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USRP捕获手机/路由器数据传输信号波形(上)
USRP捕获手机/路由器数据传输信号波形(中)
USRP捕获手机/路由器数据传输信号波形(下)
四、路由器MIMO-OFDM系统
本文深入分析采集手机与路由器双工通信信号时所使用的设备。
路由器采用的是Tenda AC8型号:
4根天线意味着路由器使用了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 multiple-out, MIMO)技术。
MIMO
MIMO技术最早是由意大利人无线电通信之父马可尼于1908年提出的。
以采用MIMO技术的路由器为例,每根天线工作频率相同,同时工作,为什么不会相互影响呢?
1. 接收端通过多天线采集混合信号后,可以用矩阵运算反向分离出独立数据流;
2. 不同路径上的电磁波都有自己的传播方向,虽然空间中的电磁场在某个位置会相互增强或抵消,但是+ΔL的下一个位置,包括整个路径上这些同频同时出现的电磁波相互影响是不一样的。
感觉MIMO技术是真正实现频谱高效利用,而OFDM只是硬件上的妥协,用单载波大带宽合多载波小带宽最终都得占用相当宽的频谱。
五、路由器工作模式
5.1 万能中继模式
5.2 双频分离模式
捕获路由器信号非常有必要开双频分离模型,不然路由器频率有跳变的风险,而且无法人为选择观测频段。
开启路由器双频分离模式后:
2.4G的WiFi叫zzc,5G的WiFi叫zzc_5G。
六、蜂窝MIMO v.s WiFi MIMO
6.1 规模 (天线数量)
-
WiFi (802.11n/ac/ax): 常见的家用路由器通常支持2x2、3x3或4x4 MIMO。高端企业级AP可能支持8x8 MIMO。天线数量相对较少。
-
蜂窝 (5G Massive MIMO): 基站端的天线阵列规模极其庞大。典型的5G Massive MIMO基站天线面板集成了64个、128个甚至256个或更多天线阵元。手机端通常支持2x2或4x4 MIMO(旗舰机可能更高)。基站的天线数量级远超WiFi AP。
6.2 技术形态
-
WiFi MIMO: 主要侧重于空间复用(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传输多个独立的数据流)和空间分集(提高链路可靠性)。MU-MIMO是重要补充,允许AP同时服务多个用户。
-
蜂窝MIMO (Massive MIMO):
-
大规模天线阵列: 利用大量天线实现极高的空间分辨率。
-
波束赋形: 这是Massive MIMO的核心能力。基站通过精确控制每个天线阵元的信号相位和幅度,将无线信号能量聚焦成非常窄、指向性极强的“波束”,直接射向目标用户。这带来了巨大优势:
-
显著提升信号强度: 能量集中,穿透力更强,覆盖更远。
-
大幅降低干扰: 波束对准目标用户,减少对其他用户的干扰;同时,空间隔离度提高,同一时频资源可以服务更多用户(空间复用增强)。
-
提升频谱效率: 单位频谱资源能传输更多数据。
-
增强覆盖: 特别是小区边缘用户的体验得到极大改善。
-
-
多用户MIMO: Massive MIMO天然支持大规模的多用户MIMO,基站可以同时生成多个波束服务多个位于不同方向的用户。
-
6.3 应用场景
-
WiFi MIMO: 主要用于相对小范围(家庭、办公室、热点)、用户密度中等的室内或短距离室外环境,解决局域网络容量和速率问题。
-
蜂窝MIMO: 设计目标是解决大范围覆盖、高速移动性支持、超高用户密度、宏小区/微小区/室内外无缝切换等复杂挑战。Massive MIMO是应对5G超高流量密度和连接密度需求的核心技术。
6.4 复杂度
-
蜂窝MIMO (尤其Massive MIMO) 的信号处理、信道估计、波束管理和校准算法复杂度远高于WiFi MIMO,需要强大的基站计算能力和先进的算法支撑。
6.5 总结
总得来说,虽然基站和WiFi都用了MIMO技术,但是侧重点不同。基站用MIMO主要是提升通信链路最大距离和强化通信链路移动性能,WiFi用MIMO主要是提升室内通信速率。
所以可以看到,手机和基站通信时,OFDM的子载波是非常显著的:


但是手机和路由器通信时,几乎观察不到OFDM中子载波的存在:(频率分辨率为3.84MHz/32768=117.18Hz)

猜测是室内强烈的多径效应影响了观测OFDM子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