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条超震撼的视频:咖啡杯从桌角滑落,在空中转了半圈居然自己弹回桌面,牛奶一滴没洒。你猜怎么着?这居然是AI生成的,就是OpenAI那个叫Sora的工具做的。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现在这技术已经能做到这种程度了,连物理规律都能模拟得这么像回事儿。 简单说,Sora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把文字直接变成60秒的高清视频。以前那些AI工具最多生成十几秒,镜头还不能怎么动,现在Sora能一镜到底拍完整段故事。小索奇研究了下,它核心用了两种技术:扩散模型和Transformer架构。说白了就是先把视频"搅成一团乱麻",再一点点梳理清楚,最后用类似搭乐高的方式,把包含时间和空间信息的小片段拼起来,是不是听着就很巧妙? 这技术对做生意的朋友来说简直是福音。以前拍一支产品广告,从搭景到后期没个几万块下不来,现在输入文字描述,比如"清晨阳光洒进面包店,刚出炉的牛角包冒着热气",几分钟就能生成可用的素材。有数据说,传统动画每分钟成本能从200万美元降到300美元左右,这差距也太夸张了。那些做电商的小老板,以后连模特都不用请了,直接让AI生成产品展示视频,多省事。 不过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这玩意儿会不会让视频从业者失业啊?其实现在行业里已经出现新趋势了。比如有些工作室开始用Sora做初稿,再人工优化细节,效率提了好几倍。就像贵州的绣娘用它把苗绣技法翻译成多语言教学视频,技术反而成了文化传播的助力。真正被淘汰的可能是那些只会套模板的人,有创意有想法的创作者反而能解放双手。 但问题也不是没有。前阵子有段明星"虚拟出镜"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后来才发现是AI生成的,这就涉及到深度伪造的风险了。现在行业里在用数字水印和内容凭证技术解决这个问题,相当于给AI内容上了身份证。不过小索奇觉得,以后咱们看视频可能真得带点"批判性思维",不然很容易被真假难辨的内容忽悠。 现在Sora已经和好莱坞影业合作开发预告片了,官网说它还在优化物理模拟能力。你想想看,以后可能连电影特效都能大幅降本,说不定咱们普通人也能拍个像模像样的短片过把导演瘾。市场预测说这行到2030年能有5800亿规模,增长速度吓人得很。 最后考考大家:如果这技术完全普及了,你最想用它做什么?是重现童年回忆,还是给自家产品拍个酷炫广告?反正我已经想好要生成一段"猫咪指挥交响乐团"的视频了,想想就很有趣~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