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AI 评测入门(二):Prompt 迭代实战从“能跑通”到“能落地”

“Prompt 不是写出来的,是测出来的。”

——这是我迭代 5 个版本后,最深的体悟。

上一篇《AI 评测入门(一):先搞懂你的数据集)》,我们讲了标签体系、自测集、评测集、Langfuse 数据结构化——那是 AI 评测的地基。

而这一篇,我们进入 Prompt 工程

我会用 “产品评价打标签” 的功能,从零迭代出一个可工程化落地的 Prompt。

我会尽可能还原我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改过的字段、崩溃过的模型输出 —— 希望你少走弯路。

我一共迭代了 5 个版本。每个版本都不是“推翻重来”,而是基于测试反馈后进行修改

不要追求“完美 Prompt”,而要追求“可评测、可调试、可工程化”的 Prompt。


v0.0.1:从“元提示词”生成初版

Prompt 生成方式

我直接用 Gemini 2.5pro,通过元提示词以及下面的提示词,加上第一篇文章定义好的标签体系,帮我输出了第一份 prompt:

元提示词+标签体系文档我有一个标签体系,分别有一级,二级,三级标签。
三级标签,还会有对应描述来详细描述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
会有一个评价的输入,我需要你生成一个提示词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个标签体系来打标签。
除此之外,还要对这个评价进行情绪判断,正向,负向和中性。
如果你还需要什么信息,或者你觉得还要补充什么内容请跟我说。

得到的结果

# 指令:你是一个顶级的、一丝不苟的“用户体验洞察分析师”。
你的唯一使命是:严格依据下方“知识库”中定义的标签体系,对给定的“用户评价”进行精准的情绪分析和多层级标签分类。
你必须直接匹配最详细的【三级标签描述】来做出判断,然后返回其完整的层级结构。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即兴发挥或模糊猜测。---##  PART 1: 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这是你进行所有判断的唯一依据。
格式输出如下:# [一级标签A]## [二级标签A1]- **[三级标签A1a]**: [三级标签A1a的详细描述]- **[三级标签A1b]**: [三级标签A1b的详细描述]## [二级标签A2]- **[三级标签A2a]**: [三级标签A2a的详细描述]# [一级标签B]## [二级标签B1]- **[三级标签B1a]**: [三级标签B1a的详细描述]# 产品体验——清洁效果## 扫地效果
- **灰尘&大颗粒**: 评论反馈提到地板上有很多灰尘或大颗粒物的情况,大颗粒物举例为:薯片、花生、豆子。
- **毛发——宠物毛发**: 评论中提到宠物毛发相关的情况时,例如“地上有很多宠物毛发,扫地机吸不干净”。
- **毛发——长发**: 标签描述的是与人类的头发相关的情况,例如“刷子上缠了长发,清理很麻烦”。
- **毛发——湿润毛发**: 评论中提到湿润毛发相关的情况时,例如“扫地机不能有效处理湿的头发”。(篇幅有限)---## PART 2: 核心任务与规则 (Core Tasks & Rules)1.  **情绪判断**: 分析评价的整体情绪,输出 `正向`, `负向`, 或 `中性`。
2.  **标签分类**:* **规则 1 (核心)**: 你的判断必须直接基于【三级标签】的详细描述,而不是简单的关键词匹配。* **规则 2**: 确定三级标签后,必须同时返回它所属的【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 **规则 3**: 如果评价提到多个可分类的问题,请在`labels`数组中输出多个对象。* **规则 4**: 如果评价内容与知识库中的所有描述都不符,则`三级标签`字段输出`无法归类`,并在`reasoning`中说明原因。---## PART 3: 思考与输出格式 (Chain of Thought & Output Format)你的输出必须是一个严格的JSON对象。在输出前,你必须在内心完成以下思考,并将关键逻辑写入`reasoning`字段。1.  **情绪分析**: 这条评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表达的是满意还是抱怨?
2.  **全局扫描与匹配**: 用户抱怨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例如,“扫不干净宠物毛发”)。这个抱怨与知识库中哪个【三级标签】的【描述】最吻合?
3.  **最终验证**: 检查匹配是否精确。然后,根据匹配到的三级标签,回溯找到其一级和二级父标签。
4.  **构建JSON**: 将所有分析结果填入下方指定的JSON结构中。### **【输出格式】**
```json
{"sentiment": {"value": "正向 | 负向 | 中性","reasoning": "【简述判断情绪的理由,引用原文关键词】"},"labels": [{"L1": "【根据匹配到的三级标签,自动带出】","L2": "【根据匹配到的三级标签,自动带出】","L3": "【此处填写最匹配的三级标签 或 ‘无法归类’】","reasoning": "【详细说明为何此三级标签的描述与用户评价内容匹配,必须引用原文作为证据】"}]
}
```## PART 4: 黄金标准示例 (Golden Examples)这是你需要学习的、正确的打标签案例。你要像这样思考和输出。示例1:边角清洁
{
"userInput": "厨房橱柜边角清扫不到。",
"output": {
"sentiment": { "value": "负向", "reasoning": "用户明确抱怨了产品在特定区域“清扫不到”,是典型的问题反馈。" },
"labels": [ { "一级标签": "产品体验——清洁效果", "二级标签": "清洁覆盖率", "三级标签": "边角覆盖", "reasoning": "用户提到“橱柜边角”无法清扫,直接对应三级标签“边角覆盖”所描述的场景。" } ]
}
}示例2:动态障碍物
{
"userInput": "追觅不会识别动态障碍物(有时不会补扫),石头对动态障碍物会补扫。",
"output": {
"sentiment": { "value": "负向", "reasoning": "用户将产品与其他品牌对比,明确指出了“不会识别动态障碍物”的缺陷。" },
"labels": [ { "一级标签": "产品体验——智能性", "二级标签": "避障", "三级标签": "动态障碍物", "reasoning": "评价核心是“不会识别动态障碍物”,这与三级标签“动态障碍物”的定义完全匹配。" } ]
}
}示例3:定位与动作混乱
{
"userInput": "机器人行驶非常混乱,花了15分钟才找到充电站。",
"output": {
"sentiment": { "value": "负向", "reasoning": "用户抱怨了“行驶非常混乱”和“花了15分钟才找到充电站”,清晰地表达了对产品性能的不满。" },
"labels": [ { "一级标签": "产品体验——智能性", "二级标签": "路线规划", "三级标签": "转圈", "reasoning": "“行驶非常混乱”是“转圈”标签所描述的典型场景,即无目的的、不符合逻辑的移动。" } ]
}
}

