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DA 云化部署核心:WebSocket 协议实现毫秒级远程控制

在浙江某智慧水厂的中控室里,曾发生过一次惊险的远程控制失误:运维人员通过传统 SCADA 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的 “大脑”)远程调节水泵转速,指令发出后,屏幕上却迟迟没有反馈 —— 等水泵转速最终变化时,已比预期慢了 800 毫秒,导致水管压力骤升,差点引发爆管。这并非个例,随着工业数字化推进,SCADA 系统从 “本地部署” 转向 “云端部署” 已成趋势,但 “远程控制延迟高、指令传输出错” 始终是最大障碍。而如今,WebSocket 协议的出现,正像给 SCADA 云化装上了 “高速数据管道”,让远程控制从 “秒级等待” 变成 “毫秒级响应”,彻底解决了云化落地的核心难题。那么,SCADA 系统到底是什么?云化部署有何价值?WebSocket 又如何实现毫秒级远程控制?

一、先搞懂:SCADA 与云化,工业控制的 “升级革命”

要理解 WebSocket 的价值,得先理清两个核心概念:SCADA 是工业控制的 “大脑”,云化部署则是让这颗 “大脑” 突破地域限制,而毫秒级远程控制是云化的 “生命线”。

1. SCADA:工业生产的 “中央指挥中心”

SCADA,全称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工业场景的 “中央指挥中心”—— 小到水厂的水泵、电厂的汽轮机,大到油田的输油管道、城市的轨道交通,都靠 SCADA 系统实现 “监视 + 控制”。比如:

  • 水厂的 SCADA 系统会实时采集水泵的转速、水管的压力数据,一旦压力过低,就自动发送 “提高转速” 的指令;
  • 风电场的 SCADA 系统能监控每台风机的发电量,发现风机故障时,远程下达 “停机检修” 指令。

2024 年《中国工业控制系统发展报告》显示,国内 90% 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都在使用 SCADA 系统,但过去这些系统多是 “本地部署”—— 把服务器放在工厂中控室,运维人员必须到现场才能操作,灵活性极差。

2. SCADA 云化:让 “指挥中心” 搬到云端

所谓 “SCADA 云化”,就是把原本放在工厂的 SCADA 服务器,迁移到云端(比如阿里云、华为云的工业云平台)。这样一来,运维人员不用到现场,在办公室甚至家里,打开电脑就能远程监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云化的优势很明显:

  • 打破地域限制:某跨省份的风电场,以前要在每个风场派 3 名运维人员,云化后 10 个风场只需 5 人远程管理,人工成本降低 70%;
  • 降低硬件成本:本地部署需要买昂贵的服务器,云化后按 “按需付费”,中小工厂初期投入从几十万元降到几万元;
  • 数据集中管理:多个工厂的 SCADA 数据存在同一云端,管理人员能实时对比不同工厂的设备运行状态,方便统一优化。

但云化也面临一个 “致命问题”:远程控制需要 “快”—— 比如风机出现紧急故障,指令晚 1 秒到达,就可能导致叶片损坏;水厂水泵指令延迟,可能引发供水压力异常。传统数据传输方式根本达不到 “快” 的要求,而 WebSocket 协议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

二、传统 SCADA 远程控制的 “卡脖子” 难题:为何达不到 “毫秒级”?

在 WebSocket 协议应用前,传统 SCADA 云化主要靠 HTTP 协议传输数据,但这种方式天生不适合 “高速远程控制”,导致两个关键痛点,让云化难以落地。

1. HTTP 协议:像 “发短信问状态”,延迟高到 “没法用”

HTTP 协议是我们平时刷网页、看视频用的基础协议,它的逻辑是 “请求 - 响应”—— 就像你想知道朋友有没有到家,必须发一条短信问 “到了吗?”,朋友回复后你才知道结果。传统 SCADA 用 HTTP 传输数据时,流程是这样的:

  • 云端 SCADA 每 1 秒(甚至更久)给现场设备发一次 “请求”:“你现在的转速是多少?”;
  • 现场设备收到请求后,再回复 “当前转速 1500 转 / 分钟”;
  • 如果要发控制指令(比如 “把转速降到 1200 转”),又要重新发一次请求 - 响应。

