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感成像中,“3景城市影像”和“5景城市影像”中的“景”是遥感数据的基本单位,通常指一次成像过程中获取的独立遥感影像块。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需结合技术背景和应用场景理解:
一、“景”的技术定义
-
单次成像的独立覆盖区域
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在特定时间和位置对地面进行扫描或拍摄时,传感器会生成一个完整的影像块,称为“一景”。例如,Landsat卫星的一景影像覆盖约185×185公里的区域,而MODIS影像的一景可覆盖更大范围。不同传感器的景大小和分辨率差异较大,例如SAR影像的景可能更小(如3米分辨率),而光学影像的景可能更大。 -
多视角影像的组合
对于立体卫星(如用于三维重建的卫星),“景”可能包含同一区域的多个视角影像。例如,立体卫星在一次轨道运行中对同一地面拍摄前视、下视、后视三张影像,这三张影像组合成“一景”,用于构建立体模型。这种情况下,“3景城市影像”可能指三个不同时间或不同角度的立体影像组。 -
拼接与覆盖的基本单元
当目标区域超出单景影像的覆盖范围时,需通过多景影像拼接形成完整图幅。例如,贵州省自然资源厅2025年4月获取的1532景遥感影像中,多景影像通过拼接覆盖全省。因此,“3景城市影像”可能指拼接城市范围所需的三个独立影像块。
二、“景”的应用场景
-
空间覆盖与数据整合
城市范围较大时,单景影像无法完整覆盖,需多景拼接。例如,某城市可能需要3景Landsat影像才能完全覆盖,此时“3景城市影像”指这三个拼接后的影像块。拼接时需进行几何校正和辐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