结构清晰、包含:

  • 角色定义(“顶级用户体验洞察分析师”)
  • 知识库结构(层级标签+描述):在第一篇里面描述过,并非都要放到 RAG,可以直接拼接到 prompt 里面
  • 任务规则(情绪判断 + 标签匹配)
  • 输出格式(JSON)
  • Few-shot 示例

关键洞察

  • 不要从 0 开始手写 Prompt。用大模型生成初版,效率极高。

  • Prompt 的“完美结构”不重要,可调试性才重要。

导入 Langfuse & Playground 调试

我把 Prompt 上传到 Langfuse,利用 Playground 快速测试:

  • 支持多模型切换(GPT-3.5 / GPT-4 / Claude 等)
  • 支持 Prompt 版本对比
  • 支持输入历史记录回溯

有了提示词,创建到 langfuse 的 prompt 里面去,langfuse 可以对 prompt 进行版本管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右上角有一个蓝色的框,Playground,允许你对 prompt 修改,选择不同的模型,甚至比较不同的 prompt 的效果,因此在没有正式跑评测集的时候,我就在这个地方调试我的提示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本复盘

1. 未处理“无法归类”场景 → 信息丢失风险

问题现象

原始 Prompt 仅要求模型输出“匹配成功的标签”,未定义如何处理“部分匹配”或“完全不匹配”的语义片段。导致部分用户反馈内容被静默忽略,影响分析完整性。

修正方案

计划引入 unmatched_feedback 字段,用于捕获无法归类的原文片段,并尝试通过 partial_match_level(如匹配到 L1 但无 L2/L3)提供结构化反馈,甚至建议新增标签。

⚠️ 事后反思

该方案“步子迈得过大”。让模型判断“匹配层级”并“建议新标签”,超出了其稳定可控的能力边界,极易引发幻觉或结构错乱。后续版本果断放弃模糊匹配,回归“全匹配 or 无法归类”的二元策略。

