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imeMixer现有脚本扩展的思路分析

文章目录

      • 1. 加入数据集到`data_loader.py`和`data_factory.py`
      • 2. 参照`exp_classification.py`写自定义分类任务脚本(如`exp_ADReSS.py`)
      • 3. 接一个MLP分类头
      • 4. 嵌入指标计算、绘图、保存训练历史的函数
      • 5. 开始训练
      • 总结
      • **一、可行性分析**
      • **二、具体实现步骤**
        • **1. 音频数据预处理:转换为时间序列特征**
        • **2. 适配数据加载器**
        • **3. 注册数据集到数据工厂**
        • **4. 调整模型参数**
        • **5. 复用分类实验框架**
      • **三、核心用到的文件**
      • **四、关键注意事项**
      • **核心矛盾:模型适配成本 vs 流程复用成本**
      • **方案1:将TimeMixer整合到旧架构(不推荐)**
        • 优点:
        • 缺点:
      • **方案2:基于TimeMixer现有脚本扩展(推荐)**
        • 优点:
      • **具体实施步骤(方案2)**
        • 1. 实现TimeMixer兼容的数据集类
        • 2. 注册数据集到TimeMixer的工厂类
        • 3. 编写训练脚本(复用TimeMixer的`run.py`)
        • 4. 扩展指标计算与结果保存
      • **总结**

你的理解基本正确,但可以进一步细化和补充细节,确保流程更清晰。以下是对每个步骤的验证和补充说明:

1. 加入数据集到data_loader.pydata_factory.py

  • 正确:新数据集需要在data_loader.py中定义对应的Dataset类(参考Dataset_ETT_hourUEAloader等现有类),实现数据读取、预处理(如特征提取、时序长度处理)、__getitem__(返回序列数据、标签、padding_mask等)。
  • 补充:需在data_factory.pydata_dict中注册新数据集的名称与对应的Dataset类(例如'ADReSS': Dataset_ADReSS),确保data_provider函数能正确加载数据。

2. 参照exp_classification.py写自定义分类任务脚本(如exp_ADReSS.py

  • 正确:继承Exp_Basic,复用_build_model_get_datatraintest等核心逻辑,适配新数据集的特性。
  • 补充
    • 需在_build_model中根据新数据集的特征维度(enc_in)、类别数(num_class)动态初始化模型。
    • 若新数据集的评估逻辑不同(如多标签分类、特定指标),需修改valitest中的指标计算部分(当前exp_classification.py用的是单标签分类的准确率)。

3. 接一个MLP分类头

  • 正确:TimeMixer的主体是时序特征提取器,输出为[B, T, D]B为批次,T为时序长度,D为特征维度),需通过MLP将其映射到类别空间。
  • 补充
    • 分类头的实现通常在模型定义文件(如TimeMixer.pyModel类)中,通过if task_name == 'classification'分支添加,例如:
      self.classifier = nn.Sequential(nn.Linear(D * T, 256),  # 聚合时序特征(也可先用池化降维)nn.ReLU(),nn.Linear(256, num_classes)
      )
      
    • 需确保exp_ADReSS.py_build_model传入正确的num_class参数(从数据集中获取类别数)。

4. 嵌入指标计算、绘图、保存训练历史的函数

  • 正确:需在训练脚本中记录每轮的训练/验证损失、准确率(或其他指标),并通过工具函数保存和可视化。
  • 补充
    • 指标计算:除准确率外,可根据任务需求添加混淆矩阵、F1-score、AUC等(参考utils/metrics.py扩展)。
    • 绘图:复用utils/tools.py中的visual函数,或新增plot_training_curve函数,绘制损失和准确率随epoch的变化曲线。
    • 保存历史:训练时用列表记录每轮指标,训练结束后通过np.savepd.DataFrame.to_csv保存到./results/目录。

5. 开始训练

  • 正确:通过编写脚本(如scripts/classification/ADReSS_script/TimeMixer.sh),指定任务名称(--task_name classification)、数据集名称(--data ADReSS)、模型参数等,调用run.py启动训练。
  • 补充:需确保脚本中参数与新数据集匹配(如--seq_len设为数据集中的时序长度,--enc_in设为特征维度等)。

