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几乎所有的医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建设和支持。没有信息技术,医院的业务可能无法继续。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和医疗智能化阶段。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技术路线和特点。
一、医院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主要技术演进路线如下:
1.在管理信息化阶段,主要重点是HIS系统的建设,实现医院注册、收费、出入境、药品和费用的管理。
HIS系统的早期建设主要依靠独立系统。以DOS/Windows+独立数据库为主要操作系统,可以用几台PC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相对简单。后来,随着医院信息化和IT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大规模采购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形成了“竖井”式的IT基础设施。
2.在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它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业务系统。它主要包括电子病历系统(EMR)、影像系统(PACS系统)、实验室检测系统(LIS系统)和手麻系统等。
现阶段,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云计算帮助医院整合和利用基础设施,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并将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部署在私有云系统中。它不仅避免了“筒仓式”的it基础设施,还减少了医院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的操作和管理工作量。
3.医学情报阶段。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医疗系统也变得更加智能化。现阶段,医院数据已经通过集成和CDR等平台进行了集成、标准化和互联。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医院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医疗系统之间的信息化水平,有效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能力滞后
2019年3月,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医院智能服务分级评价标准体系》,对医院应用信息技术为患者提供智能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进行了分级评价。
级别为5级,要求患者在一定区域内拥有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家中生成的相互关联的医疗和健康信息。医院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在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精确地为其提供智能医疗和健康服务。从这个标准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必将朝着改善患者医疗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提高智能医疗服务水平的目标迈进。
然而,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能力仍然严重滞后,存在信息孤岛、业务互操作性不足、信息共享等严重问题。例如,门诊和住院诊疗信息的共享、联动和工作流程无效等问题。在医疗和护理协作、医疗和医疗技术、医疗和外科、护理和药学、急诊和门诊等领域,存在许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问题。医院的诊疗数据信息无法有效整合,围绕临床实践没有有效的业务整合。由于基础数据的原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这使得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影响了患者的医疗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智能化能力,有必要发展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建设模式:
1.以集成平台为主的建设模式
2.一体化建设模式
3.以HIS系统升级改造为主的建设模式
三、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在不久的将来,医院内的各种信息系统将进行调整,以满足疾病诊断和治疗新兴技术的需求。
1.以智慧医院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由于疫情、人工智能和5G等各种因素,医院的信息系统,特别是HIS系统,将进行重大更新和升级。基于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医院智能服务分级评价标准体系》,将继续推动医疗智能化的发展。
2.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受到政策的推动,还受到医院内部更多驱动因素的影响。为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应对“十三五”期间从注重疾病治疗向注重人民健康的转变,各大医院不断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提升患者医疗体验。
3.医院的信息技术数据完全互联。医院信息互联是建设智慧医院的基础。只有实现一定区域内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家中患者生成的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例如,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院可以方便患者享受医疗服务,降低疫情期间的感染风险。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从核心业务系统出发,我们将发展和构建核心系统,实现所有员工业务的全面整合。
四、总结
随着关键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不断完善,个人数据管理和使用的法治化不断完善,信息化将深刻重塑医疗技术、服务模式、医疗行为和医院形式,使公立医院能够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将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急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