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工藤新一¹
🔍系列专栏:C++面向对象(类和对象篇)
🌟心中的天空之城,终会照亮我前方的路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收藏⭐文章
文章目录
- 孤儿进程
- 一、核心定义
- 二、 产生过程与内核的应对机制
- 三、孤儿进程 vs. 僵尸进程
- 四、总结与要点
孤儿进程
一、核心定义
孤儿进程是指在父进程执行完毕并终止后,其仍然还在运行的一个或多个子进程。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孩子还在,但它的父母已经不在了。
- ⽗进程如果提前退出,那么子进程后退出,进⼊“Z”状态后,那该如何处理呢?
- 父进程先退出,子进程就称之为 “孤儿进程”
- 孤儿进程被1号
systemd
进程领养
二、 产生过程与内核的应对机制
孤儿进程的产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操作系统(内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来妥善处理它,以避免资源泄露。
- 正常情况:一个父进程创建了一个或多个子进程。在理想情况下,父进程应该使用
wait()
或waitpid()
系统调用来等待其子进程结束,从而回收子进程的退出状态和资源(主要是进程描述符task_struct
和PCB
中的其他信息)。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僵尸进程(Zombie Process)。 - 异常情况:如果父进程先于其子进程终止了,会发生什么?
- 这些子进程瞬间就变成了“孤儿”。
- 内核深知不能对这些孤儿坐视不管。如果没人回收它们,它们终止后会永远变成僵尸,占用系统资源。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核会强制地将 systemd 进程(PID 1) 设置为这些孤儿进程的新父进程。这个过程称为“重新收养”(re-parenting)。
systemd(init) 进程是什么?
Init 进程是系统启动后由内核创建的第一个用户进程。它非常特殊:
- 它的
PID
永远是1。- 它是所有用户进程的祖先。
- 它永远不会终止,会一直运行直到系统关闭。
- 它的一个核心职责就是收养系统中的所有孤儿进程,并负责等待它们结束。
问题1:为什么父进程很少被描述为 孤儿/僵尸进程?
因为父进程也有其自己的父进程:bash
;父进程随便退出,bash
进程会自动对其回收
问题2:进程变为孤儿进程后,会直接被系统领养,会自动成为后台进程
将进程放到后台(Background) 运行:./cmd &
./cmd
:执行当前目录下的一个名为cmd
的可执行文件&
(按位与):一个控制操作符(control operator),它告诉 Shell(如 Bash)不要等待命令./cmd
结束,而是立即返回一个提示符,并让./cmd
在后台继续运行
此时,我们无法使用 Ctrl + C
kill 掉进程(后台进程)
只能通过远端 kill -9 pid
杀死当前进程
三、孤儿进程 vs. 僵尸进程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经常被一起讨论和比较:
特征 | 孤儿进程 (Orphan Process) | 僵尸进程 (Zombie Process) |
---|---|---|
定义 | 活着的进程,但其父进程已死。 | 已终止的进程,但其父进程未回收它。 |
状态 | 仍然是 TASK_RUNNING 或 TASK_INTERRUPTIBLE 等活动状态。 | 处于 EXIT_ZOMBIE 状态。已经死了,但在进程表中仍保留一个条目。 |
危害 | 无害。内核机制(systemd 收养)确保了它终止后会被正常回收。 | 有害。占用内核进程表 slot(资源泄露),如果过多会导致无法创建新进程。 |
成因 | 父进程先于子进程终止。 | 父进程未调用 wait() 系列函数,且父进程还活着(或者异常崩溃未来得及回收)。 |
解决方式 | 无需手动解决,由内核自动处理。 | 需要让父进程调用 wait() 来回收,或者终止父进程(此时僵尸会被init回收)。 |
四、总结与要点
- 孤儿进程是活进程:它还在运行,只是父亲没了。
- 内核安全网:内核通过让 init 进程(PID 1)自动收养所有孤儿进程来避免问题。这是一个关键的设计,保证了系统的健壮性。
- 无害性:孤儿进程本身不是一个问题或 bug,它是一种被系统妥善管理的正常状态。当一个孤儿进程最终终止时,它的养父init进程会自动为它调用
wait()
,从而回收其资源,它不会变成僵尸。 - 与僵尸进程的区别: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死是活。孤儿是“活孤儿”,僵尸是“死僵尸”。僵尸进程才是需要开发者警惕和避免的资源泄露问题。
🌟 各位看官好,我是工藤新一¹呀~
🌈 愿各位心中所想,终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