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政策支持
1.1 "东数西算"工程概况
- 战略定位: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底座","东数西算"工程是国家级算力资源跨域调配战略工程,旨在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
- 启动时间与布局:
-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文件,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 工程目标:到2025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实现算力互联互通、绿色安全,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数据安全风险与挑战
- 核心问题:
- 隐私泄露风险:金融、政务、医疗等领域数据包含大量个人隐私、敏感数据,一旦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
- 权属界定困难:数据在流转过程中权属信息易丢失,权责利问题难以厘清,导致滥用、误用。
- 技术需求:需通过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安全流通与权属明确。
二、解决方案: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融合
2.1 技术架构与优势
- 区块链技术:
- 分布式数字身份:绑定链上数字身份与链下实体身份,细粒度界定数据权利,保护各方权益。
- 链上数据目录:统一管理多方数据元信息,提供检索、授权、鉴权能力,并记录全流程数据流转日志。
- 隐私计算技术:
- 安全多方计算与联邦学习:在原始数据不出库的前提下,实现联合计算、建模及隐私查询,达到"数据可用不可见"效果。
2.2 方案核心功能
- 权属界定与保护:
- 通过区块链数字身份技术,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防止非法滥用。
- 全流程追溯:
- 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记录数据发布、传输、使用全流程,支持事后审计与责任追溯。
- 隐私数据安全流通:
- 隐私计算技术保障强隐私数据在不出库情况下完成计算,实现"数据不动计算动"。
三、应用案例与成效
3.1 金融领域:江西安全可信金融大数据共享平台
- 案例背景:
- 打通省内金融同业数据、银政数据、跨省数据及省级与国家级数据共享通道。
- 技术实现:
- 结合区块链与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实现不同隐私等级数据"可用不可见"共享。
- 成效:
- 入驻机构超20家,获央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充分释放数据价值,赋能金融业务场景。
3.2 三农领域:省级金融数据交换平台
- 案例背景:
- 连接多部门建立互信协作机制,缓解"三农"领域因数据不足导致的金融支持难题。
- 技术实现:
- 基于区块链实现涉农数据全生命周期监管,依托隐私计算保障数据安全。
- 成效:
- 部署40+节点,服务20+金融与政务机构,形成分布式省级金融数据网络。
- 平台归集近300万条数据,支持农户信用核查、融资服务,获《2021年信通院星河案例》隐私计算优秀案例。
3.3 其他场景
- 覆盖领域:城市建设、交通、学校、商圈人流量、市民消费水平等细分场景。
- 技术延伸:推动数据安全流通,促进跨行业数据应用与创新。
四、未来展望与产业协同
4.1 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
- 监管加强:数据安全法规完善,推动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优化,提升数据要素流通效率。
- 产业闭环构建:
- 统筹规划数据中心产业基地,涵盖存算加工、区块链、隐私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产业。
- 探索产城一体园区化模式,加强国家枢纽节点间协作。
4.2 社会与经济价值
- 数字经济赋能:打通东西部数字产业大动脉,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推动数字经济做优做强。
- 乡村振兴支持: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缓解"三农"领域融资难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五、结论
趣链科技提出的"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可信流通方案,通过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有效解决了"东数西算"工程中的数据安全与权属问题。其案例成效显著,与国家政策高度契合,具备推广至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潜力,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安全与价值释放提供了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