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波
1、原理(图 一)
发送信号阶段:单片机通过翻转发送的引脚P1^0,发送8个40MHZ的方波,此时开始计时。
等待接收信号:通过单片机的接收引脚P1^1检测,未接收到信号时,引脚处于高电平1;接收到信号时,引脚处于低电平0,此时停止计时。如果距离过远的话,定时器会超出计时的范围,数据溢出,成为一个无效的数据。
计算距离:我们通过计算发送与接收之间的时间间隔,再利用数学公式Distance=v * t/2 (v代表声速340m/s ,v*t代表来回的距离,除2后就是要测量的距离),注意此时我们的单位是cm,而且测量的t单位为us,所以还需Distance还需 *103*10-6,换算成最终公式Distance = 0.017 * t (单位cm)
图 一 单片机超声波原理
2、代码解读
图 二 前置工作:开始需要引用头文件,_nop()函数需要定义INTRINS.h,要生成40MHZ方波,通过计算可知周期为25us。注意此时i = 33可以进行少许修改33-37都可以试试,哪个数据更加稳定就用哪个。
图 二 超声波代码解读(前置阶段)
图 三 初始化工作:产生8个40MHZ方波,方波占空比为50%,占空比是高电平在一个周期中所占时间比,因此可以先拉高引脚,12us后再拉低引脚。stc-isp无法生成12.5us精度的延时,所以可以通过现象试一试12us、13us哪一个更适合。
图 三 超声波代码解读(初始化阶段)
图 四做完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写测距的函数啦,这里我们用PCA计数器来计时。51单片机本身计时器比较少,定时器0需要用于显示功能扫描,定时器可能用于NE555频率获取,定时器2一般用于串口,当然,超声波也可以用定时器1。CMOD=0x00就是初始化PCA计数器,CL = CH = 0就是让它高八位与低八位为0。
图 四 超声波代码解读(测距阶段)
附参考底层代码
#include <STC15F2K60S2.H>
#include <INTRINS.h>sbit Tx = P1^0;
sbit Rx = P1^1;void Delay12us(void) //@12.000MHz
{unsigned char data i;_nop_();_nop_();i = 36; //注意根据获取数据稳定性作修改while (--i);
}void Ultra_Init(void) //发送8个40HZ方波
{unsigned char i;EA = 0; for(i = 0;i<8;i++){Tx = 1;Delay12us();Tx = 0;Delay12us();}EA = 1;
}unsigned char Ultra_Distance(void)
{unsigned int Time; //注意为int类型数据CMOD = 0x00; //启动外部定时器CH = CL = 0; //清空高八位与低八位Ultra_Init();CR = 1; //初始化发送后开始计时while((Rx == 1) && (CF == 0)); //等待返回波或者距离太远跳出循环CR = 0; //停止计时if(CF == 0) //计时变量没有超限{Time = (CH<<8)|CL;return Time*0.017; //正常返回数据}else //计时变量超限{CF = 0; //手动拉低标志位重新开始计时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