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简介
第一个方面,回答的是Why的问题。
第二点,要回答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产品定义What的问题。
第三点就是要回答执行策略与计划的问题,也就是How、When、Who的问题。
第四点是对上述这些分析的总结分析,要为决策评审提供依据。
最后一点是需要做持续迭代的敏捷性。
最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做说明。
作者简介
简介
在IPD流程中,Charter开发的最终输出是《产品包业务计划书》,也被称为项目任务书或商业计划书。
Charter开发在整个IPD流程中属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
另一方面可以用于指导后续IPD开发阶段的投资决策和资源分配。
-
一方面它是产品规划阶段的成果输出;
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第一个方面,回答的是Why的问题。
也就是通过对市场机会与商业价值的分析,来确认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
而评估产品的商业价值,则是为了回答这件事是否值得投资、预期收入、成本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
其中明确产品的市场机会,就包括了对宏观环境、行业趋势、目标细分市场及客户需求等方面的分析。
第二点,要回答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产品定义What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需要能够做到描述产品的核心需求、功能特性、应用场景,以及竞争力分析。
明确产品在解决方案中的定位,做好产品的定位,
包括初始产品包需求(比如性能、成本目标、技术路径实现等),
并通过需求优先级排序确保资源是聚焦的。
第三点就是要回答执行策略与计划的问题,也就是How、When、Who的问题。
1)具体就是你的开发路径是什么?
关键技术选择、风险控制措施、跨部门协作机制(如PDT团队组成)
2)你的里程碑计划是什么?
从概念到发布的关键时间节点及资源投入计划。
3)你的投入产出评估怎么样?
研发费用、目标成本、盈利周期等财务测算。
第四点是对上述这些分析的总结分析,要为决策评审提供依据。
Charter需通过集成组合管理团队IPMT的DCP决策评审,
确认立项并授权进入IPD产品开发的概念阶段。
评审重点关注市场吸引力、技术可行性及资源匹配度。
最后一点是需要做持续迭代的敏捷性。
Charter并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文档,
它是需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进展去持续做动态调整的,通过敏捷方法实现螺旋式优化。
最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做说明。
仅做示例讲解,具体数据需以实际调研为准。
Charter任务书核心要点:
-
How Much:预计研发投入3000万元,2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
How:采用模块化设计,复用现有平台技术,开发周期18个月;
-
What:定义支持AI语音交互的智能中控设备,对标竞品A的性能提升30%;
-
Why:目标市场为高端智能家居用户,需求年增长率15%;
其实从实际产品项目来看,影响一件事成功的往往就几个关键点,太过复杂的话就没有落地性了。
这些流程存在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你梳理思路,将脑子里已有的零散的信息不重不漏、条理化输出。
遗漏的信息或资源想办法弥补和整合,如果搞不定这些资源,那就放弃。
比如说你想做某一款塑胶类产品,但是开模费要50万,你觉得超出了自己的预算,然后也没有合作的模具厂资源,那就直接放弃就好了。
这样也就没必要再去浪费人力物力去做更多分析了。
当然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分析细节,需要根据具体项目展开。
总结起来就是:
Charter任务书的本质是一个连接战略规划与产品执行的桥梁,
通过一整套系统化的商业论证和资源规划,
确保最终确定的产品开发方向能够与公司的战略保持一致,并将投资回报最大化。
作者简介
卫朋,《硬件产品经理》作者,实战派产品及流程专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受邀专栏作家,CSDN认证博客专家、嵌入式领域优质创作者,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专家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