这种方式的延迟至少是 “请求间隔时间”,比如 1 秒请求一次,延迟就至少 1 秒 —— 对工业控制来说,1 秒足以引发故障。某风电场曾测试用 HTTP 协议远程控制风机,指令平均延迟 650 毫秒,远超 “200 毫秒以内” 的安全要求,最终只能放弃云化。

2. 数据传输 “冗余多”:像 “写信带一堆废话”,传得慢

HTTP 协议传输数据时,会附带大量 “冗余信息”—— 比如每次传输都要包含 “发件人地址、收件人地址、数据格式说明” 等头部信息,这些信息占比甚至超过实际控制指令的 50%。比如一条 “水泵转速调至 1000 转” 的指令,实际有效数据只有 20 个字符,但 HTTP 传输时会附带 100 个字符的头部信息。

在工业场景中,网络带宽有限,冗余信息会严重拖慢传输速度。某水厂测试发现,用 HTTP 传输控制指令,有效数据的传输速度只有实际带宽的 40%,遇到网络波动时,延迟还会翻倍,根本没法保证稳定控制。

这两个痛点的本质,是传统协议不支持 “实时双向通信”—— 就像两个人只能靠 “发短信” 沟通,不能 “打电话实时聊”。而 WebSocket 协议,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WebSocket 协议:SCADA 云化的 “高速数据管道”

WebSocket 协议是专门为 “实时双向通信” 设计的技术,它就像给 SCADA 云化架起了一条 “没有红绿灯的高速公路”,数据能双向、快速、低冗余地传输,完美匹配毫秒级远程控制的需求。

1. 用生活比喻理解 WebSocket:从 “发短信” 到 “打电话”

如果把 HTTP 协议比作 “发短信”(一问一答、有延迟),那 WebSocket 就是 “打电话”—— 一旦接通,双方能随时说话,想发什么就发什么,没有延迟。具体来说,它有三个核心优势,正好解决传统协议的痛点:

(1)“一次连接,一直在线”:不用反复 “拨号”

WebSocket 只需 “握手” 一次,就能建立稳定的 “双向长连接”。就像打电话时,拨通后不用挂,双方随时能聊;SCADA 云化中,云端与现场设备只需连接一次,之后不用反复发 “请求”,设备状态变化时会主动上报,控制指令也能即时下发。

比如风电场的风机,与云端 SCADA 建立 WebSocket 连接后:

  • 风机转速每变化 1 转 / 分钟,就主动把新数据传给云端,不用等云端请求;
  • 云端要发 “停机” 指令,直接通过已建立的连接发送,不用重新连接。
(2)“双向实时传输”:数据 “想发就发”

WebSocket 支持 “双向通信”—— 云端能随时给设备发控制指令,设备也能随时给云端传状态数据,就像打电话时 “你说我听、我说你听”,没有先后顺序。这对 SCADA 远程控制至关重要:比如设备突然出现故障,能立刻把 “故障报警” 数据推给云端,云端收到后,1 毫秒内就能下发 “停机” 指令,根本不用等。

(3)“轻量数据传输”:冗余信息少,传得快

WebSocket 传输数据时,头部信息(类似短信的 “发件人、收件人”)非常小,只有 HTTP 协议的 1/10 左右。比如同样传输 “水泵转速调至 1000 转” 的指令,WebSocket 的冗余信息只有 10 个字符,比 HTTP 少 90%,传输速度能提升 3-5 倍。

某工业网络测试显示,相同带宽下,WebSocket 的数据传输效率是 HTTP 的 4.2 倍,在 100Mbps 带宽下,控制指令的传输时间能控制在 50 毫秒以内,完全满足 SCADA 云化的要求。

2. WebSocket 的 “工作流程”:就像 “打工业电话的三步”

想让 WebSocket 在 SCADA 云化中跑起来,其实只需要三步,逻辑和打电话完全一致,技术门槛并不高:

第一步:“拨号”—— 建立连接请求

云端 SCADA 系统先给现场设备(比如水泵、风机)发一个 “WebSocket 握手请求”,就像打电话时拨号码。这个请求里会明确告诉设备:“我想和你建立实时连接,以后用 WebSocket 传数据。”

第二步:“接通”—— 确认双向连接

现场设备收到请求后,如果同意连接,就会回复一个 “握手响应”,相当于电话里的 “喂,能听到吗?”。这时,云端与设备之间的 “双向长连接” 就建立好了 —— 就像电话接通,双方都能随时发数据、收指令。

第三步:“聊天”—— 实时传输控制数据

连接建立后,就进入 “实时通信” 阶段:

  • 设备侧:传感器采集到转速、压力等数据后,通过连接主动推给云端,数据刷新频率能达到 “10 次 / 秒”(即 100 毫秒一次);
  • 云端侧:运维人员在界面上点击 “降低转速”,指令通过连接即时下发到设备,传输时间通常在 50 毫秒以内;
  • 直到设备停机或主动断开,这个连接会一直保持,期间不用反复 “拨号”。

四、核心实现:WebSocket 如何让 SCADA 远程控制 “快到毫秒级”?

