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大语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的快速发展,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与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逐渐成为 AI 应用开发中至关重要的技术方向。无论是 ChatGPT、Claude、Gemini,还是国内的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这些模型在使用时都依赖 提示词的设计 和 上下文的管理 来获得最佳效果。
然而,很多开发者对这两个概念存在误区:
提示词工程并不仅仅是“写好一句话”,而是 系统化的提示设计与优化过程;
上下文工程也不是单纯地“拼接历史对话”,而是 围绕模型的上下文窗口和记忆能力,设计有效的上下文组织与管理策略。
本文将从 基础概念 到 实战方法,再到 工程实践与未来趋势,系统深入地讲解提示词工程与上下文工程,帮助读者不仅学会“写提示”,更能掌握“提示背后的逻辑与技术”。
一、提示词工程基础
1.1 什么是提示词工程?
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是指通过精心设计输入提示(Prompt),以引导大语言模型产生更符合预期的输出的技术与方法。
简单理解:提示词就是我们给模型的“问题或指令”;
更深层理解:提示词是 控制模型行为的隐性编程语言,我们通过自然语言而非代码与模型交互。
比如,一个简单的提示:
请用中文解释牛顿第二定律。
模型可能回答:
牛顿第二定律是 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但如果换成:
你是一名物理老师,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向初中生解释牛顿第二定律。
那么模型的回答就会更贴近目标受众。
这就是提示词工程的作用——通过设计提示,改变模型的回答质量和风格。
1.2 提示词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提示词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角色设定(Role Assignment)
让模型“扮演某个身份”。
例子:
你是一名资深的 Go 语言后端开发工程师……
任务描述(Task Description)
明确告诉模型要做什么。
例子:
请帮我生成一个基于 Go 语言的 WebSocket 服务端代码。
输入信息(Input Data)
提供模型所需的上下文或原始数据。
例子:
已知用户输入:“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去哪里玩?”……
输出格式(Output Format)
要求模型按照指定格式输出。
例子:
请以 JSON 格式返回,包含字段:topic, summary, keywords。
约束条件(Constraints)
限制模型的回答范围或风格。
例子:
回答请控制在 200 字以内,并且不要使用专业术语。
1.3 提示词设计的常见技巧
少样本学习(Few-Shot Prompting)
在提示中提供少量示例,帮助模型学习模式。
例子:
例子: 问题:2+2 答案:4 问题:3+5 答案:8 问题:7+9 答案:
零样本学习(Zero-Shot Prompting)
不提供示例,直接给出任务描述。
链式思维(Chain of Thought, CoT)
明确告诉模型“逐步思考”。
例子:
请一步一步推理,并给出最终答案。
反向提示(Negative Prompting)
明确告诉模型不要做什么。
例子:
请回答问题,但不要涉及任何敏感政治话题。
提示分层(Prompt Chaining)
将复杂任务拆解成多个提示,逐步引导。
二、上下文工程基础
2.1 什么是上下文工程?
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是指在大语言模型有限的上下文窗口(Context Window)内,如何组织、裁剪、存储和动态注入信息,以保证模型输出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提示词工程解决的是“说什么”;
上下文工程解决的是“说话的依据从哪里来”。
举例:
你问模型:“帮我总结一下我上次和你讨论的 IM 单聊架构。”
如果没有上下文管理,模型可能“忘记”之前的对话。
如果有上下文工程,就能通过“检索”历史记录并注入当前提示,让模型继续回答。
2.2 上下文的分类
对话上下文(Conversation Context)
记录用户与模型的历史对话。
知识上下文(Knowledge Context)
将外部知识(文档、数据库、API结果)注入到提示中。
任务上下文(Task Context)
任务相关的中间结果或状态。
2.3 上下文窗口的限制
大模型的输入都有最大 Token 限制:
GPT-3.5:4k ~ 16k tokens;
GPT-4:32k ~ 128k tokens;
Claude 2:100k tokens;
Gemini Ultra:1M tokens(百万级)。
因此,上下文工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如何在有限窗口内,放入最有价值的上下文?
