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模式(Sequential Mode)与非序列模式(Non-Sequential Mode)是ZEMAX光学设计软件中的两种核心设计模式,二者在光路定义、分析工具、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以下是两者的详细比较:
一、本质差异
- 光路定义逻辑
- 序列模式:基于“表面-光线”的严格顺序传播。光线按预设的表面序列依次通过每个光学元件(如透镜、反射镜),光路具有明确的先后顺序。
- 非序列模式:基于“物体-光线”的自由传播。光线从光源出发后,可自由与任意物体(如棱镜、光纤、散射面)相互作用,光路不受表面顺序限制。
- 数学模型基础
- 序列模式:采用几何光学的近轴近似和像差理论,通过光线追迹计算像差(如球差、彗差),并优化系统参数以最小化像差。
- 非序列模式:结合几何光学和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光线的随机传播(如散射、反射、折射),重点分析光强分布和能量效率。
- 设计目标
- 序列模式:优化成像质量(如分辨率、MTF),控制像差至可接受范围。
- 非序列模式:优化光能利用效率(如照度均匀性、光强分布),模拟复杂光路现象(如鬼像、眩光)。
二、详细对比
对比维度 | 序列模式 | 非序列模式 |
---|---|---|
光路定义 | 光线按表面序列传播(如透镜1→透镜2→像面),光路不可交叉或跳跃。 | 光线自由传播,可与任意物体相互作用(如光线从LED出发,经反射镜折射后进入光纤)。 |
表面类型 | 支持标准面、非球面、衍射面等,但需按顺序排列。 | 支持复杂几何物体(如棱镜、光纤、散射面),物体可任意放置和旋转。 |
光源模拟 | 光源通常简化为平行光或点光源,重点模拟像面光照。 | 支持真实光源模型(如LED阵列、面光源),可定义光谱分布、角分布和空间强度分布。 |
分析工具 |
|
|
优化能力 | 通过评价函数(Merit Function)优化像差相关参数(如曲率半径、透镜厚度),支持自动优化和全局优化。 | 优化目标通常为光强分布或能量效率(如最大化光纤耦合效率),优化参数包括物体位置、角度和材料属性。 |
公差分析 | 评估元件制造误差(如曲率半径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指导公差分配。 | 评估元件误差对光能分布的影响(如光纤位置偏差导致的耦合效率下降),支持蒙特卡罗模拟。 |
计算效率 | 计算速度快,适合复杂成像系统的快速迭代设计。 | 计算量较大(尤其是蒙特卡罗追迹),需权衡精度与速度。 |
应用场景 |
|
|
三、模式选择建议
- 选择序列模式的场景
- 需要精确控制像差和成像质量的系统(如高分辨率相机镜头)。
- 光路结构相对简单,且光线传播顺序明确(如传统显微镜)。
- 需快速迭代设计并优化MTF、场曲等成像指标。
- 选择非序列模式的场景
- 光路复杂或包含非成像元件(如棱镜、光纤、散射面)。
- 需模拟真实光源和光强分布(如室内照明设计)。
- 需分析杂散光、鬼像等非预期光路现象(如航空摄影镜头中的眩光问题)。
- 混合模式的应用
- 对于同时包含成像和照明功能的系统(如带有反射镜的投影仪),可结合序列模式和非序列模式:
- 用序列模式设计成像部分(如投影镜头)。
- 用非序列模式设计照明部分(如LED光源和反射镜)。
- 通过“非序列面”将两部分连接,实现光机一体化设计。
- 对于同时包含成像和照明功能的系统(如带有反射镜的投影仪),可结合序列模式和非序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