光理解 WebSocket 的原理还不够,更关键的是看它在 SCADA 云化中如何落地 —— 具体来说,它通过三个核心能力,解决了远程控制的 “延迟、稳定、准确” 问题,让毫秒级控制从 “理论” 变成 “实践”。

1. 实时数据采集:设备状态 “秒级同步” 到云端

SCADA 远程控制的前提,是 “实时知道设备状态”—— 如果云端看到的是 1 秒前的状态,指令就可能出错。WebSocket 通过 “主动推送” 机制,让设备状态与云端 “秒级同步”。

比如在某智慧电厂的汽轮机控制中:

  • 汽轮机上的传感器每秒采集 10 次转速、温度数据(即每 100 毫秒一次);
  • 每次采集到新数据,就通过 WebSocket 连接主动推给云端 SCADA;
  • 云端界面上的转速、温度数值,会跟着设备实际状态 “实时跳动”,延迟不超过 100 毫秒,运维人员看到的永远是 “当前状态”,而不是 “过去的状态”。

某电厂用这种方式后,设备状态的同步延迟从 800 毫秒降到 80 毫秒,再也没出现过 “指令与状态不匹配” 的问题。

2. 毫秒级指令下发:控制指令 “零等待” 到达设备

远程控制的核心是 “指令快”—— 比如风机叶片出现异常振动,指令晚 100 毫秒到达,就可能导致叶片磨损加剧。WebSocket 通过 “长连接 + 轻量传输”,让指令下发时间控制在 50 毫秒以内。

以某风电场的 SCADA 云化为例:

  • 云端检测到风机振动值超过安全阈值(正常≤0.5g,当前 0.8g);
  • 系统自动生成 “停机” 指令,通过 WebSocket 连接下发;
  • 指令从云端发出到风机执行停机,整个过程只用了 42 毫秒,比传统方式快 15 倍,成功避免了叶片损坏。

2024 年某工业自动化协会的调研显示,采用 WebSocket 的 SCADA 云化系统,指令平均下发延迟为 45 毫秒,99% 的指令能在 100 毫秒内到达,完全满足工业控制的 “低延迟” 要求。

3. 稳定抗干扰:断连后 “秒级重连”,数据不丢失

工业现场的网络环境很复杂 —— 机器振动、电磁干扰都可能导致网络短暂断连。如果断连后数据丢失、指令中断,后果不堪设想。WebSocket 通过 “心跳机制 + 数据缓存”,解决了稳定性问题。

(1)心跳机制:确保连接 “一直通”

WebSocket 会每隔 10-30 秒,让云端和设备互相发一个 “心跳包”(比如简单的 “ping” 信号)。如果某一方连续 3 次没收到心跳包,就判断 “连接断了”,立刻启动重连。某水厂测试发现,加了心跳机制后,WebSocket 连接的稳定性从 92% 提升到 99.9%,即使出现短暂断连,也能在 1 秒内重新连接。

(2)数据缓存:断连时 “数据不丢”

如果断连时正好有控制指令要发,或设备有状态数据要传,WebSocket 会把这些数据暂时存在 “缓存区”。重连成功后,再把缓存的数据补传过去。比如某油田的输油泵远程控制中,曾出现 2 秒网络断连,期间 “调整输油量” 的指令被缓存,重连后立刻执行,没有出现油量失控的情况。

五、真实案例:某智慧电厂 SCADA 云化改造的 “效率革命”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效果,我们来看一个真实案例:广东某大型火力发电厂,2023 年将 3 台汽轮机的 SCADA 系统从本地部署迁移到云端,核心采用 WebSocket 协议实现远程控制,改造前后的变化堪称 “效率革命”。

