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被邀请审过二区、三区、四区期刊的论文,近期审稿10余篇,分享一下我从一个审稿人的角度出发,如何提升自己写作的质量。
- 作图高清和好看,永远是排第一位。图中的字要清晰,有的放大200%还看不清字;每幅图的内容都要有意义和明确指向,而不是为了显得图多,搞一些毫无价值的图占版面。eg:我一般拿到手稿第一眼把图从前往后看一遍,试图掌握论文的内容和核心点。只要图赏心悦目,思路清晰,即使创新弱一些,直接大修,肯定不会拒稿。但是有些手稿,我看完了都不知道它要干什么,自己工作在哪。建议:手稿要有框架图、流程图、伪代码(表格)这三个。
- 摘要或引言部分要讲清楚大背景、小背景存在的问题。其次,手稿中提出的每个点都要讲清楚解决什么具体或者细节问题,对整体有什么工作。eg:有些文章提出了很多点,如改进1、改进2,…,但是看完之后我都不知道他改进这些点是要干什么?
- 尽可能详细阐明你的工作。确保即使你不开源代码,读者也能复现个80%~90%的样子,当然越多越好。
- 实验验证的细节要详细交待。我发现大多数人在实验验证这一章,先简单介绍一下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然后就立马给出结果。请问在拿到测试数据之后和出结果图之前这之间的一系列操作细节呢?
- 不要自创太多的缩写。好多人喜欢自创缩写,搞各种缩写词,我看着异常难受,也记不住。如果是大家普遍知道的东西,全部用缩写,完全没问题。建议:一个手稿自创的缩写最多不要超过3个,最佳建议1个。如果为了显示你确实有点东西,你可以在摘要里搞很多缩写,但是在正文中还是建议用原来的全称代替或者全称加缩写,不然读你的文章和读图异常吃力。
- 摘要和贡献一定要反复凝练,尽可能简洁,而不是重复啰嗦。很多手稿,我看了摘要和贡献之后,还是不知道他要干啥或者它他改进的这些有什么效果,要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