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第十一章 规划过程组】定义范围、创建WBS、规划进度管理和定义活动篇
一、定义范围:给项目画好"边界线"
定义范围是明确项目和产品"做什么、不做什么"的过程,直接影响后续所有工作的方向。
1. 核心概念与作用
- 定义:制定项目和产品的详细描述,明确边界(包含什么、排除什么)和验收标准。
- 作用:避免后续因"范围模糊"导致的返工或纠纷,比如明确"建100㎡房子"而非"建一栋房子"。
- 注意:需定期反复开展(最新教材修正),而非一次性完成,因为需求会随项目推进逐步清晰。
2. 范围说明书:项目的"宪法"
范围说明书是定义范围的核心输出,相当于项目的"宪法",明确各方共识。其10大核心要素包括:
边界类 | 需求类 | 约束类 |
---|---|---|
项目边界 | 最终项目需求 | 假设条件 |
除外责任(防背锅) | 验收标准(通过条件) | 制约因素 |
可交付成果清单 | 项目目标(可衡量) | |
产品范围描述 |
小技巧:范围说明书与项目章程的区别在于"详细程度"——章程是"总体目标",说明书是"具体细则"。
3. 避坑指南:范围蔓延 vs 范围镀金
项目中最常见的两个"坑"需严格区分:
- 范围蔓延:未经批准的范围扩大(如计划建100㎡房子,实际建了110㎡),属于"失控的扩张";
- 范围镀金:团队擅自添加客户不需要的功能(如客户要基础款手机,团队强行加无线充电),属于"多余的讨好";
- 共同点:都会导致成本超支、工期延误,需通过变更控制流程严格管控。
管理铁律:所有范围变更必须走正式流程!
4.输入输出逻辑链
二、创建WBS:把项目"拆成积木"
如果说定义范围是"画边界",那么创建WBS(工作分解结构)就是把边界内的工作"拆成可执行的积木",让复杂项目变简单。
1. WBS的核心价值
- 定义: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分解为更小、更易管理的组件(如"建房子"拆分为"地基、墙体、屋顶");
- 作用:明确"每个环节做什么",为进度、成本管理提供基础框架,避免遗漏工作。
2. 分解步骤:记住"别排解配合"
分解WBS有固定流程,可通过口诀"别排解配合"记忆:
- 别(识别):识别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 排(编排):确定WBS的结构(按生命周期或可交付成果);
- 解(分解):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如"研发"→"需求分析"→"用户访谈");
- 配(分配):给每个组件贴"身份证"(标识编码,如1.1、1.2);
- 合(核实):检查分解是否完整(下层之和是否等于上层)。
3. 分解原则:8大"铁律"
分解WBS需遵守8大原则,直接影响项目成败:
- 100%原则:下层元素之和必须完全等于上层(如"50+50=100",不能多也不能少);
- 层级控制:通常分4-6层(太少不清晰,太多太繁琐);
- 责任唯一:每个组件只能有一个负责人(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
- 不交叉:每个工作单元只属于一个上层(如"测试"不能同时属于"研发"和"运维");
- 含管理工作:项目管理本身也是工作(如"进度跟踪"需纳入WBS)。
4. WBS层级架构(4-6层为黄金标准)
关键概念:
- 控制账户:管理节点(如“第11章课程”)
- 工作包:80小时内的可交付单元(如“11.2定义范围”)
- 规划包:内容已知但进度未定的过渡层
5. 范围基准:WBS的"最终版本"
WBS的输出是范围基准,相当于项目范围的"最终版说明书",包含三部分:
- 批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 WBS(分解结构);
- WBS字典(每个组件的详细说明,如"测试"的负责人、时间、标准);
- 注意:范围基准一旦批准,修改需走正式变更流程。
三、规划进度管理:给项目"定个时间表"
进度管理是项目的"生命线",而规划进度管理就是为这条"生命线"制定"规则手册"。
1. 核心流程:从计划到执行
进度管理的全流程可总结为:
规划进度管理→定义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持续时间→制定进度计划;
- 规划进度管理是"总纲",确定进度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标准。
2. 进度管理计划:进度的"游戏规则"
◼ 进度管理计划内容矩阵
共性内容 | 特有内容 | 实例说明 |
---|---|---|
准确度(±5天可接受) | 进度模型制定规则 | 关键路径法/敏捷看板选择 |
计量单位(人天/人月) | WBS关联设置 | 控制账户对应进度测量点 |
控制临界值(进度偏差≥10%预警) | 进度计划发布机制 | 周报/里程碑报告格式 |
绩效测量规则(挣值计算法) |
易错点:
❌ 将“进度计划”(甘特图)误认为管理计划 → 前者是 项目文件!
四、定义活动:把"积木"变成"动作"
如果WBS是"拆积木",定义活动就是把"积木"转化为具体"动作"(如把"地基"拆成"挖坑、浇筑混凝土、养护")。
1. 核心概念与工具
- 定义:将工作包分解为具体行动,作为进度估算和执行的基础;
- 关键工具:
- 分解技术:把工作包拆成活动(如"需求分析"→"用户调研、整理需求、评审");
- 滚动式规划:近期工作详细规划,远期工作粗略规划(如"本月细化周计划,下月只定月目标")。
2. 输出:"两单一属"要记牢
定义活动的输出可总结为"两单一属":
- 活动清单:所有活动的列表(如"买菜、洗菜、炒菜");
- 里程碑清单:重要时间节点(如"需求评审完成",持续时间为0,仅代表时间点);
- 活动属性:活动的详细描述(如"洗菜需用清水,耗时30分钟")。
总结:规划过程组的协同作用
定义范围明确"做什么",创建WBS明确"拆成什么",规划进度管理明确"按什么规则排时间",定义活动明确"具体做什么动作"——这四个过程环环相扣,共同构成项目规划的"骨架"。
掌握这些过程,不仅能应对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如范围蔓延与镀金的区别、WBS的100%原则),更能在实际项目中避免返工、失控等问题,让项目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