改造前的痛点

  • 延迟高:用传统 HTTP 协议远程控制,指令平均延迟 750 毫秒,不敢用远程方式调整汽轮机转速,只能派工程师到现场操作,单次调整往返要 1 小时;
  • 运维累:3 台汽轮机需要 6 名运维人员轮班盯现场,每人每天要跑 3 次设备间,记录数据、手动调整参数;
  • 故障响应慢:汽轮机出现轻微故障时,现场报警后要 10 分钟才能传到中控室,曾因响应慢导致停机 2 小时,损失发电量 5 万度。

改造后的实践与效果

  1. WebSocket 搭建高速通道
  • 在汽轮机控制器上加装支持 WebSocket 的通信模块,与云端 SCADA 建立双向长连接;
  • 设备状态数据(转速、温度、压力)每 100 毫秒推一次到云端,控制指令下发延迟稳定在 40-60 毫秒。
  1. 远程控制效率提升
  • 运维人员在中控室就能调整汽轮机转速,单次调整从 1 小时(现场)降到 1 分钟(远程),每天节省运维时间 8 小时;
  • 3 台汽轮机的运维人员从 6 人减到 2 人,人工成本降低 67%。
  1. 故障响应提速
  • 汽轮机故障数据通过 WebSocket 实时推送,中控室报警延迟从 10 分钟降到 0.1 秒;
  • 一次汽轮机轴承温度异常,云端 1 秒内下发 “降负荷” 指令,避免了轴承损坏,减少停机损失 30 万元。

改造一年后,该电厂因远程控制效率提升,年节省运维成本 120 万元,故障停机时间减少 85%,多发电 200 万度,相当于多创造收益 120 万元 —— 而整个改造投入(含 WebSocket 模块、云端服务器)仅 80 万元,7 个月就收回了成本。

六、落地避坑:SCADA 云化用 WebSocket 的 4 个关键注意事项

虽然 WebSocket 是 SCADA 云化的 “核心工具”,但在工业现场落地时,有几个 “坑” 需要避开,才能确保稳定运行、发挥最大价值。

1. 做好网络安全:给 “高速通道” 装 “防盗门”

工业控制数据很敏感 —— 比如电厂的汽轮机参数、水厂的供水压力,如果被黑客篡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WebSocket 传输数据时,需要加密保护。建议:

  • 采用 “WSS 协议”(WebSocket 的加密版本,类似网页的 HTTPS),让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窃取、篡改;
  • 在云端和设备之间加 “工业防火墙”,只允许 WebSocket 的合法连接通过,阻止非法访问。某水厂曾因没加密,出现过黑客尝试篡改水泵指令的情况,加装加密和防火墙后,再也没发生安全风险。

2. 适配老设备:给 “旧机器” 装 “新接口”

很多工厂的设备是 10 年前的老型号,不支持 WebSocket 协议,直接改造成本高。解决办法是 “加网关”:

  • 在老设备和云端之间装一台 “工业通信网关”,网关一边通过老设备支持的协议(比如 Modbus)读取数据,另一边转换成 WebSocket 协议传给云端;
  • 这种方式成本低,一台网关只需几千元,能让老设备 “无缝接入” 云化系统。某老电厂用网关改造后,5 台老汽轮机顺利接入云端,比更换新设备节省成本 80 万元。

3. 控制数据量:别让 “数据洪水” 堵了 “通道”

如果设备每秒推太多数据(比如无关的传感器数值、重复的状态信息),会占用大量带宽,导致控制指令延迟。建议:

  • “按需传数据”:只传对控制关键的数据(比如转速、温度),无关数据(比如设备外壳温度)减少传输频率;
  • “压缩数据”:用 GZIP 等压缩算法,把数据体积减小 50% 以上。某风电场用这两个方法后,WebSocket 传输的数据量减少 60%,指令延迟更稳定。

4. 做好备份:避免 “单点故障”

如果云端 SCADA 或 WebSocket 连接出现故障,远程控制会中断。建议:

  • 云端部署 “双机热备”:两台服务器同时运行,一台故障时,另一台立刻接管,切换时间不超过 1 秒;
  • 本地留 “应急控制”:在设备现场保留简单的本地控制功能,万一云端故障,能手动操作设备,避免停机。某水厂的实践显示,加了备份后,SCADA 云化的可用性从 99% 提升到 99.99%,几乎不会出现控制中断。

七、总结:WebSocket——SCADA 云化的 “核心引擎”