总结

你的流程框架正确,核心是确保新数据集的加载逻辑、模型分类头适配、指标计算三者的一致性。建议按“数据加载→模型适配→训练脚本→指标可视化”的顺序逐步实现,每步验证中间结果(如数据加载是否正确返回padding_mask,模型输出维度是否匹配类别数)。

要将帕金森WAV音频数据集用于该模型进行二分类任务,需要结合现有代码的分类框架进行适配。以下是可行性分析及具体实现步骤:

一、可行性分析

现有代码已包含完整的时间序列分类框架,核心支持如下:

  1. 分类任务模块exp/exp_classification.py 定义了分类任务的训练、验证和测试流程,包含数据加载、模型优化、指标计算(准确率)等逻辑。
  2. 模型支持TimeMixer/models/TimeMixer.py 中的 classification 方法实现了基于时间序列的分类头,可接收时间序列特征并输出分类结果。
  3. 数据加载框架data_provider/data_loader.py 中的 UEAloader 处理时间序列分类数据,data_provider/data_factory.py 提供数据加载接口,可扩展支持新数据集。

帕金森音频数据可通过特征提取转换为时间序列(如MFCC特征序列),从而适配现有时间序列分类框架,因此方案可行。

二、具体实现步骤

1. 音频数据预处理:转换为时间序列特征

WAV音频需提取时序特征(如MFCC、梅尔频谱等),形成模型可接收的时间序列格式。

  • 处理方式
    • 对每个WAV文件提取MFCC特征(假设输出形状为 [T, F],其中 T 为时间步,F 为特征维度)。
    • 统一序列长度(截断或补零),确保输入模型的序列长度一致。
    • 按样本ID组织数据,每个样本包含特征序列和二分类标签(患病/健康)。
2. 适配数据加载器

需扩展 data_provider/data_loader.py,新增音频特征数据集类(类似 UEAloader):

# 在data_loader.py中添加
class ParkinsonLoader(Dataset):def __init__(self, root_path, flag='train'):self.root_path = root_pathself.flag = flag# 加载预处理后的特征文件(如CSV或NPZ)# 格式:每个样本一行,包含特征序列和标签self.features, self.labels = self.load_data()def load_data(self):# 加载提取的MFCC特征和标签# 示例:features为numpy数组 [N, T, F],labels为[N, 1](0/1)data = np.load(os.path.join(self.root_path, f'{self.flag}_data.npz'))return data['features'], data['labels']def __getitem__(self, idx):x = torch.from_numpy(self.features[idx]).float()  # [T, F]y = torch.from_numpy(self.labels[idx]).long()     # 二分类标签return x, y, torch.ones(x.shape[0])  # padding_mask(全1表示无填充)def __len__(self):return len(self.labels)
3. 注册数据集到数据工厂

修改 data_provider/data_factory.py,添加新数据集的支持:

# 在data_dict中注册
data_dict = {# ... 现有数据集 ...'parkinson': ParkinsonLoader  # 添加此行
}
4. 调整模型参数

通过脚本配置分类任务参数(参考现有 *.sh 脚本),新建 scripts/classification/parkinson.sh

model_name=TimeMixer
root_path=./dataset/parkinson/  # 存放预处理后的特征数据
data_path=parkinson  # 对应data_dict中的键
task_name=classification
seq_len=100  # 根据实际特征序列长度调整
enc_in=40    # MFCC特征维度(如40维)
num_class=2  # 二分类
batch_size=16
learning_rate=0.001
train_epochs=20python -u run.py \--task_name $task_name \--is_training 1 \--root_path $root_path \--data_path $data_path \--model_id parkinson_$seq_len \--model $model_name \--data parkinson \  # 对应data_dict中的键--seq_len $seq_len \--label_len 0 \--pred_len 0 \  # 分类任务无需预测长度--enc_in $enc_in \--c_out $num_class \--batch_size $batch_size \--learning_rate $learning_rate \--train_epochs $train_epochs \--patience 5
5. 复用分类实验框架

直接使用 exp/exp_classification.py 中的 Exp_Classification 类,其已实现:

