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第十一章 规划过程组】规划风险应对、规划采购管理篇
一、规划风险应对:为项目穿上"防护衣"
1. 什么是规划风险应对?
规划风险应对是基于风险量化分析结果,制定可选方案、选择应对策略并商定具体行动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为整体项目风险和单个风险提供适配的应对方法,合理分配资源,并将应对活动纳入项目计划,且需在项目全周期持续开展。
2. 风险应对的核心原则
- 匹配性:应对方案需经济可行、获得全体干系人共识,且应对力度与风险影响程度成正比——高影响风险需投入更多资源。
- 责任明确:每项风险应对需指定具体负责人(通常为项目经理),确保风险发生时有明确追责对象,类似WBS中工作包负责人的设定逻辑。
- 动态调整:需制定具体执行步骤与应急计划,根据实施效果灵活优化;同时要预判次生风险(如疫情隔离导致的经济停滞),避免过度应对适得其反。
3. 应对策略:分场景精准施策
风险应对策略需区分机会与威胁,针对性制定方案:
-
机会应对策略
- 上报:超出项目范围或权限时,向高层汇报决策(如销售员遇超权限折扣需请示老板)。
- 开拓:为高优先级机会分配最优资源(如顶尖人才缩短工期)、采用新技术(如医疗领域邀请"飞刀"专家)。
- 分享:与第三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如合伙关系、技术-资本合作),共担开发责任。
- 提高:在机会出现前采取行动提升其发生概率(如餐厅开业前邀请达人探店)。
- 接受:主动建立应急储备(时间/资金)或被动定期审查,与威胁应对的接受策略一致。
-
威胁应对策略
- 上报:超出项目层面的威胁需上报至项目集/组合层面,不再由项目团队监督但保留在风险登记册。
- 规避:针对高概率高影响威胁,通过消除根源(如疫情时关店止损)、调整计划或缩减范围彻底消除风险。
- 转移:通过保险、保函、合同协议等将风险责任转嫁给第三方(如医保报销重大疾病费用)。
- 减轻:采取简化流程、增加测试频次、优选供应商等措施降低威胁发生概率和影响(如软件测试从3轮增至5轮)。
- 接受:对低优先级或不可避免的威胁,主动预留缓冲资金或被动定期监控。
-
整体风险应对:与单个风险应对的核心区别是不含"上报"策略,项目经理需独立承担。可通过取消高风险工作(规避)、增加高收益任务(开拓)、建立风险共担结构(转移/分享)等方式应对。
✅ 策略选择黄金法则:
高影响威胁 → 规避/转移
高概率机会 → 开拓/提高
低优先级风险 → 接受
二、规划采购管理:构建高效资源供给链
1. 采购管理的核心定义
规划采购管理是记录采购决策、明确方法及识别潜在卖方的过程,核心是确定"是否采购、何时采购、采购什么、从哪采购"。采购来源可来自组织内部或外部,且仅在项目预定义点开展一次或多次。
2. 采购全流程拆解
- 前期准备:依据项目章程、立项文件、管理计划等输入,通过专家判断、市场调研、自制或外购分析(成本效益评估)确定采购需求。
- 供方选择:核心标准包括价格、质量、服务,扩展考虑供应商规模、资质、地理位置等(类似选择培训课程时关注性价比与口碑)。
- 执行步骤:按"说明书→成本估算→发布招标广告→筛选合格卖方→发布招标文件→接收建议书→技术评估→成本评估→综合报告→签约"流程推进,评估需遵循"先技术后成本"原则(类似招聘先面试再谈薪资)。
3. 关键文件与合同类型
-
核心文件
- 采购工作说明书:依据范围基准编制,明确采购规格、数量、质量、履约期限等,需清晰、完整、简练,最终成为合同一部分。
- 招标文件:包括RFI(信息邀请书,需求模糊时收集基础信息)、RFQ(报价邀请书,明确需求后比价)、RFP(建议邀请书,复杂问题征集解决方案),记忆口诀为"I信Q价P建议"。
-
合同类型
- 按付款方式:
合同类型 | 风险承担 | 适用场景 | 计算公式 |
---|---|---|---|
固定总价(FFP) | 卖方承担 | 需求明确/设计完善 | 合同价=固定金额 |
总价加激励(FPIF) | 双方共担 | 需求可能变更 | 支付额=目标成本+目标利润+分摊比例×(实际-目标) |
成本补偿(CPIF) | 买方承担 | 需求模糊/紧急救援 | 支付额=实际成本+固定费用 |
工料合同(T&M) | 双方共担 | 人员动态增减的短期项目 | 支付额=工时×单价+材料费 |
▎FPIF合同计算示例
避坑指南:
-
成本节约时:买方支付额 = 目标成本 + 目标利润 - 卖方分摊部分
-
成本超支时:买方支付额 = 目标成本 + 目标利润 + 卖方分摊部分
- 按范围:总承包合同(整体发包给单一卖方,管理简单)、单项工程承包(拆分项目与多卖方签约,需较强管理能力)、分包合同(经买方认可,仅分包非主体部分,禁止转包)。
总结
风险应对与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左右臂":前者通过精准策略降低不确定性,后者通过规范流程保障资源供给。掌握两者的核心逻辑与实操方法,能显著提升项目成功率,为项目平稳推进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