2. 多情绪、多主题未解耦 → 输出粒度粗糙

问题现象

用户评价常包含多个独立观点(如“扫地效果差,但客服态度好”),每个观点情绪可能不同。初版仅输出“整体情绪”,丢失细粒度洞察。

修正方案

需重构输出结构 ——先拆分评价中的独立观点,再为每个观点打标 + 判断情绪,最后聚合为整体情绪。

情绪不是“全局属性”,而是“局部属性”,需要精细化情绪分析。

3. Few-shot 样本偏差 → 模型输出倾向负向

问题现象

示例集中缺少正向评价样本,导致模型在模糊场景下倾向于输出负向标签,引入系统性偏差。

修正方案

补充正向、中性、混合情绪的 Few-shot 示例,确保模型在情绪判断上保持中立与平衡。

Few-shot 不是“装饰”,而是“引导”。样本分布应尽可能贴近真实数据分布,避免模型学习到错误的“潜规则”。

4. 标签体系未校验 → 垃圾进,垃圾出

问题现象

测试中发现部分标签描述模糊、缺失或逻辑冲突,导致模型“正确地输出错误结果”。

修正方案

强制要求:任何由他人提供的知识库或评测集,必须由执行者亲自校验一遍。尤其关注:

  • 标签描述是否清晰无歧义
  • 层级结构是否互斥完备
  • 是否存在“其他”、“等等”等模糊兜底项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 AI 项目中是铁律。

数据质量决定模型上限,Prompt 优化只能逼近这个上限,无法突破。

5. 方法论反思:为什么我选择“边测边改”?

初版效果虽不理想,但它的价值不在于“正确”,而在于“暴露问题”。

与部分团队“先设计完美 Prompt,再批量测试”不同,我选择在 Langfuse Playground 中快速迭代、小步验证。原因如下:

  • 零领域背景:我对该垂类产品无先验知识,无法在初期预设完整规则
  • 需求动态演进:打标逻辑需随真实数据反馈调整,而非凭空设计
  • Prompt 是对话,不是文档:通过测试 → 观察 → 修改 → 再测试,逐步逼近工程可用状态

v0.0.2:支持多维度 + 情绪分离 + 模糊匹配尝试

核心改动

  • 评价内的每个观点单元独立打标 + 独立情绪
  • 增加 is_exact_match 字段,尝试让模型识别“部分匹配”
  • 提供 suggestion 字段,让模型建议新标签
  • 修正标签体系知识库

输出示例

提示词这一趴,就不放出来,可以看下输出结果

{"overall_sentiment": "负向","analysis_details": [{"topic_quote": "安装师傅服务很好...","topic_sentiment": "正向","labels": [{"is_exact_match": true,"一级标签": "售中","二级标签": "售中","三级标签": "服务态度","reasoning": "..."}]},{"topic_quote": "机器人有点傻回基站...","topic_sentiment": "负向","labels": [{"is_exact_match": false,"一级标签": "产品体验——清洁效果","二级标签": "拖地效果","三级标签": "边角覆盖","suggestion": "建议新增‘基站路径混乱’标签","reasoning": "..."}]}]
}

版本复盘

1. 输出格式含 Markdown → 工程反序列化成本陡增

问题现象

模型输出被包裹在 json ... 中,导致下游系统需额外处理“剥离 Markdown 标记”,增加解析复杂度与失败风险。

影响

  • 增加工程处理环节(需正则或字符串裁剪)
  • 降低系统吞吐效率
  • 提高与技术团队对接成本(需额外文档说明)

修正方案
在 Prompt 中明确指令:“输出必须为纯 JSON 格式,禁止包含任何 Markdown 语法、代码块标记或解释性文本。”

工程原则

  • Prompt 的输出结构,必须与消费端(工程/BI/前端)的输入结构对齐。

  • 不要让工程为你“擦屁股”,而要让模型为你“铺好路”

2. 中文字段名 → 技术协作的“隐形成本”

问题现象

使用 “一级标签”、“二级标签” 等中文字段名,虽语义直观,但:

  • 不符合主流工程规范(JSON 字段名应为 snake_case 或 camelCase 英文)
  • 增加前后端/数据管道字段映射成本
  • 国际化/开源协作场景下易引发歧义

修正方案

统一字段命名规范:level1, level2, level3

3. “模糊匹配 + 标签建议”机制 → 模型幻觉的温床

原始设计意图

希望模型能识别“部分匹配”场景(如匹配 L1 和 L3,但 L2 不匹配),并通过 is_exact_match: false + suggestion 字段,提供结构化反馈,辅助标签体系迭代。

实际测试结果(GPT-3.5-Turbo)

  • is_exact_match 判断极不稳定 —— 同一输入多次运行,结果不一致
  • suggestion 字段时有时无,内容随机性高
  • 最严重问题:模型自行“发明”标签层级,返回不存在于知识库中的组合,例如:
{"is_exact_match": true,"level1": "售中","level2": "物流与服务",  // ← 标签体系中无此二级标签"level3": "售中服务质量", // ← 自行编造的三级标签"reasoning": "..."
}

或:

{"is_exact_match": false,"level1": "产品体验——清洁效果","level2": "拖地效果","level3": "边角覆盖",  // ← “边角覆盖”实际属于“清洁覆盖率”二级标签"suggestion": "...","reasoning": "..."
}

→ 导致标签体系污染、分析维度错乱、评测结果失效。

修正方案

果断放弃“模糊匹配”机制,回归“二元判断”原则

  • 完全匹配 → 输出完整三级标签
  • 不匹配 → 归入 unmatched_feedback,不提供“建议标签”

关键洞察

  • 大模型不是产品经理,不能让它“设计标签体系”。

  • 在可控性与灵活性之间,优先选择可控性

衍生价值

  • 虽然“模糊匹配”机制被废弃,但该尝试启发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评测维度
  • “标签体系合规性校验” —— 自动检查模型输出的 level1/level2/level3 是否存在于知识库中,作为模型“是否幻觉”的核心指标。
4. 方法论升级:从“功能设计”到“系统约束”
  • 误以为“更复杂的 Prompt = 更智能的输出”
  • 忽视了“模型能力边界”与“工程落地成本”
  • 未建立“Prompt 即接口”的契约意识

v0.0.3:工程友好化改造

核心改动

  • 移除 ```json 包裹 → 纯 JSON 输出
  • 字段名全改英文:level1, level2, level3
  • 放弃 is_exact_match → 只保留“完全匹配”或“无法归类”
  • 新增 unmatched_feedback 数组,专门收容无法打标的片段

输出结构

{"overall_sentiment": "负向","analysis_details": [{"level1": "产品体验——运动与智能","level2": "路线规划","level3": "转圈","topic_sentiment": "负向","topic_quote": "机器人有点傻回基站老是在门口转圈圈","reasoning": "..."}],"unmatched_feedback": [{"quote": "在说下机器","reasoning": "内容不具体,无法归类"}]
}

版本复盘

1. 输出结构未聚类 → 工程需二次加工,引入冗余成本

问题现象
Prompt 要求模型“按分句打标”,导致同一标签被重复输出多次(如“转圈”标签出现 3 次,对应 3 个 quote)。虽然语义正确,但:

  • 评测维度不稳定:相同语义内容因分句策略不同,导致标签数量波动,影响准确率/召回率计算
  • 工程需额外聚类:下游系统必须遍历数组、按 level1+level2+level3 做 group by,才能还原“一个标签对应多个语义单元”的结构

修正方向
在 Prompt 中明确要求:

“请将指向相同三级标签的所有语义单元,聚合到同一个对象中,以 semantic_units 数组形式输出。”

让模型做聚类,而不是让工程做聚类。

设计原则

  • 大模型的输出,应尽可能贴近最终消费结构。

  • 每一次“工程后处理”,都是系统复杂度和失败率的来源。

2. 字段名“局部修改” → Prompt 一致性崩塌

问题现象

仅在“输出格式”部分将“一级标签”改为 level1,但 Prompt 的“知识库描述”、“任务说明”、“Few-shot 示例”中仍保留中文字段名,导致:

  • 模型混淆输入输出语义
  • 输出质量下降(相比 v0.0.2 准确率反而降低)
  • 调试成本上升(需反复确认 Prompt 哪里没改干净)

