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已经安装过系统,其实兴奋的内心已经无以言表;
记得刚开始的那份喜悦是没办法演说的;可是高兴之余,好像突然又心情EMO了;
为何呢?因为系统装完了,你也不知道能够干什么;
所以承接上去的就是给自己列一下这个学习的线路,目的就是怕自己迷茫和担心自己坚持不下去;
那么接下来往下继续学习了;
1、启动流程讲解
启动流程的概念?相比这个是一个挺都没听过的概念;不就是我们理解的电脑开机吗?那么这个启动流程又是什么?
不管是Windows还是Linux,底层也是硬件,那么系统启动就会检测硬件、硬盘引导系统启动;那么这一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启动流程了;
先了解一下启动相关的几个概念:
-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
- 就是固化到计算机主板上的只读内存镜像(Read Only Memory image,ROM)芯片上面的程序
- 主要用来记录系统的设置信息,启动顺序;给底层硬件给与控制;
- MBR:引导记录扇区(Main Boot Record,MBR)
- 之前讲解过的就是两个分区格式:一种是MBR、一种是GPT
- MBR是计算机启动最先执行的硬盘上的程序,只有512字节大小,
- GPT:全局唯一的标识符(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GUID)
- UEFI用于取代老旧的BIOS,而GPT则取代老旧的MBR
- GRUB:GNU项目的多操作系统启动程序(GRand Unified Bootloader,GRUB)
- 这个是常见的引导程序;
- 有LILO/GRUB/GRUB2
以上就是大概知道的一些概念,对于后面理解这个启动流程相对比较好,如果使用这个通俗一点的语言就更加nice了;了解完了,直接介入主题,
2、Linux的启动流程
这里我们需要通过画一下流程图来解释一下这个启动的概念;
不过这个概念比较老旧了,是以前版本的Linux的启动流程;
有总比没有的直观,别嫌弃;将就地看吧;
此时此刻,必须结合文字版的来吧
bios质检:
- 加载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 BIOS就包含有CPU、内存、硬盘、
- 包含有启动顺序、内存信息等等的硬件设施;
读取MBR:
- 就是找硬盘的MBR引导扇区
GRUB引导:
- 计算机启动的第一个软件程序,
- 并且它会读取内存中GRUB的配置信息,根据信息来启动硬盘中不同的系统
加载Kernel:
- 就是加载内核,在内存映像读取完,调用Start_kernel()函数来启动系统;
- 主要完成Linux的核心环境建立;
指定运行级别:
- 内核加载完了,就会进入第一个守护进程init;
- 然后就读取inittab文件,这个就是指定Linux的运行级别
- Linux的运行级别如下:
- 0:关机
- 1:单用户
- 2:无网路支持的多用户
- 3:字符界面的多用户
- 4:保留字段
- 5:图形界面的多用户模式
- 6:重启
加载内核模块:
- 内核模块就在modules.conf文件
- 读取rc0.d~rc6.d目录下的脚本文件
- 这里主要的还是设置开机自启动的服务
读取rc.local文件
- 系统启动完对应的服务之后,会读取这个文件,
- 重点是这个文件里面存放了一下你想要开机自检的系统脚本,或者对应的命令;
最后:执行/bin/login程序
- 到这里就是启动到系统登录的页面了
- 就是我们看到的输入账号密码的页面;
终于整理完了,这个启动的流程听起来就比较复杂,也不好懂;
我自己整理过后其实也没完全记住了;并且这个启动流程也比较老旧了,所以可以忽略了其实,作为拓展知识来理解就对了;
理论的知识点还是有很多的;虽然很乏味,最起码我整理出来也不止我一个人比较乏味哈哈哈,分享出来让大家也一起乏味;这不挺好的吗;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