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
- 前言
-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 封装成帧(组帧)
- 字符计数法
- 字节填充法
- 零比特填充法
- 违规编码法
- 小节
- 差错控制
- 检错编码
- 奇偶校验码
- CRC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 基本思想
- 如何构造
- 如何检错纠错
- 纠错编码
- 海明校验码
- 设计思路
- 求解步骤(难点)
- 海明码小节
-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
- 滑动窗口机制
- 停止等待协议(S-W)
- 异常情况的解决方案
- 后退N帧协议(GBN)
- 选择重传协议(SR)
- 介质访问控制
- 信道划分
- 时分复用(TDM)
- 频分复用(FDM)
- 波分复用(WDM)
- 码分复用(CDM)
- 小节
- 随机访问
- CSMA/CD 协议(重点)
- CSMA/CA 协议
- 轮询访问
- 令牌传递协议
- 局域网
- 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 特点
- 分类
- 硬件架构
- 以太网 与 IEEE 802.3
- 以太网(有线)
- 同轴电缆以太网
- 双绞线以太网
- 以太网MAC标准
- IEEE 802.3 标准
- V2标准——现实的标准(重点)
- 单播帧 广播帧如何传播 & 广播域 冲突域
- 小节
- VLAN
- 三种划分VLAN的方式
- 802.1Q帧
-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
- 结语
前言
对于这一章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 而且一些知识点在理解上是有难度的 第一遍我只是把对应的PPT做成一篇文章供自己复习 后续我会补上一些注释 但是总框架是不变的
对于后文当中出现的英文缩写我统一放在文章的开头 其实这些专有名词要么跟人有关要么就是直接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某个缩写的全称就可以知道它的含义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S-W——Stop-Wait
GBN——Go back n
SR——Selective Repeat
ACK——Acknowledgment(S-W / GBN)
NCK——Negative Acknowledgment(选择重传协议特有)
ESC——转义字符
SOH/EOH ——Start/End of Header (帧定界)
(S)TDM——(statistic)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SMA/CD(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A(Collision Avoidance)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 地位
- 功能总览
封装成帧(组帧)
字符计数法
字节填充法
零比特填充法
违规编码法
小节
差错控制
- 章节总览
检错编码
奇偶校验码
- 实现原理
- 知识小节
CRC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基本思想
如何构造
- 怎么确定总的长度
- 怎么算CRC码
如何检错纠错
纠错编码
海明校验码
设计思路
- 由奇偶校验过度
- 如何确定需要多少个校验位
求解步骤(难点)
- 求校验位的值
- 纠错
- 检错 纠错能力
海明码小节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
滑动窗口机制
停止等待协议(S-W)
异常情况的解决方案
- 正常情况
- 数据帧丢失
- 确认帧丢失
- 数据帧有差错
后退N帧协议(GBN)
选择重传协议(SR)
介质访问控制
- 什么是介质访问控制
信道划分
时分复用(TDM)
- 引例
- 初步
- 进阶(统计时分复用)
频分复用(FDM)
- 引例
- 具体实现
波分复用(WDM)
码分复用(CDM)
小节
随机访问
CSMA/CD 协议(重点)
-
总览
-
流程图
-
争用期
CSMA/CA 协议
-
名称联系
-
为什么不采用CSMA/CD协议
-
总览
-
预约
轮询访问
令牌传递协议
局域网
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特点
分类
硬件架构
以太网 与 IEEE 802.3
以太网(有线)
同轴电缆以太网
双绞线以太网
以太网MAC标准
- 我们IEEE这个组织将数据链路层划分成了三层—— LLC MAC 物理层
- 由于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我们需要对网络层暴露统一的接口
- 而之前是百花齐放的状态 LLC层就是处理各种各样的标准 但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几乎只有两种标准 所以LLC层就名存实亡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数据链路层 可以大致上就看做是MAC层
IEEE 802.3 标准
- 为什么不在帧中指明网络层协议?
- 因为在之前 IEEE将数据链路层划分成了LLC和MAC层 也就是说跟网络层直接对接的是LLC层
- 由LLC去决定将这些数据交给网络层的哪个协议去处理
V2标准——现实的标准(重点)
- 别看也是一坨东西 但是他跟上面的区别就在于这里将MAC帧的长度部分替换成了网络层协议
- 也就是说这里直接指明了
- 我们的IP数据报(分组)拆出来之后应该是交给网络层的哪个协议去处理
- 因为我们的MAC层(数据链路层)之上就是IP层(网络层)
单播帧 广播帧如何传播 & 广播域 冲突域
- 如何传播
- 广播域 冲突域
小节
VLAN
- 总览
三种划分VLAN的方式
-
基于接口
-
这里干线链路可以理解成一根超级网线 用于链接交换机和交换机
-
缺陷就是如果一个节点的接口号改变的情况下 就需要去修改映射关系
-
怎样使得一个节点即便改变接口也不用改变其从属的VLAN呢
-
这里就引出了接下来的基于MAC地址
-
由于MAC地址的唯一性(只要一台计算机的网络适配器不换 MAC地址就不变 参考前文局域网的硬件架构)
-
基于MAC地址
-
基于IP地址
802.1Q帧
- 作用
-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