修正方案

Prompt 修改必须“全局一致”

  • 知识库结构描述 → 使用 level1, level2, level3
  • 任务规则说明 → 使用英文字段名
  • Few-shot 示例 → 输出结构与字段名完全对齐
  • 输出格式定义 → 无歧义、无冗余
3. 为什么坚持“可打标”与“不可打标”分离?——接口设计的哲学

原始疑问

“为什么不让模型输出一个数组,工程再 split 成 matched / unmatched?反正代码遍历一下就行。”

深度认知

这背后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对抗:

  • ❌ “模型输出原始数据,工程负责清洗” → 传统数据流水线思维
  • ✅ “模型输出即最终结构,工程直接消费” → AI-Native 接口设计思维

我选择后者,原因如下

  1. 降低系统耦合度:工程不再依赖“后处理逻辑”来理解模型意图
  2. 提升评测准确性unmatched_feedback 是明确信号,可直接纳入 Bad Case 分析
  3. 增强可解释性:业务方/产品方无需懂代码,即可理解“哪些内容模型无法处理”
  4. 符合 Langfuse 评测范式:结构化输出便于自动比对 expected vs actual

核心理念

  • 不要让工程为 Prompt 的“不完整”买单。

  • 大模型已具备理解复杂指令和输出结构化 JSON 的能力 —— 我们要做的,是“设计好接口”,而不是“写好胶水代码”。

4. 方法论升级:Prompt 即产品接口
  • 每一个字段、每一个结构、每一个术语,都影响下游消费、评测、协作效率。
  • “改 Prompt”不是局部优化,而是系统重构 —— 必须全局对齐、版本可控、影响可测。

v0.0.4:按标签聚类 + 语义单元初探

核心改动

  • 输出结构改为 按标签聚类 → 相同标签的多个 quote 合并
  • 全局替换字段名:Prompt 里所有“一级标签”改为 level1
  • 优化知识库描述措辞,明确“格式”与“内容”分离

输出结构

{"analysis_details": [{"level1": "产品体验——智能性","level2": "路线规划","level3": "转圈","topic_sentiment": "负向","topic_quotes": ["机器人有点傻回基站老是在门口转圈圈"],"reasoning": "..."}]
}

版本复盘

v0.0.4 实现了我们一直追求的“工程友好结构”:相同标签自动聚类,语义片段归入 topic_quotes 数组,无需下游二次加工。从工程角度看,这是一次巨大进步 —— 但从语义和评测角度看,它暴露了更深层的问题:

1. 机械聚类 → 语义割裂与断章取义

问题现象

模型按“相同标签”聚合 quote,但 quote 的划分仍基于“标点分句”或“关键词切分”,导致:

  • 前后语义连贯的句子被强行拆分(如:“扫地效果差,尤其是边角,根本扫不到” → 被拆成“扫地效果差”和“边角扫不到”)
  • 同一语义单元被打到不同标签(如前半句归“清洁效果”,后半句归“边角覆盖”)
  • 上下文丢失,导致标签匹配表面正确,实则偏离用户原意

修正方向

在 Prompt 中明确引入:

  • “语义单元识别(Semantic Unit Identification)”

  • 你必须识别表达完整观点的语义块,它可能跨越多个句子,只要它们在逻辑上共同描述同一个问题或情绪。

  • 禁止按标点或关键词机械切分。

2. topic_quotes 缺失独立情绪 → 情绪分析颗粒度坍塌

问题现象

虽然每个 quote 被归入相同标签,但不同 quote 可能携带不同情绪(如:一个标签下既有抱怨,也有认可),而当前结构仅支持“标签级情绪”,导致:

  • 情绪分析失真(如:整体标为“负向”,但其中包含正向反馈)
  • 无法支持“同一功能点下的情绪分布分析”(如:80% 用户抱怨“转圈”,但 20% 表示“偶尔能接受”)
  • 评测指标无法细化到“语义单元级准确率”

修正方向

重构 topic_quotes 为对象数组,每个 quote 携带独立情绪:

"semantic_units": [{"quote": "机器人回基站时转圈,很烦人","sentiment": "负向"},{"quote": "但重启后能恢复正常,勉强接受","sentiment": "中性"}
]

