后可以立即释放,但仍有一部分需要保留以供后续层计算。其峰值大小取决于模型架构的复杂性、序列长度和并发数 。相比训练过程,推理时的激活值占用通常较小,但在某些复杂计算或长序列下仍不可忽视 。
-
框架开销及其他(Framework Overhead & Others) :这部分包括推理框架(如vLLM、SGLang、PyTorch)自身的运行时开销、CUDA内核、临时工作区(Workspace)以及一些无法预见的显存碎片等 。这部分开销通常较难精确计算,一般会预留10%-20%的“安全边际”作为估算 。
1.2 影响显存占用的关键因素
1.2.1 模型架构:MoE vs. 稠密模型
- 稠密模型 (Dense Model) :如字节跳动的Seed-36B 在推理时需要加载并激活全部模型参数。因此,其模型参数部分的显存占用是固定的,由总参数量决定。
- 混合专家模型 (MoE, Mixture of Experts) :如阿里的Qwen3 235B 其总参数量巨大,但每次前向传播只激活一小部分专家(Experts)。例如,Qwen3 235B拥有2350亿总参数,但在推理时仅激活约220亿参数 。这意味着其模型参数显存占用远小于其标称的总参数量,仅取决于激活参数量。然而,其KV缓存和激活值的计算仍需基于模型的完整隐藏维度和层数,这使得MoE模型在显存效率上展现出巨大优势 。
1.2.2 上下文长度与并发数
上下文长度(序列长度)和并发数(批处理大小)主要通过影响KV缓存的大小来改变总显存占用。
- 上下文长度 (Context Length) :KV缓存的大小与序列长度成线性正比关系 。当处理的文本越长,需要缓存的K和V矩阵就越多,显存占用随之飙升。
- 并发数 (Concurrency / Batch Size) :KV缓存的大小同样与并发请求的数量成线性正比关系 。每个并发请求都需要自己独立的KV缓存空间。因此,并发数越高,总的KV缓存需求就越大。
1.2.3 部署方式与推理框架
不同的推理框架通过其独特的内存管理技术,对显存的实际使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 vLLM:其核心技术是PagedAttention 。它将KV缓存像操作系统管理虚拟内存一样,以“块(Block)”为单位进行分页管理。这极大地减少了因序列长度不同导致的内存碎片,实现了高达92%的内存利用率 ,并能支持更高的并发吞吐量 。
- SGLang:SGLang采用了RadixAttention和精细化的内存管理机制 。它特别擅长处理复杂的生成任务(如Agent工作流、CoT),通过优化的调度算法和内存回收机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