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CU的模拟输入ADC引脚中,实现采样时间与阻抗匹配是关键的设计环节,直接影响采样精度。以下是分步说明:
【】理解信号源阻抗与采样时间的关系
• 信号源阻抗(Rs):外部信号源的输出阻抗(如传感器、分压电路等)。
• ADC输入模型:MCU的ADC引脚通常包含一个采样保持电路,等效为内部采样电容(Cs,通常几pF)和开关电阻(Rsw,通常几百Ω~几kΩ)。
• 充电时间常数:τ = (Rs + Rsw) × Cs
采样电容需要在采样时间内充电到足够接近输入电压(通常要求误差小于½ LSB)。
【】计算最小采样时间
• 公式:
tsample≥(Rs+Rsw)×Cs×ln(2N+1)
o N:ADC分辨率(如12位ADC,N=12)。
o 例:若Rs=10kΩ, Rsw=1kΩ, Cs=5pF,12位ADC:
tsample≥11kΩ×5pF×ln(213)≈11k×5p×9.01≈0.5µs。
• MCU配置:
在MCU中设置ADC的采样时间寄存器,确保实际采样时间 > 计算值。
【】阻抗匹配设计
• 最大允许信号源阻抗:
通常MCU数据手册会给出(如STM32要求Rs < 50kΩ)。若Rs过大,需:
o 缓冲放大器:使用运放(如电压跟随器)降低输出阻抗。
o RC滤波:在ADC引脚前添加RC低通滤波(R需计入Rs),但需重新计算充电时间。
• 抗混叠滤波:
添加滤波电容(Cf)到地,但会增大等效Rs:
o 权衡设计:Cf通常取100pF~1nF,需满足:
(Rs+Rsw)×(Cs+Cf)≪tsample。
【】硬件设计
• 低阻抗信号源:优先选择Rs < 10kΩ的信号源。
• 走线优化:缩短模拟走线,减少寄生电容。
• 隔离数字噪声:避免高频信号靠近模拟路径,必要时使用屏蔽或接地 guard ring。
【】软件优化
• 校准采样时间:根据实际信号调整MCU的采样时间寄存器。
• 多次采样平均:降低噪声影响,尤其对高阻抗信号源。
• 避免引脚复用:采样期间禁止切换ADC引脚为数字功能。
【】 验证与调试
• 线性度测试:输入已知电压,检查ADC输出是否匹配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