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电子管时代的辉煌与局限

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电子管时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短暂却耀眼。它接过了机械计算装置的接力棒,以电子管为核心元件,开启了计算机的电子化征程,为后续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从 20 世纪 40 年代到 50 年代的岁月,充满了技术的突破、科学家的智慧以及时代的印记,值得我们深入探寻。

电子管技术的崛起:开启电子化大门

电子管的出现,是人类在电子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为计算机的电子化提供了关键的元件支持,标志着计算机从机械时代迈向电子时代。

电子管的发明与特性

1904 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发明了真空二极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子管。真空二极管由阴极和阳极组成,能够实现单向导电,可用于整流和检波。1906 年,美国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在真空二极管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栅极,发明了真空三极管。栅极的加入使得电子管能够对电流进行放大和控制,这一特性为电子管在通信、广播以及后来的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电子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电子发射现象。当电子管的阴极被加热时,会发射出大量的电子,这些电子在阳极正电压的吸引下向阳极运动。栅极位于阴极和阳极之间,通过改变栅极的电压,可以控制从阴极流向阳极的电子数量,从而实现对电流的放大或开关控制。

电子管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使其在早期的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对电信号进行放大,这在通信和广播中至关重要,可以将微弱的信号放大到足以传输和接收的强度。同时,电子管可以作为开关使用,通过控制栅极电压,能够快速地导通或截止电流,这一特性对于计算机中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非常关键。

然而,电子管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它体积庞大,一个电子管往往有拳头大小,这使得由大量电子管组成的设备体积巨大。而且,电子管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不仅需要复杂的散热系统,还容易导致电子管因过热而损坏,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电子管的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维护成本较高。

电子管与计算需求的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二战期间,军事、科研等领域对复杂计算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的机械计算装置已经无法满足高精度、高速度的计算要求,而电子管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

在军事领域,火炮的弹道计算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任务。每一种火炮在不同的射程、射角、风速等条件下,都需要计算出炮弹的弹道轨迹,以便准确击中目标。在没有电子计算机的时代,这项工作主要依靠人工使用计算尺和数学表格来完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误差较大。电子管的快速开关特性和信号放大能力,使得实现高速计算成为可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弹道计算等复杂任务。

在科研领域,天气预报、核物理研究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例如,天气预报需要求解复杂的流体力学方程,涉及到海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传统的计算工具根本无法胜任。电子管计算机的出现,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

电子管与计算需求的结合,催生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元件,承担了逻辑运算、数据存储和控制等重要功能,开启了计算机发展的新纪元。

二战催生的计算需求:电子计算机的催化剂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就包括电子计算机的研发。在战争的背景下,各种复杂的计算任务迫在眉睫,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火炮弹道计算的迫切需求

在二战期间,火炮是战场上的主要武器之一,其命中率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而火炮的命中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弹道计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当时,美军的火炮射程不断增加,弹道计算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计算方法是由计算员使用计算尺和弹道表进行手工计算,一名熟练的计算员计算一个弹道数据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远远无法满足战场上快速射击的需求。

为了提高弹道计算的效率,美国陆军军械部在 1943 年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签订合同,委托其研制一台能够快速计算弹道数据的电子计算机。这一任务成为了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研发的直接动因,也让电子计算机的研发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密码破译的技术挑战

除了弹道计算,密码破译也是二战中需要大量计算的重要任务。各国为了保障军事通信的安全,都使用了复杂的密码系统,而破译这些密码对于获取敌方情报、掌握战争主动权至关重要。

德国在二战中使用的 “恩尼格玛” 密码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密码设备,其密码组合多达数十亿种,人工破译几乎不可能。英国为了破译 “恩尼格玛” 密码,在布莱切利公园建立了秘密的密码破译基地,组织了大量的数学家、语言学家和工程师进行研究。其中,艾伦・图灵等人设计了 “炸弹机”,这是一种基于电气机械原理的密码破译机器,它能够通过模拟 “恩尼格玛” 密码机的工作过程,快速尝试各种可能的密码组合,大大提高了密码破译的效率。

“炸弹机”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但它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方式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体现了通过机器自动进行大规模计算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推动了人们对自动化计算的探索。