  • 模型初始化(自动适配输入特征维度和类别数)
  • 训练循环(使用CrossEntropyLoss和RAdam优化器)
  • 验证/测试流程(计算准确率)

三、核心用到的文件

  1. 数据处理

    • data_provider/data_loader.py:扩展 ParkinsonLoader 加载音频特征数据。
    • data_provider/data_factory.py:注册新数据集,使框架可识别。
  2. 模型与训练

    • TimeMixer/models/TimeMixer.pyclassification 方法作为分类头。
    • exp/exp_classification.py:分类任务的训练/验证/测试逻辑。
  3. 启动脚本

    • 自定义的 scripts/classification/parkinson.sh:配置参数并启动训练。

四、关键注意事项

  1. 特征提取质量:音频特征(如MFCC)的选择直接影响性能,需确保特征能有效区分患病/健康样本。
  2. 序列长度统一:通过截断或补零使所有样本的时间步 T 一致,避免数据加载错误。
  3. 参数调优:根据数据集大小调整 batch_sized_modele_layers 等超参数。

通过以上步骤,可将帕金森音频数据集接入现有框架完成二分类任务。

结合你的需求和提供的代码细节,两种方案的效率和可行性分析如下,最终更推荐基于TimeMixer现有脚本扩展的思路,具体原因如下:

上面给你提供的是我用 MLP 网络来测试这个数据集的一个代码,因为我要做数据集的基准,我不仅要用 MLP 网络对它进行测试,我还会用 CNN 网络,还会用这个 time Mixer,就是刚刚跟你提到的这个网络对这个数据集进行测试,你可以从上面的代码当中看到我的数据集的加载部分是比较个性的。因数据集而异的,下面的特征提取,还有模型的训练,包括后面的指标的计算、保存,图像的绘制都是用的我前面已经分离出来的一个函数来进行的。对于 time Mixer 模型,我也倾向于使用我原来的架构,因为在我原来的架构当中,除了数据集的个性化部分之外,模型的训练、模型的指标计算、图形的绘制部分都是固定好的,都是可以被我所用的复用的,不需要再去学习一个新的架构。在这个模型新的模型架构当中,我看到我需要在两个数据文件当中去注册我的数据集,然后。才能够去进行训练,请你帮我分析一下。我把模型,把这个新的模型提出来,放到我的旧架构当中,这个思路会更简单高效一些,还是我用这个新模型提供的一系列的数据加载、数据处理的脚本,然后放入这个模型的训练进程,然后可以自己再在基于这个新模型再写一些指标的计算,图形的绘制,指标的保存,这样的一些复用函数。这样会更简单高效一些,我觉着第二种思路他的好处在于,对于这个完全的全新模型,我并不像 MLP、CNN 一样熟悉,也就是说我对它的内部训练细节并不了解,我们贸然地把它拿到我的旧的架构里面当中,我很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它进行训练。请你综合新模型代码帮我进行评估

核心矛盾:模型适配成本 vs 流程复用成本

你的核心诉求是“高效完成基准测试”,且对TimeMixer内部细节不熟悉。两种方案的本质区别在于:

  • 方案1(整合到旧架构):需要深度适配TimeMixer的输入格式、训练逻辑与你的旧架构,依赖对TimeMixer的理解。
  • 方案2(基于TimeMixer扩展):复用TimeMixer成熟的训练框架,只需适配数据加载和扩展指标计算,对模型细节依赖低。

方案1:将TimeMixer整合到旧架构(不推荐)

优点:
  • 可直接复用你已有的训练循环、指标计算、可视化、结果保存等模块化函数(如train_and_evaluatesave_results),流程一致性高。
缺点:
  • 适配成本高:TimeMixer的输入格式与你的MLP/CNN不同。从代码看,TimeMixer在分类任务中需要接收:

    • 时序特征batch_x(形状[B, T, F],B为批次,T为时间步,F为特征维度)
    • padding_mask(标记有效时序长度,形状[B, T]
      而你的旧架构中,MLP输入是扁平的特征向量(如MFCC的统计特征拼接,形状[B, F_total]),需修改数据加载逻辑,将时序特征(如原始MFCC序列,而非统计量)传入模型,同时生成padding_mask
  • 调试难度大:TimeMixer包含下采样层(down_sampling_layers)、时序注意力等特殊结构,若不熟悉其内部实现,整合时容易出现维度不匹配、mask失效等问题,且难以定位错误。

方案2:基于TimeMixer现有脚本扩展(推荐)

优点:
  • 适配风险低:TimeMixer的exp_classification.py已实现完整的分类训练逻辑(含数据加载、模型编译、早停等),且支持时序特征输入。你只需按其规范实现数据集加载类,无需深入理解模型内部细节。

  • 复用你的核心代码:你的MFCC特征提取、指标计算(如recall、f1、ROC-AUC)、可视化等代码可直接复用:

    • 特征提取:在TimeMixer的数据集类中调用你的MFCC提取逻辑(如librosa.feature.mfcc),生成[T, F]的时序特征。
    • 指标扩展:TimeMixer目前仅计算准确率,可在其test方法中加入你的evaluate_model_detailed函数,补充多指标计算。
    • 结果保存:将你的save_results函数对接TimeMixer的测试输出,无需重写。
  • 符合模型设计规范:TimeMixer的脚本(如data_loader.py的数据集注册、run.py的参数解析)已针对时序任务优化,遵循其规范可减少“自定义架构与模型不兼容”的问题(如padding处理、下采样逻辑)。

具体实施步骤(方案2)

1. 实现TimeMixer兼容的数据集类

TimeMixer/data_provider/data_loader.py中添加你的数据集类(类似ParkinsonLoader),内部复用你的MFCC特征提取逻辑:

class ADReSSMDataset_TimeMixer(Dataset):def __init__(self, root_path, flag='train'):self.root_path = root_pathself.flag = flag  # 'train'/'test'self.audio_dir = Config.TRAIN_AUDIO_DIR if flag == 'train' else Config.TEST_AUDIO_DIRself.label_path = Config.TRAIN_LABEL_PATH if flag == 'train' else Config.TEST_LABEL_PATHself.features, self.labels = self.load_data()  # 复用你的load_data逻辑self.max_seq_len = max([f.shape[0] for f in self.features])  # 最大时序长度(用于统一padding)def load_data(self):# 复用你原代码中的ADReSSMDataset.load_data逻辑,但返回原始MFCC序列(非统计量)# 即每个样本是[T, F]的时序特征(T为时间步,F为MFCC维度)features = []labels = []# ...(省略:读取音频文件、提取MFCC序列、映射标签的代码,复用你原有的逻辑)return features, labelsdef __getitem__(self, idx):x = self.features[idx]  # [T, F]label = self.labels[idx]# 统一序列长度(补零)pad_length = self.max_seq_len - x.shape[0]x_padded = np.pad(x, ((0, pad_length), (0, 0)), mode='constant')padding_mask = np.ones(self.max_seq_len)  # 1表示有效,0表示填充padding_mask[-pad_length:] = 0 if pad_length > 0 else padding_mask# 转换为tensorx_tensor = torch.from_numpy(x_padded).float()mask_tensor = torch.from_numpy(padding_mask).float()label_tensor = torch.tensor(label, dtype=torch.long)return x_tensor, label_tensor, mask_tensordef __len__(self):return len(self.labels)
2. 注册数据集到TimeMixer的工厂类

TimeMixer/data_provider/data_factory.py中注册你的数据集:

data_dict = {# ... 其他数据集 ...'adress_m': ADReSSMDataset_TimeMixer  # 添加此行
}
3. 编写训练脚本(复用TimeMixer的run.py

