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的“MaxKB用户应用月度报告”中,我们对MaxKB开源智能体平台在教育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总结。MaxKB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教学辅助、学术研究、校园服务、行政办公、财务管理、招生等场景。
目前,“DeepSeek+MaxKB”的组合正在被包括高等教育院校和中小学教育机构在内的用户群体所深度使用。在教育行业,MaxKB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并且持续获得认可。近期,MaxKB新增的教育行业用户包括: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天津商业大学、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湖南大学非洲研究院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MaxKB助力高校开展国际化合作
高等院校主要将MaxKB用于在本地部署的大模型之上构建AI助手或智能体,使用场景包括行政办公、校园服务、教学科研、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与已有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进行对接,面向校内师生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MaxKB开始被一些院校应用在国际化办学与合作领域。
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针对各学院不同课程的需求,通过构建深度适配的课程知识库,为师生提供课程内容推荐、学习进度分析以及个性化辅导。同时,该校结合自身“服务边疆,对接东盟”的办学定位,打造面向东盟国家语言的教育培训大模型,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为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注入全新科技动力。
2025年6月,湖南大学非洲研究院发布面向非洲地区的智能知识问答平台——“尼亚萨波非洲知识问答系统”。“尼亚萨波”在西非阿坎语中意为“智慧之源”,该系统聚焦中非经贸合作领域,为“一带一路”出海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支持。
尼亚萨波系统采用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架构,通过“底层大模型-知识库存储-函数调用-应用编排”四层技术框架,实现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文本的深度融合。
系统整合了五大类权威数据源:中非经贸统计数据,包括双边贸易、投资存量、项目合作等官方统计;政策法规数据,涵盖中国对非政策和非洲各国的投资贸易相关法律;学术文献,汇集中非研究领域的权威学术成果;行业报告,包含专业机构发布的非洲市场分析;以及实时更新的动态资讯。目前,该系统已建立覆盖非洲54个国家的综合数据库,在矿业、农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数据尤为丰富,能够为企业提供从政策解读到市场分析的全方位信息支撑。
除此之外,湖南大学非洲研究院还与倬亿国际集团共同开发了“尼日利亚百事通”专业版本。该版本整合了尼日利亚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矿业资源、商业环境等核心数据,为中国企业进入西非市场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
▲图1 “尼日利亚百事通”操作界面
■ MaxKB在教学科研领域的实践
MaxKB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及中小学教师用于教学科研。MaxKB开源项目组也陆续收集到了一些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成果。
2025年4月出版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4卷第2期,总第128期)发表了题为《AI赋能的数字教材平台应用研究》(作者龙霄汉、常兴治、虞菊花、王瑶)一文。文章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AI技术引入数字教材平台建设的具体实践。
该平台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实现了更加智能、灵活且适应性强的学习体验,提供7×24小时在线问答、教材内容指引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等功能。数据表明,平台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并为教师提供更灵活的教学工具和管理手段,有效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该数字教材平台由服务端、教师端、学生端和AI引擎构成。其中,服务端提供了用户访问、数据存储、教材生成等功能;教师端提供了教材管理、学生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统计等功能;学生端提供了教材访问、讨论交流、在线习题等功能;AI引擎是数字教材平台的智能化核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知识库构建、用户问答、个性化推荐等功能。
▲图2 数字教材平台整体架构
数字教材平台的AI引擎由服务端的MaxKB服务提供,采用qwen:32b大模型作为底座模型,基于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实现高效、准确且个性化的智能问答系统。MaxKB服务将数字教材内容、教师审核后的辅助资源结构化为文档集合,使用预训练的语言模型将这些文档转换为高维向量表示,存储在高效的向量搜索引擎中。
当学生通过学生端提交问题时,首先由AI引擎解析问题意图并生成精确的查询语句,然后从MaxKB服务的知识库中检索最相关的教材段落与辅助资源内容,然后将检索到的段落与原始问题一起作为上下文输入AI引擎,生成准确、详细的回答。同时,基于学生的提问历史、学习进度和兴趣,AI引擎还可以从MaxKB服务中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如特定章节的教材、练习题、参考文献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图3 数字教材平台AI引擎工作流程
当教师编辑、修改教材后,平台自动将修改的内容格式化为结构化的知识条目,添加到MaxKB服务的知识库中。基于MaxKB服务的知识库,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7×24小时的AI助教服务,当学生提问或查询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时,AI引擎为学生提供数字教材内容指引、个性化习题练习、个性化实验实训案例推荐等服务。
▲图4 数字教材平台AI引擎知识库
2025年5月出版的《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年第10期,总第457期)发表了题为《初中编程教学智能体的搭建及应用实践》(作者钟鹏、宋阳、谢李伟)的文章。该文介绍了广东省东莞市塘厦第二初级中学在AI智能体建设领域的实践经验。
文章针对Python编程课中的问题,提出了创建教学智能体的四条策略,并基于Ollama和MaxKB平台搭建了“Python编程学习助手”智能体,同时面对教学智能体在课堂场景需要账号登录的问题,还探索出三条技术路径,通过这三条技术路径能在局域网以免登录的方式使用智能体。
作者在教学中使用了第一条技术路径,即“本地大模型+MaxKB”创建教学智能体。Ollama和MaxKB作为开源系统,只需进行搭建和配置即可实现,为构建本地教学智能体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
▲图5 Python编程教学智能体系统流程
通过“Python编程学习助手”辅助编程教学,旨在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迁移,主要是在每节课的程序编写环节开放给学生使用。教师在确保学生独立完成简单的程序编写后,让学生使用智能体辅助查找程序报错的原因,智能体不直接出示程序答案,而是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基础知识点掌握以后,教师可以提高任务维度,让学生运用教学智能体解决相应情境的应用问题或异构原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