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果的具体视频可详见以下链接:研索仪器DIC技术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
01 海水环境:
DIC技术在海水环境下的应用核心挑战在于恶劣的光学条件(如散射、衰减、畸变)、严酷的化学/生物环境(腐蚀、生物污损)以及复杂的水下工程操作。这些挑战严重限制了传统DIC方法的直接应用。但随着专用耐蚀散斑材料、先进水下光学成像技术等不断发展,DIC正逐步克服这些障碍,成为研究水下结构力学行为的强有力工具。
案例一:系泊链在海水环境下氢脆化性能测试
深海平台(如浮式生产平台、钻井平台)通过系泊系统固定于海底,系泊链是连接平台与海底的关键承重构件,需承受各种极端载荷。
-
海洋环境载荷:海浪、潮汐、洋流引起的动态张力(可达数千吨),台风等极端天气下载荷峰值显著增加。
-
平台运动载荷:平台在波浪作用下的升沉、横摇、纵摇等运动,导致系泊链承受周期性交变应力。
-
腐蚀与疲劳协同作用:海水腐蚀介质(Cl⁻、溶解氧等)加速材料表面损伤,与循环应力共同作用引发疲劳裂纹。
应用挑战:
随着油气资源开发向深海(>1500 米)甚至超深海(>3000 米)拓展,系泊链长度和载荷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随着强度的大幅度提升,氢脆化的敏感性也更加严重,容易在低应力下突发脆性断裂,断裂前无明显塑性变形,难以通过常规力学测试提前预警,是深海系泊链的重大安全隐患。
实验情况:
-
试验机参数:MTS 810试验机,载荷范围0.25KN-4.25KN,加载频率0.1Hz。
-
DIC采集参数:DIC拍摄间隔5°,单个循环周期拍摄72张;拍摄时长(连续采集时间)为24小时;图像尺寸4096*3000pixel;曝光时间1ms。
-
图像参数:FOV(视野)为100*80mm,spatial resolution(空间分辨率)24μm/pixel。
-
DIC处理参数:Subset(子集)31*31pixel (1σ置信度下0.01像素位移精度),Step步长5pixel。
实验结果:
在氢脆测试过程中,氢原子在表面或近表面区域聚集并结合成氢分子,以气泡形式在样品表面逸出,直接遮挡了散斑,导致最后DIC云图部分缺失(如上图所示)。考虑数据真实性,此处未做插值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