从传统 SCADA 的 “本地束缚” 到云化的 “远程自由”,WebSocket 协议不是简单的 “技术升级”,而是工业控制模式的 “革命”—— 它用毫秒级的传输速度、稳定的双向连接、轻量的数据传输,解决了 SCADA 云化最核心的 “远程控制” 难题,让工业设备的 “云端指挥” 从 “不可能” 变成 “日常操作”。

在工业 4.0 的大趋势下,SCADA 云化不是 “选择题”,而是 “必答题”—— 它能帮企业降本、增效、提安全,而 WebSocket 正是这道题的 “关键解法”。无论是新建的智慧工厂,还是老工厂的数字化改造,WebSocket 都能成为 SCADA 云化的 “高速通道”。

未来,随着 5G、AI 技术与 WebSocket 的结合,SCADA 云化会更强大:比如 5G 让 WebSocket 的连接更稳定,AI 能通过实时数据预测设备故障,提前下发调整指令。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拥抱 WebSocket 协议,推进 SCADA 云化,不仅是应对当下竞争的选择,更是迈向智能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swp.cn/bicheng/96576.shtml
繁体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hk.pswp.cn/bicheng/96576.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大数据电商流量分析项目实战:Day1-2 补充 软件安装和Zookeeper

✨博客主页: https://blog.csdn.net/m0_63815035?typeblog 💗《博客内容》:大数据、Java、测试开发、Python、Android、Go、Node、Android前端小程序等相关领域知识 📢博客专栏: https://blog.csdn.net/m0_63815035/…

EMC电磁兼容进阶3讲培训:专题三 近场探头和频谱仪在EMC整改中的应用

一节课,名企实战型工程师让你了解近场探头与频谱分析仪在EMC整改中的应用,从实际整改测试出发,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行讲解。一顿聚餐的费用,助您入门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 注:不是卖资料!不是卖资…

使用动态IP 需要注意什么

网络安全防护动态IP会频繁变更,需确保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实时更新,防止因IP变动导致的安全漏洞。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登录敏感账户,建议使用VPN加密连接。服务稳定性管理某些在线服务(如远程办公、游戏服务器)可能因IP变…

GitHub自动化利器:Probot框架实战指南

引言 在当今快节奏的软件开发世界中,自动化已成为提高生产力和保证代码质量的关键要素。GitHub作为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其丰富的API生态系统为自动化提供了无限可能。Probot作为一个基于Node.js的开源框架,专门用于构建GitHub应用程序&a…

第十四届蓝桥杯青少组C++选拔赛[2023.2.12]第二部分编程题(4、最大空白区)

参考程序1&#xff1a;#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N, M;cin >> N >> M;vector<vector<int>> grid(N, vector<int>(M));for (int i 0; i < N; i)for (int j 0; j < M; j)cin >> grid[i][j]…

文心一言-Agent岗三轮面试全记录

面经分享&#xff5c;文心一言-Agent岗三轮面试全记录 前段时间面试了 文心一言团队 - 大模型 Agent 岗&#xff0c;三轮面试下来感触颇多。整体来说&#xff0c;文心团队的面试节奏偏“循序渐进”&#xff1a;一面看基础&#xff0c;二面看综合素养&#xff0c;三面看思考深度…

【大前端++】几大特征

大纲 大前端业务模型结构如下&#xff1a; 服务后台大前端原生系统可定制的终端硬件 1、业务的起点技术结构基于跨平台前端框架 Electronvue/Rect/其他web框架js/ts FlutterDartvue/Rect/其他web框架js/ts 其他前端框架结构 2、有特定的业务使用场景 人脸识别考勤 数字…

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

文章目录1. 网络的概念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2 简单的计算机网络1.3 互联网&#xff08;或因特网&#xff0c;Internet&#xff09;1.4 计算机网络、互连网和互联网三者的区别1.5 总结2. 网络的组成、功能2.1 组成2.1.1 从组成部分看2.1.2 从工作方式看2.1.3 从逻辑功能看2.2 …

机器学习超参数调优全方法介绍指南

本篇文章Master Hyperparameter Tuning in Machine Learning适合希望深入了解超参数调优的读者。文章的亮点在于介绍了多种调优方法&#xff0c;如手动搜索、网格搜索、随机搜索、贝叶斯优化和元启发式算法&#xff0c;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复杂模型&#xff08;如CN…

怎么降低 AIGC 生成率?