三、提示词工程与上下文工程的结合
在实际开发中,提示词工程与上下文工程往往是 配合使用 的:
提示词定义 任务与输出风格;
上下文提供 必要的信息来源;
两者结合才能让 AI 既会说,又有内容。
比如一个 企业知识问答系统:
上下文工程:通过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从文档库检索相关内容;
提示词工程:设计提示告诉模型“请根据提供的文档回答,不能虚构信息”。
四、工程实践方法论
4.1 提示词优化循环
一个好的提示词不是一次性写成的,而是通过以下循环优化:
设计初版提示
观察模型输出
调整提示结构
加入上下文或示例
迭代优化
4.2 上下文管理的工程实践
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
保留最近 N 轮对话,丢弃更早的内容。
摘要化存储(Summarization Memory)
用模型对历史对话生成摘要,再注入上下文。
向量数据库检索(Vector DB + RAG)
将文档/对话存储到向量数据库(如 Milvus、Pinecone、Weaviate);
使用语义检索找到与问题最相关的片段,再注入提示。
层次化上下文(Hierarchical Context)
将上下文分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动态调度。
4.3 技术实现案例(Go语言示例)
提示词注入示例
prompt := ` 你是一名Go语言后端专家。 任务:帮我实现一个WebSocket服务端。 要求:提供完整的代码示例,并解释关键部分。 `
上下文检索示例(伪代码)
func RetrieveContext(query string) string { // 在向量数据库中检索 results := vectorDB.Search(query, topK=3) return Combine(results)
}
提示 + 上下文结合
finalPrompt := fmt.Sprintf(` 请根据以下上下文回答问题: %s 问题:%s `, RetrieveContext(userQuestion), userQuestion)
五、提示词工程的高级技巧
思维链提示(Chain of Thought)
让模型“显式思考”,提升复杂任务的推理能力。
自一致性提示(Self-Consistency)
让模型多次生成答案,取多数结果,减少随机性。
工具调用提示(Tool-Augmented Prompting)
设计提示让模型学会调用外部 API 或工具。
多模型协作提示(Multi-Agent Prompting)
不同模型/不同角色协作完成复杂任务。
六、上下文工程的进阶实践
知识增强生成(RAG)
检索 + 生成的经典方案。
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
使用数据库存储长期上下文,并在必要时检索。
混合上下文(Hybrid Context)
将对话历史摘要、检索片段、用户画像结合。
上下文压缩与选择
利用模型进行上下文压缩,避免冗余。
七、工程化落地案例
7.1 智能客服系统
提示词工程:控制客服语气(专业、友好、简洁)。
上下文工程:引入 FAQ 文档、产品手册,结合检索增强。
7.2 AI 编程助手
提示词工程:设定角色为“Go语言资深开发者”。
上下文工程:引入代码仓库内容,做语义检索。
7.3 企业知识库问答
提示词工程:限制回答必须基于文档。
上下文工程:RAG + 向量数据库。
八、挑战与未来趋势
8.1 挑战
提示词效果难以复用和标准化;
上下文窗口仍然有限;
上下文组织策略复杂度高;
存在幻觉问题(Hallucination)。
8.2 未来趋势
自动提示优化(Auto Prompting)
AI 自动生成和优化提示。
大上下文模型
百万级上下文窗口成为可能。
提示与上下文的融合
模型本身具备更强的长期记忆与检索能力。
标准化工具链
出现成熟的提示词管理平台、上下文管理框架。
九、总结
提示词工程 是“如何说”的艺术;
上下文工程 是“说什么”的保障;
两者结合,才能构建强大的 AI 应用。
在未来,提示词工程与上下文工程会逐渐标准化和自动化,但在当下,掌握这两项技能,依然是 AI 开发者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