二战中的这些计算需求,如同催化剂一般,加速了电子计算机的研发进程。科学家们在战争的压力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将电子管技术与计算需求相结合,为电子管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ENIAC 的诞生:电子计算机的里程碑

ENIAC 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正式诞生,它是电子管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研发背景与团队

ENIAC 的研发始于 1943 年,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莫奇利教授和约翰・埃克特工程师领导的团队负责。莫奇利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对电子学和计算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曾提出过使用电子管制造计算机的设想。埃克特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具备丰富的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经验。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电子管的可靠性问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当时的电子管寿命较短,而且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如何协调大量电子管的工作,实现复杂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也需要全新的设计思路。此外,项目的资金和时间压力也非常大,研发团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机器的研制并交付使用。

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研发团队还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经过近三年的努力,ENIAC 终于在 1946 年 2 月正式宣告诞生。

技术特点与结构

ENIAC 是一台庞大的电子计算机,它占地面积约 170 平方米,重达 30 吨,包含了约 18000 个电子管、70000 个电阻、10000 个电容和 6000 个开关。这些元件通过大量的导线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电路系统。

ENIAC 采用了电子数字式计算方式,以二进制为基础进行运算。它的运算速度非常快,每秒能够进行 5000 次加法运算,这一速度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比人工计算快了数千倍,比机械计算装置快了数百倍。

ENIAC 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子管的开关状态来表示二进制的 0 和 1,通过电路的逻辑关系实现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它没有内置的存储程序,程序的输入需要通过设置开关和连接导线来实现,这意味着每次改变程序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新连接电路,操作非常繁琐。

历史意义与局限

ENIAC 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它的成功证明了电子管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计算机,为后续计算机的发展树立了榜样。ENIAC 在研制成功后,主要用于弹道计算、核武器研制等领域,为美国的军事和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ENIAC 也存在明显的局限。除了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等电子管固有的缺点外,它没有存储程序的能力,程序的修改非常困难,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灵活性和使用效率。此外,ENIAC 的存储容量非常小,只能存储少量的数据和中间结果,无法处理大规模的计算任务。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ENIAC 的历史意义仍然不可磨灭。它是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为后续计算机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让人们看到了电子计算机在未来的巨大潜力。

冯・诺依曼架构:计算机体系的基石

在 ENIAC 研发的过程中,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的加入,为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提出了著名的冯・诺依曼架构,这一架构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

存储程序思想的提出

冯・诺依曼在参与 ENIAC 的研发和改进工作时,发现了 ENIAC 没有存储程序这一严重缺陷。他认为,计算机应该能够将程序和数据一起存储在存储器中,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地从存储器中读取程序指令并执行,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1945 年,冯・诺依曼发表了《关于 EDVAC 的报告草案》,在这份报告中,他详细阐述了存储程序的思想。他提出,计算机应该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运算器用于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用于控制计算机各部分的工作,按照程序的指令顺序执行操作;输入设备用于将程序和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结果输出。

存储程序思想的提出,解决了 ENIAC 程序修改困难的问题,使得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灵活和高效。程序可以像数据一样被存储和处理,计算机可以自动地执行程序,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程度。

EDVAC 的研制与影响

在冯・诺依曼架构的指导下,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研制 EDVAC(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与 ENIAC 相比,EDVAC 具有存储程序的能力,采用了二进制运算,结构更加合理,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

EDVAC 的研制过程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延误,但它的设计理念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冯・诺依曼架构成为了计算机设计的标准,此后出现的绝大多数计算机都采用了这一架构,直到今天,冯・诺依曼架构仍然是现代计算机的基本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架构的提出,不仅解决了早期计算机存在的问题,还为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确立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使得计算机的设计和制造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他早期电子管计算机:百花齐放的探索

在 ENIAC 和 EDVAC 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制电子管计算机,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机型,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推动了电子管时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英国的 EDSAC

1949 年 5 月,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研制成功了 EDSAC(电子延迟存储自动计算机),它是世界上第一台正式运行的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 采用了水银延迟线作为存储器,这是一种早期的存储设备,通过声波在水银中的传播来存储数据。