💡 产品价值
我们要的不是“这个功能被提到多少次”,而是“用户对这个功能的真实感受分布”。


v0.0.5:语义单元识别 + 独立情绪标注

核心改动

在 Prompt 的“思考步骤”中,明确加入:

你的思考过程必须如下: 1. 整体评估:判断整个评论是否与知识库相关。若完全无关,则直接归入`unmatched_feedback`并停止。 
2. 观点提取:若相关,则提取出所有具体的观点片段。 
3. 逐一标记:为每个片段找到最合适的标签(level1, level2, level3)。 
4. 聚合归并:将所有指向相同level1, level2, level3标签的观点片段合并到同一个条目下,形成`topic_quotes`数组。 你的输出必须是纯粹的JSON,不含任何解释性文本或Markdown标记。==> 改为1. 整体评估:判断整个评论是否与知识库相关。若完全无关,则直接归入`unmatched_feedback`并停止。 
2. 语义单元识别 (Semantic Unit Identification):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你必须通读全文,识别出表达完整、自洽观点的语义单元。一个语义单元可能是一个短句,也可能是多个逻辑上紧密相连、共同描述一个问题的连续句子。你必须抵制机械按标点切分的诱惑。
3. 逐一标记与情感判断: 为每个识别出的“语义单元”找到最合适的标签(level1, level2, level3),并同时判断该单元的独立情感(正向/负向/中性/混合)。
4. 聚合归并: 将所有指向相同level1, level2, level3标签的“语义单元”合并到同一个条目下。在新结构中,为每个语义单元创建一个包含`quote``sentiment`的对象。

v0.0.6:兼容 langfuse dataset run

核心修改

在 Prompt 最下面添加

用户评价是:{{input}}

我会在下一篇详细分享为什么要加这个,这里先埋个钩子 👇

✍️ 下期预告:《AI 评测入门(三):评价打标签 —— Evaluation》


总结

💡 不要等“想清楚”再开始,而要在“做中学”中逼近最优解。

尤其在零背景、无先验的探索型项目中,快速试错 + 结构化复盘,远比“纸上谈兵”更有效。


🔖 关键词:#AI评测 #Prompt工程 #Langfuse #大模型应用 #标签体系 #AI产品经理 #语义单元 #工程化AI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swp.cn/bicheng/96587.shtml
繁体地址,请注明出处:http://hk.pswp.cn/bicheng/96587.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好靶场】SQLMap靶场攻防绕过 (一)

0x00 前言 最近遇到很多在做基础靶场的小伙伴们都在SQLMap一把索,那么所幸搞一个SQLMap绕过的靶场。 我们是好靶场,一个立志于让所有学习安全的同学用上好靶场的团队。 https://github.com/haobachang-1/haobachangBlog/ https://github.com/haobach…

DeepSeek辅助编写的利用quick_xml把xml转为csv的rust程序

提示词请用rust quickxml库实现读取xml的row和c标签信息,并输出到csv格式,要求是:数值型c,输出标签的内容,字符串型c(t “inlineStr”),输出的内容,row的r属性表是行号,c的r属性是字…

logback-spring.xml文件说明

项目里刚好用到&#xff0c;用豆包生成以下说明&#xff0c;此处作为记录。以下是一个 logback-spring.xml 配置文件示例&#xff0c;结合了 Spring Boot 特性&#xff0c;支持环境区分、日志滚动和不同级别日志输出&#xff0c;并包含详细注释&#xff1a;<?xml version&q…

专题:2025社交媒体营销与电商融合趋势报告:抖音、小红书、短剧、直播全拆解|附210+份报告PDF、数据仪表盘汇总下载

原文链接&#xff1a;https://tecdat.cn/?p43853 原文出处&#xff1a;拓端抖音号拓端tecdat 3年前&#xff0c;电商还停留在“货架摆货、用户搜关键词下单”的传统模式&#xff0c;社交媒体只是品牌“打知名度”的辅助工具&#xff1b;如今&#xff0c;用户刷抖音直播能直接下…

大模型API密钥生成规则分析

大模型API密钥生成规则分析 一、核心生成原则与安全基础 1.1 密码学安全随机数生成 大模型API密钥的核心安全基础在于高熵值随机数生成,需满足以下技术标准: 熵值要求:至少128位(16字节),推荐256位(32字节),通过密码学安全伪随机数生成器(CSPRNG)实现 生成算法:…

