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要点
1. 结构设计创新
双电机卷扬系统:采用主电机(张力控制)和副电机(卷扬控制)协同工作,解决绳索缠绕问题,支持30米绳长1.2m/s高速收放,重载稳定性提升。
轴双桨布局:无人机采用8轴16桨+轴双桨结构,单轴推力提升40%,载重能力突破200kg,冗余设计保障单轴失效时平稳飞行。
模块化快拆:碳纤维+航空铝材质实现减重20%且强度提升50%,桨叶5分钟内可更换,提升野外维护效率。
2. 安全与制动机制
双重制动器:断电瞬间弹簧锁止刹车片,确保货物悬停;专利凸轮装置实现受控弃绳脱困。
实时监测:称重传感器+末端绳长检测,防止误弃绳;AR安全辅助检测起降区行人车辆。
降落伞冗余:满载时80米以上开伞,触地速度≤7m/s,独立供电+声光报警多重保障。
3. 感知与控制系统
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30万点云/秒)+毫米波雷达+五目视觉系统,实现复杂地形避障与夜间作业。
重心自适应技术:通过载重物位置动态调节重心,优化爬升/下滑阶段升阻特性,降低能耗。
智能消摆算法:抑制吊挂负载摆动,提升飞行稳定性。
二、运行方式
1. 空中吊运模式
旗舰空吊系统:支持30米绳长自动收放、电动挂钩开合、近地减速,适用山地/水域吊运大型设备。
物流精准投送:力泰航空专利抛投装置支持多角度释放,电动推杆控制箱门,适用于救援物资投送。
2. 固定绳吊运模式
简化版吊运:双电版FC100采用10米固定绳长,依赖飞行器降高配合地勤接货,适用于开阔场地。
3. 集群协同作业
5G图传支持多机编队,实现大面积测绘或协同运输sxxx。
三、技术难点
1. 动力与稳定性平衡
载重-续航矛盾:纯电无人机续航仅20-30分钟,混合动力虽延长续航但增加重量。
抗扰动挑战:侧风需“蟹式飞行”补偿;负载突变引发旋翼波动率>7.74%,需高响应抑制算法。
2. 环境适应性
极端条件限制:低温导致电池性能衰减(需预热),高海拔需调整空燃比;IP55防护仍难应对沙尘/腐蚀性环境。
避障可靠性:低空飞行时雷达易漏检细线障碍物;GPS失效时依赖光流+超声波融合定位,精度不足。
3. 安全与法规
冗余设计复杂度:双电源/动力再分配算法需严格验证,否则故障时无法安全降落。
适航认证缺失:全球无统一油电混合系统安全标准,企业需多国重复认证。
4. 智能控制瓶颈
精准抛投控制:抛投角度调节需克服货物惯性摆动,四川翊宇专利吊挂机构通过自锁锁扣提升释放稳定性,但动态响应仍滞后。
集群协同时延:多机编队需5G低延迟通讯,山区信号弱时依赖D-RTK基站中继,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