EDSAC 的运算速度虽然不如 ENIAC 快,但它具有存储程序的能力,操作更加灵活方便。EDSAC 在研制成功后,主要用于数学研究、天气预报等领域,为英国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EDSAC 的成功,证明了存储程序计算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推动了存储程序思想的传播和应用。

美国的 UNIVAC

1951 年,美国雷明顿・兰德公司研制成功了 UNIVAC(通用自动计算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的电子计算机。UNIVAC 采用了磁带作为外部存储设备,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效率。

UNIVAC 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它成功预测了 1952 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在选举前夕,UNIVAC 根据少量的投票数据,准确地预测出艾森豪威尔将当选总统,这一事件让 UNIVAC 声名远扬,也让人们认识到了电子计算机在商业和社会领域的巨大潜力。

UNIVAC 的商业化成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开始从军事和科研领域走向民用领域,为计算机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涉足计算机的研发和生产,计算机市场逐渐形成。

苏联的 M-1 到 M-4

在苏联,电子管计算机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48 年,苏联科学家谢尔盖・列别捷夫领导的团队研制成功了 M-1 计算机,这是苏联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M-1 计算机采用了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主要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 M-1 的基础上,列别捷夫团队又相继研制出了 M-2、M-3、M-4 等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在技术上不断改进,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用于苏联的国防和科研领域,如核武器研制、航空航天研究等。

苏联的电子管计算机研发虽然在技术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苏联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虽然在技术上各有特点,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电子管时代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电子管时代的技术挑战: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尽管电子管时代的计算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这些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

体积与功耗的难题

电子管体积庞大,这使得由大量电子管组成的计算机体积非常巨大。例如,ENIAC 占地面积达 170 平方米,重达 30 吨,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这在当时的条件下给计算机的安装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同时,电子管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ENIAC 的功率高达 150 千瓦,相当于一个小型工厂的用电量。这不仅增加了计算机的运行成本,还需要配备专门的供电系统,而且大量的电能消耗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导致计算机内部温度升高。

散热与可靠性问题

电子管产生的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导致电子管的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寿命。为了解决散热问题,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不得不配备复杂的散热系统,如大型风扇、水冷装置等,但这些措施效果有限,仍然无法完全避免电子管因过热而损坏的情况。

由于电子管的寿命较短,一般只有几千小时,而且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电压波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电子管计算机的可靠性较差。ENIAC 平均每几分钟就会出现一次故障,需要频繁地更换电子管和进行维修,这大大影响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维护成本。

存储技术的局限

在电子管时代,计算机的存储技术也非常落后。早期的计算机主要采用水银延迟线、磁鼓等作为存储设备。水银延迟线通过声波在水银中的传播来存储数据,存储容量小,存取速度慢,而且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磁鼓虽然存储容量比水银延迟线有所提高,但存取速度仍然较慢,而且体积较大。

存储技术的局限使得电子管计算机无法存储大量的程序和数据,限制了计算机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同时,存储设备的不可靠性也影响了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这些技术挑战,如同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让电子管时代的计算机在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电子元件和存储技术,为晶体管时代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电子管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改变世界的力量

尽管电子管时代的计算机存在诸多局限,但它们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应用,仍然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军事与国防领域

电子管计算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和直接。除了前面提到的弹道计算和密码破译外,它还被用于导弹制导、核武器研制等领域。在导弹制导中,计算机可以实时计算导弹的飞行轨迹,并根据目标的移动情况调整导弹的飞行姿态,提高导弹的命中率。在核武器研制中,计算机用于模拟核爆炸的过程,计算核反应的参数,为核武器的设计和试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科研与教育领域

在科研领域,电子管计算机为天气预报、流体力学、量子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工具。例如,天气预报需要处理大量的气象数据,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电子管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精确的天气预报成为可能。在教育领域,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将电子管计算机用于教学和科研,培养了一批早期的计算机人才,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商业与政府应用

随着 UNIVAC 等商业化电子管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开始在商业和政府领域得到应用。在商业领域,计算机被用于会计核算、库存管理、工资计算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在政府领域,计算机被用于人口普查、税收统计等数据处理工作,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的强度。