新建scripts/classification/adress_m.sh,配置参数(参考其他分类任务脚本):

model_name=TimeMixer
root_path=./dataset/adress_m/  # 你的数据根目录
data_path=adress_m  # 对应data_dict中的键
task_name=classification
seq_len=100  # 你的MFCC序列长度(根据实际数据调整)
enc_in=40    # MFCC特征维度(如40)
num_class=2  # 二分类
batch_size=8
learning_rate=0.001
train_epochs=100python -u run.py \--task_name $task_name \--is_training 1 \--root_path $root_path \--data_path $data_path \--model_id adress_m_$seq_len \--model $model_name \--data adress_m \  # 对应data_dict中的键--seq_len $seq_len \--label_len 0 \--pred_len 0 \  # 分类任务无需预测长度--enc_in $enc_in \--c_out $num_class \--batch_size $batch_size \--learning_rate $learning_rate \--train_epochs $train_epochs \--patience 10
4. 扩展指标计算与结果保存

修改TimeMixer/exp/exp_classification.pytest方法,加入你的指标计算和保存逻辑:

def test(self, setting, test=0):# ...(原有代码:加载模型、获取测试数据)...# 复用你的evaluate_model_detailed函数from trainer.evaluate_detailed import evaluate_model_detailedmetrics = evaluate_model_detailed(predictions, trues)  # predictions和trues是你的输出# 复用你的save_results函数from utils.save_results import save_resultssave_results(metrics, config)  # 传入你的配置return

总结

方案2更适合你的需求:

  • 无需深入理解TimeMixer内部结构,仅需适配数据加载和扩展指标,降低调试成本。
  • 复用你已有的特征提取、指标计算、可视化代码,兼顾效率与一致性。
  • 遵循TimeMixer的设计规范,减少因架构不兼容导致的问题,更易实现基准测试目标。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swp.cn/news/919815.shtml
繁体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hk.pswp.cn/news/919815.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技术演进中的开发沉思-75 Linux系列:中断和与windows中断的区分

作为一名从 2000 年走过来的老程序员,看着 IT 技术从桌面开发迭代到微服务时代,始终觉得好技术就像老故事 —— 得有骨架(知识点),更得有血肉(场景与感悟)。我想正是我的经历也促成了我想写这个…

【8位数取中间4位数】2022-10-23

缘由请输入一个8位的十进制整数,编写程序取出该整数的中间4位数,分别输出取出的这4位数以及该4位数加上1024的得数。 输入:一个整数。 输出:两个整数,用空格分隔-编程语言-CSDN问答 int n 0;std::cin >> n;std:…

mac电脑使用(windows转Mac用户)

首先,我们学习mac的键盘复制 command c 粘贴 command v 剪切 command xlinux命令行 退出中止 control c 退出后台 control d中英文切换大小写,按住左边向上的箭头 字母鼠标操作 滚轮:2个指头一起按到触摸板,上滑,…

项目中优惠券计算逻辑全解析(处理高并发)

其实这个部分的代码已经完成一阵子了,但是想了一下决定还是整理一下这部分的代码,因为最开始做的时候业务逻辑还是感觉挺有难度的整体流程概述优惠方案计算主要在DiscountServiceImpl类的findDiscountSolution方法中实现。整个计算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

支持电脑课程、游戏、会议、网课、直播录屏 多场景全能录屏工具

白鲨录屏大师:支持电脑课程、游戏、会议、网课、直播录屏 多场景全能录屏工具,轻松捕捉每一刻精彩 在数字化学习、娱乐与办公场景中,高质量的录屏需求日益增长。无论是课程内容的留存、游戏高光的记录,还是会议要点的复盘、网课知…

LeetCode算法日记 - Day 20: 两整数之和、只出现一次的数字II

目录 1. 两数之和 1.1 题目解析 1.2 解法 1.3 代码实现 2. 只出现一次的数字II 2.1 题目解析 2.2 解法 2.3 代码实现 1. 两数之和 371. 两整数之和 - 力扣(LeetCode) 给你两个整数 a 和 b ,不使用 运算符 和 - ,计算并…

Spring AI 快速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

Spring AI 快速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 文章目录Spring AI 快速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Spring AI 框架概述核心特性适用场景官网与资源AI 提供商与模型类型模型类型(Model Type)AI提供商(Provider)两者的关系Spring AI 框架支持哪些 A…

jQuery 知识点复习总览

文章目录jQuery 知识点复习总览一、jQuery 基础1. jQuery 简介2. jQuery 引入3. jQuery 核心函数二、选择器1. 基本选择器2. 层级选择器3. 过滤选择器4. 表单选择器三、DOM 操作1. 内容操作2. 属性操作3. CSS 操作4. 元素操作四、事件处理1. 事件绑定2. 事件对象3. 自定义事件五…

