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TypC接口
下图这些都是USB接口
A口与B口的区别
USB A口和B口最初由USB-IF在1996年引入。根据当时的USB协议,A口主要用于主设备(如电脑),而B口则用于从设备(如打印机和摄像头)。随着USB-C接口的日益普及,目前使用B口的设备已经不太常见。
Micro与Mini时代
随着电子产品逐渐走向小型化,USB Mini口在2000年推出,其后,更小尺寸的Micro口于2007年发布。这两种接口广泛应用于早期的数码相机、移动硬盘,以及后来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不过,这两种接口在机械强度上存在不足,在频繁插拔过程中容易损坏。
Type-C的兴起
USB-C接口于2014年由USB-IF正式推出,首个广泛使用该接口的设备是2015年发布的Apple MacBook。这种接口在性能、结构强度以及体积上均显著优于以往版本。展望未来,预计USB-C接口将逐步取代前面的接口。
相比之前的接口,USB-C能够支持最高100W的电力输送,并且数据传输速度可达10Gb/s。此外,它的设计无需区分插头的正反面,大大简化了使用过程。
4.3.224Pin TypeC的引脚分布与功能
24Pin Type C是UBS-IF推出的标准Type C接口。下面是它的引脚分布和功能介绍。
实物图
其他常见 Type C
标准的Type C接口有24个pin,功能非常全面。但很多时候一些产品它用不到视频传输、数据传输等功能。这种情况下使用24pin的标准C口是一种浪费,因此市面上不少砍掉部分pin脚的Type C,他们能与标准的Type C接口兼容,同时又能降低一些成本。下面是常见的一些针脚更少的C口。
16Pin
16pin的Type C接口移除掉了用来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TX引脚(也就只能是USB2.0的速度了),不过其他功能全部保留了下来,依然可以使用音视频传输,并且也能使用PD快充等。
这种接口内部还剩16个触点,因此叫做16pin。不过有些人也会将它称为12pin,这个叫法来自它外部的焊盘。
因为Type的接口本来就这么宽,如果硬放16pin针脚会导致针脚间距较小,所以这种焊盘往往会在外部把VBUS和GND的针脚并起来,最后从焊盘这个地方来数针脚数量就是12pin。其实如果按照合并触点的方式来数是一种比较糟糕的数法,目前这个封装其实还能进一步合并焊盘(2个VBUS合一块,2个GND合一块),这样最后就是10Pin’
14pin
一般来说 14Pin是再去掉两个视频音频辅助引脚。不过这个成本降低不明显,因此很少专门为此选用14pin的接口。
6Pin
6pin针脚仅仅保留了供电能力,不仅如此,原先的VBUS和GND引脚也都砍了一半。这种接口适合用来做一些低功率的供电,不适合搞100W的大功率供电。
4.3.4通过阅读数据手册确定接口规格
在USB接口的数据手册中,最后一页通常包含一个表格,用于详细说明各个引脚的功能和特性。这个表格通常被称为“引脚配置表”(Pin Configuration Table)或“引脚描述表”(Pin Description Table)。这个表格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关于如何正确连接和使用USB接口的详细信息,包括每个引脚的功能、是否为输入或输出引脚,以及其他特定的电气特性。
原理图
上图为TypeC的原理图,其中原理图中多出的两个名为SHELL引脚,它对应的是外壳上的引脚。
一般会直接接地。
TypeC接口与充电协议
TypeC仅仅是一种接口规范,使用不同的引脚接法其实还能实现不同的充电协议。在这些充电协议中,CC引脚的接法比较重要。
TypeC接口可以使用的充电协议
下面是TypeC接口可以使用的各种充电协议:
(1)传统USB供电协议:
USB1.0到USB2.0:
电压:5V
最大电流:500mA
USB3.0之后:
电压:5V
电流:900mA
(2)PD协议:
电压:5V,9V,15V,20V,PD3.1支持28V,36V,48V
最大电流:5A
最大功率:100W(PD3.0)240W(PD3.1V)
(3)QC协议:
高通开发的一套块充协议,每个版本支持的电压电流不太一样
QC2.0:
电压:5V,9V,12V,20V
最高电流:3A
QC3.0:
电压:3.6V-20V(动态调整)
最大电流:3A
最大功率:24W
QC4.0/4++:
电压:与USB PD兼容,支持5V,9V,12V,20V
最大电流:3A
最大功率:100W
快充协议协商过程
(1)初始连接与5V供电:
当一个充电设备(上游设备,如快充头)连接到一个受电设备(下游设备,如手机)时,充电头首先通过CC引脚检测连接的设备类型和方向。
如果检测到下游设备符合规范(例如CC引脚上有合适的电阻值),充电头会默认提供5V的初始电压进行供电,这是所有USB充电协议的基础行为,以确保设备可以安全启动和进行初步通信。
(2)专用快充协议协商芯片
在受电设备中通常会有一个专门的快充协商芯片(例如:USB PD控制器或者Qualcomm Quick Charge控制器)。这个芯片负责通过CC引脚与上游设备进行通信。
协商芯片在接收到5V供电后,会开始与上游设备进行通信,协商所需要的更高电压和电流
(3)通信与协商:
快充协议(如USB PD或QC)的协商过程涉及一系列消息交换。例如,USB PD协议中,上游设备会发送其支持的电压和电流组合(Source Capabilities),然后下游设备根据需要发送请求消息(Request)。
如果协商成功,充电头会按照下游设备的请求调整输出电压(例如9V,12V或更高)。这种动态调整确保设备获得所需的电力,同时保持高效和安全。
(4)协商失败的处理结果:
如果协商失败(例如下游设备不支持快充协议或通信中断),充电头会继续维持初始的5V供电。这是为了确保即使在不支持快充协议的情况下。设备也能获得基本的充电电力。
示例:手机充电与手机的QC协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