电子管计算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虽然范围有限,但却开启了计算机应用的先河,让人们看到了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创造了条件。

电子管时代的落幕与遗产

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随着晶体管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电子管时代逐渐走向落幕。晶体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寿命长等优点,相比电子管具有明显的优势。1954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TRADIC,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晶体管时代。

尽管电子管时代结束了,但它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电子管时代确立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如数字计算、存储程序等,为后续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电子管时代积累了大量的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经验,培养了一批早期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工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电子管时代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见证了计算机从无到有的过程,虽然存在诸多局限,但它的辉煌成就和宝贵遗产,永远铭刻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swp.cn/diannao/92161.shtml
繁体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hk.pswp.cn/diannao/92161.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div和span区别

区别1区别2App.vue代码 <template><div class"container"><h1>&#x1f3af; DIV 和 SPAN 标签的区别演示</h1><!-- 第一部分&#xff1a;基本区别演示 --><section class"demo-section"><h2>&#x1f4e6; 1. …

channel_up和lane_up

一、channel_up 1.当aurora通道完成初始化&#xff0c;channel准备发送或者接收数据的时候拉高 2.channel_up属于协议的链路层 3.当所有的通道的lane_up都成功拉高&#xff0c;并且完成通道绑定channel bonding,就拉高channel_up二、lane_up 1.lane初始化成功后拉高&#xff1b…

GDPR合规团队协作软件:保障企业数据安全的关键

随着数据隐私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xff0c;GDPR&#xff08;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xff0c;通用数据保护条例&#xff09; 的实施成为企业在数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法律要求。特别是对于需要在团队之间协作并共享信息的企业来说&#xff0c;选择合规的…

【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

文章目录一、基本定义二、判断图像信噪比是否过低&#xff08;经验值&#xff0c;仅供参考&#xff09;三、SNR与图像质量指标关系四、评估方法 代码复现 —— 评估一张图像的信噪比&#xff08;1&#xff09;有参考图像&#xff08;推荐&#xff09;&#xff08;2&#xff09…

Java 实现 TCP 一发一收通信

在网络编程中&#xff0c;TCP&#xff08;传输控制协议&#xff09;凭借其可靠传输的特性&#xff0c;成为需要确保数据完整性场景的核心选择。本文将基于一段 Java 代码实例&#xff0c;全面解析 TCP 单向通信的实现逻辑&#xff0c;帮助开发者掌握 TCP 编程的基础框架与底层原…

docker-compose启动前后端分离项目(单机)

&#x1f31f;docker-compose启动前后端 &#x1f4c1;准备文件 xzs-mysql.sql&#xff08;数据库脚本&#xff09;xzs-3.9.0.jar&#xff08;后端代码&#xff09;application-prod.yml&#xff08;后端配置文件&#xff09;entry.sh&#xff08;后端启动脚本&#xff09;exam…

有关Mysql数据库的总结

MySQL概念MySQL的理论知识概念数据库就是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xff01;数据库分类层次型数据库树型结构&#xff0c;一个子记录可以有一个父记录&#xff0c;一个父记录可以有多个子记录&#xff0c;类似一个二叉树&#xff0c;但是一个父节点可以不止两个子节点&#…

复制docker根目录遇到的权限问题

环境 ubuntu20.04, 普通用户使用sudo权限。 需求 linux系统上&#xff0c;默认的docker跟目录在/var/lib/docker目录下&#xff0c;但是根分区太小。想要将docker根目录挪到其它磁盘&#xff0c;防止以后镜像和容器增加后磁盘满了。 操作 先停止所有docker容器&#xff0c;然后…

git-子仓操作

为什么为什么要将代码仓作为子模块&#xff1f;有什么优势&#xff1f;精确版本控制&#xff1a;父仓记录子仓的commit哈希值&#xff0c;确保代码版本固定&#xff0c;避免隐式升级导致的兼容性问题模块化管理&#xff1a;将独立仓库作为子模块嵌入父仓&#xff0c;实现代码物…

代数——第5章——线性算子之应用(Michael Artin)

第 5 章 线性算子之应用 (Applications of Linear Operators) By relieving the brain from all unnecessary work, a good notation sets it free to concentrate on more advanced problems.( 通过减轻大脑所有不必要的工作&#xff0c;良好的符号可以让大脑集中精力解决…