博客系统接口自动化练习

框架图: 详细代码地址:gitee仓库 博客系统接口自动化文档请看文章顶部。

智慧矿山误报率↓83%!陌讯多模态融合算法在矿用设备监控的落地优化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技术解析文章,核心技术参数与架构设计引用自 “陌讯技术白皮书(智慧矿山专项版)”,算法部署相关资源适配参考aishop.mosisson.com平台的陌讯视觉算法专项适配包,禁止未经授权的转载与二…

Laravel 使用阿里云OSS S3 协议文件上传

1. 安装 S3 软件包 composer require league/flysystem-aws-s3-v3 "^3.0" --with-all-dependencies2. 配置.env 以阿里云 OSS 地域华东2 上海为例: FILESYSTEM_DISKs3 //设置默认上传到S3AWS_ACCESS_KEY_ID***…

UVM一些不常用的功能

uvm_coreservice_t是什么AI:在 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中,uvm_coreservice_t 是一个核心服务类,它扮演着UVM 框架内部核心服务的 “管理者” 和 “统一入口” 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是封装并提供对 UVM …

怎么确定mongodb是不是链接上了?

现有mongosh链接了MongoDB,里面能操作,但是想python进行链接,因为代码需要,现在测试下链接成功了没有。如下: 要确认你的 MongoDB 连接是否成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检查: 1. 使用 list_database_names 方法【测试成功】 python import asyncioasync def test_connecti…

Unity 二进制读写小框架

文章目录前言框架获取与集成使用方法基本配置自动生成序列化方法实战示例技术原理与优势二进制序列化的优势SJBinary的设计特点最佳实践建议适用场景总结前言 在Unity开发过程中,与后台交互时经常需要处理大型数据文件。当遇到一个近2MB的本地JSON文件需要解析为对…

​Kubernetes 详解:云原生时代的容器编排与管理

一 Kubernetes 简介及部署方法 1.1 应用部署方式演变 在部署应用程序的方式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传统部署:互联网早期,会直接将应用程序部署在物理机上 优点:简单,不需要其它技术的参与 缺点&#xf…

Kotlin 中的枚举类 Enum Class

枚举类在 Kotlin 中是非常强大和灵活的工具,可以用于表示一组固定的常量,并且可以包含属性、方法、构造函数和伴生对象。它们在处理状态、选项等场景中非常有用。 1、枚举类的定义 枚举类用于创建具有一组数量有限的可能值的类型。 枚举的每个可能值都称为“枚举常量”。每个…

集成电路学习:什么是K-NN最近邻算法

K-NN:最近邻算法 K-NN,即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是一种基本的监督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中。以下是对K-NN算法的详细解析: 一、K-NN算法的基本原理 1、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 对于一个新的数据点,算法会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与…

2025最新版mgg格式转MP3,mflac转mp3,mgg格式如何转mp3?

注:需要使用旧版客户端,并需要禁用更新。使用说明内有链接打开软件,可以选择将待转换的歌曲拖入;或者点击添加将mgg或者mflac歌曲拖入点击开始转换等待一会就转换完成,默认转换后的歌曲存在桌面的【转换成功】的文件夹…

嵌入式学习day34-网络-tcp/udp

day33练习:客户端 与 服务器实现一个点对点聊天tcp客户端clifd socketconnect//收 --父进程 //发 --子进程 tcp服务器 listenfd socketbindlistenconnfd accept()//收 -- 父进程 //发 -- 子进程client.c#include "../head.h"int res_fd[1]; // 只需要存…

零知开源——基于STM32F103RBT6与ADXL362三轴加速度计的体感迷宫游戏设计与实现

✔零知IDE 是一个真正属于国人自己的开源软件平台,在开发效率上超越了Arduino平台并且更加容易上手,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零知开源在软件方面提供了完整的学习教程和丰富示例代码,让不懂程序的工程师也能非常轻而易举的搭建电路来创作产品&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