怎么降低 AIGC 生成率&#xff1f;市面上那些号称 "AI 降重神器" 的工具真的有用吗&#xff1f;想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人工修改生成内容&#xff0c;可能是目前最靠谱的办法。一、AI 降重工具的实际效果现在很多工具说能通过 AI 降低 AIGC 生成率&#xff0c;原理…

心磁图 QRS 参数在 Brugada 综合征心律失常风险分层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Brugada 综合征是一种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风险相关的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xff0c;其典型特征为右胸导联&#xff08;V1-V3&#xff09;出现特征性ST段抬高&#xff08;1型、2型或3型 Brugada 心电图表现&#xff09;。然而&#xff0c;静息心电图呈现…

Futuring robot旗下家庭机器人F1将于2025年面世

2025年9月10日&#xff0c;张翼二次创业的机器人公司Futuring Robot发布了第一款家庭服务机器人F1。这款F1机器人不仅具备端茶送水、物品递送、家庭整理等日常服务能力&#xff0c;还深度融合了多项教育辅助功能&#xff0c;如学习陪伴、棋类对弈、作业进度管理等&#xff0c;旨…

User类CRUD实现

代码&#xff1a; WYend/Myblog_springbook3: 我的第一个个人网站&#xff08;后端版&#xff09; 随时更新 一、数据库的构建 交给ai 二、各类注解 Lombok注解 Data&#xff1a; 自动生成类的getter、setter、toString()、equals()、hashCode()方法适用于实体类&#xff…

【Linux | 网络】数据链路层

一、以太网1.1 认识以太网1.2 以太网帧格式1.3 MAC地址1.3.1 认识MAC地址1.3.2 MAC地址的类型1.3.3 MAC地址 VS IP地址1.4 局域网如何通信1.5 局域网数据碰撞1.5.1 数据碰撞1.5.2 划分碰撞域&#xff08;交换机&#xff09;二、ARP协议2.1 ARP协议的作用2.2 ARP数据报的格式2.3…

Google Ads广告验证全攻略:如何借助动态住宅IP精准投放?

在竞争激烈的数字广告领域&#xff0c;Google Ads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xff0c;随着广告政策的不断更新和平台对广告质量要求的提高&#xff0c;广告验证已成为许多广告主绕不开的环节。同时&#xff0c;如何实现精准投放&#xff0c;将广告触达最相关的目标受众&…

鸿蒙Next Web组件生命周期详解:从加载到销毁的全流程掌控

想要精通鸿蒙应用开发&#xff1f;Web组件的9大生命周期回调是你必须掌握的上帝视角&#xff01;在鸿蒙应用开发中&#xff0c;Web组件是我们加载本地或在线网页的强大工具。它提供了完整的生命周期回调体系&#xff0c;让开发者能够精准感知网页加载的每个阶段&#xff0c;从而…

python学习进阶之异常和文件操作(三)

文章目录1.程序异常2.文件操作3.json操作1.程序异常 1.1 异常 异常概念&#xff1a; 程序在运行时, 如果Python解释器遇到到一个错误, 则会停止程序的执行, 并且提示一些错误信息, 这就是异常 抛出异常&#xff1a; 程序停止执行并且提示错误信息这个动作, 通常称之为抛出(ra…

NodeJS 8 ,从 0 到 1:npm 包发布与更新全流程指南( 含多场景适配与踩坑总结 )

目录 前言 一、准备工作 1.1 开发环境搭建 1.1.1 环境安装 1.1.2 配置问题 1.2 账号注册 1.2.1 账号注册&#xff08;两种方式&#xff09; 1.2.2 登录验证 1.2.3 个人设置 1.2.4 安全配置 1.3 初始配置 1.3.1 初始项目目录 1.3.2 关键字段详解 1.3.3 手动完善 二…

BERT中文预训练模型介绍

bert-base-chinese 是由谷歌基于 BERT&#xff08;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xff09;模型预训练得到的适用于中文任务的模型版本。以下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解释&#xff1a; 模型概述 BERT 是一种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预训练语言模型…

Archon01-项目部署

Archon01-项目部署当前已经参考B站视频针对代码进行修改&#xff0c;可直接使用BigModel智谱的GLM-4.5替换openAI进行使用&#xff0c;部署环境&#xff08;Python3.12-slim环境&#xff09;1-核心知识点关键字&#xff1a; Docker Supabase Archon BigModel Python1&#xf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