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一、负载均衡
-
- 1.1、DNS
-
- 1.1.1、DNS 负载均衡的优点
- 1.1.2、DNS 负载均衡的缺点
- 1.2、Nginx 、LVS 、F5
-
- 1.2.1、软件和硬件的区别
- 1.2.2、4 层和 7 层的区别
- 二、CDN
- 三、多机房
-
- 3.1、同城多机房
- 3.2、跨城多机房
- 3.3、跨国多机房
- 四、多中心
本文来源:极客时间vip课程笔记
一、负载均衡
- 负载均衡就是将请求均衡地分配到多个系统上。使用负载均衡的原因也很简单:每个系统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为了应对大容量的访问,必须使用多个系统。
1.1、DNS
-
DNS 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负载均衡方式,一般用来实现地理级别的均衡。
例如,北方的用户访问北京的机房,南方的用户访问广州的机房。
-
一般不会使用 DNS 来做机器级别的负载均衡,因为太耗费 IP 资源了。
例如,百度搜索可能要 10000 台以上机器,不可能将这么多机器全部配置公网 IP,然后用 DNS 来做负载均衡。
1.1.1、DNS 负载均衡的优点
- 通用(全球通用)、成本低。
1.1.2、DNS 负载均衡的缺点
- DNS 缓存的时间比较长。即使将某台业务机器从 DNS 服务器上删除,由于缓存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用户会继续访问已经被删除的机器。
- DNS 不够灵活。DNS 不能感知后端服务器的状态,只能根据配置策略进行负载均衡,无法做到更加灵活的负载均衡策略。比如说某台机器的配置比其他机器要好很多,理论上来说应该多分配一些请求给它,但 DNS 无法做到这一点。
- 对于时延和故障敏感的业务,有实力的公司可能会尝试实现 HTTP-DNS 的功能,即使用 HTTP 协议实现一个私有的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