Pytorch02:深度学习基础示例——猫狗识别

一、第三方库介绍库/模块功能torch提供张量操作、自动求导、优化算法、神经网络模块等基础设施。torchvision计算机视觉工具集&#xff0c;提供预训练模型、数据集、图像转换等功能。datasets (torchvision)用于加载常见数据集&#xff08;如 ImageNet、CIFAR-10、MNIST&#x…

spring简单项目实战

项目路径 modelspackage com.qcby.demo1;import com.qcby.service.UserService; import com.qcby.service.UserServiceImpl;public class Dfactory {public UserService createUs(){System.out.println("实例化工厂的方式...");return new UserServiceImpl();} }pack…

ServBay for Windows 1.4.0 发布:新增MySQL、PostgreSQL等数据库自定义配置

各位 Windows 平台的开发者们&#xff0c; ServBay 始终致力于为您打造一个强大、高效且灵活的本地开发环境。距离上次更新仅过去短短一周&#xff0c;经过我们技术团队的快速开发&#xff0c;我们正式推出了 ServBay for Windows 1.4.0 版本。 专业开发者不仅需要一个能用的环…

python网络爬虫小项目(爬取评论)超级简单

python网络爬虫小项目&#xff08;爬取评论&#xff09;超级简单 学习python网络爬虫的完整路径&#xff1a; &#xff08;第一章&#xff09; python网络爬虫(第一章/共三章&#xff1a;网络爬虫库、robots.txt规则&#xff08;防止犯法&#xff09;、查看获取网页源代码)-…

本周大模型新动向:奖励引导、多模态代理、链式思考推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AI TIME欢迎每一位AI爱好者的加入&#xff01;01Iterative Distillation for Reward-Guided Fine-Tuning of Diffusion Models in Biomolecular Design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生物分子设计中奖励引导生成的扩散模型微调框架。扩散模型在建模复杂、高维数据分布方面…

JAVA+AI教程-第三天

我将由简入繁&#xff0c;由零基础到详细跟大家一起学习java---------------------------------------------------------------------01、程序流程控制&#xff1a;今日课程介绍02、程序流程控制&#xff1a;if分支结构if分支有三种形式&#xff0c;执行顺序就是先执行if&…

自定义命令行解释器shell

目录 一、模块框架图 二、实现目标 三、实现原理 四、全局变量 五、环境变量函数 六、初始化环境变量表函数 七、输出命令行提示符模块 八、提取命令输入模块 九、填充命令行参数表模块 十、检测并处理内建命令模块 十一、执行命令模块 十二、源码 一、模块框架图…

uniapp使用uni-ui怎么修改默认的css样式比如多选框及样式覆盖小程序/安卓/ios兼容问题

修改 uni-ui 多选框 (uni-data-checkbox) 的默认样式 在 uniapp 中使用 uni-ui 的 uni-data-checkbox 组件时&#xff0c;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修改其默认样式&#xff1a; 方法一&#xff1a;使用深度选择器格式一&#xff1a;在页面的 style 部分使用深度选择器 >>>…

《Linux 环境下 Nginx 多站点综合实践:域名解析、访问控制与 HTTPS 加密部署》​

综合练习:请给openlab搭建web网站&#xff0c;网站需求&#xff1a; 1.基于域名www.openlab.com可以访问网站内容为 welcome to openlab!!&#xff0c; 2.给该公司创建三个子界面分别显示学生信息&#xff0c;教学资料和缴费网站&#xff0c;基于www.openlab.com/student 网站访…

网络基础1-11综合实验(eNSP):vlan/DHCP/Web/HTTP/动态PAT/静态NAT

注&#xff1a;在华为模拟器&#xff08;eNSP&#xff09;上做的实验其中&#xff0c;在内网实验&#xff1a;Vlan/DHCP/VWeb/HTTP&#xff0c;在外网实验&#xff1a;动态PAT/静态NAT一、拓扑结构1. 核心设备与连接设备接口连接对象VLAN/IP角色LSW2/LSW3Ethernet 0/0/1-2PC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