太阳光度计在光伏电站的用途

太阳光度计在光伏电站中具有多重关键用途&#xff0c;能够为电站的规划、运行、维护及能效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其具体应用场景及价值分析&#xff1a;1. 太阳能资源评估与电站选址优化核心功能&#xff1a;太阳光度计通过测量直接太阳辐射&#xff08;DNI&#xff09;、散…

ArkTS(方舟 TypeScript)全面介绍:鸿蒙生态的核心编程语言

一、引言 随着鸿蒙(HarmonyOS)的快速演进,开发者生态成为支撑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还是车机、IoT 设备,鸿蒙都希望通过“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理念,让开发者能够更高效地构建应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华为推出了 ArkTS(方舟 TypeScript)…

领码方案|Linux 下 PLT → PDF 转换服务超级完整版:异步、权限、进度(一气呵成)

本教程给出可直接落地的 Linux 环境下 PLT→PDF 转换微服务&#xff0c;全链路涵盖&#xff1a;同步/异步模式、JWTRBAC项目域权限、任务状态与进度、PDF 水印与审计、可观测性与弹性伸缩&#xff1b;技术栈为 Spring Boot gpcl6&#xff08;GhostPCL&#xff09; Redis S3/O…

基于51单片机的LCD12864万年历时钟

目录 具体实现功能 设计介绍 资料内容 全部内容 资料获取 具体实现功能 具体功能&#xff1a; &#xff08;1&#xff09;LCD12864实时显示当前时间&#xff08;年月日时分秒星期&#xff09;及温度值&#xff1b; &#xff08;2&#xff09;四个按键可调整当前时间值&…

【C++】string类--常见接口及其模拟实现

目录 1. 遍历 1.1. 下标operator[ ] 1.2. c_str 1.3. 迭代器 1.4. 范围for 2. 增 2.1. push_back 2.2. 重载&#xff08;char ch&#xff09; 2.3. appand 2.4. 重载&#xff08;char* ch&#xff09; 2.5. insert&#xff08;任意位置插入&#xff09; 2.5.1. 任意…

SCADA 云化部署核心:WebSocket 协议实现毫秒级远程控制

在浙江某智慧水厂的中控室里&#xff0c;曾发生过一次惊险的远程控制失误&#xff1a;运维人员通过传统 SCADA 系统&#xff08;工业控制系统的 “大脑”&#xff09;远程调节水泵转速&#xff0c;指令发出后&#xff0c;屏幕上却迟迟没有反馈 —— 等水泵转速最终变化时&#…

大数据电商流量分析项目实战:Day1-2 补充 软件安装和Zookeeper

✨博客主页&#xff1a; https://blog.csdn.net/m0_63815035?typeblog &#x1f497;《博客内容》&#xff1a;大数据、Java、测试开发、Python、Android、Go、Node、Android前端小程序等相关领域知识 &#x1f4e2;博客专栏&#xff1a; https://blog.csdn.net/m0_63815035/…

EMC电磁兼容进阶3讲培训:专题三 近场探头和频谱仪在EMC整改中的应用

一节课&#xff0c;名企实战型工程师让你了解近场探头与频谱分析仪在EMC整改中的应用&#xff0c;从实际整改测试出发&#xff0c;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行讲解。一顿聚餐的费用&#xff0c;助您入门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xff01; 注&#xff1a;不是卖资料&#xff01;不是卖资…

使用动态IP 需要注意什么

网络安全防护动态IP会频繁变更&#xff0c;需确保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实时更新&#xff0c;防止因IP变动导致的安全漏洞。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登录敏感账户&#xff0c;建议使用VPN加密连接。服务稳定性管理某些在线服务&#xff08;如远程办公、游戏服务器&#xff09;可能因IP变…

GitHub自动化利器:Probot框架实战指南

引言 在当今快节奏的软件开发世界中&#xff0c;自动化已成为提高生产力和保证代码质量的关键要素。GitHub作为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xff0c;其丰富的API生态系统为自动化提供了无限可能。Probot作为一个基于Node.js的开源框架&#xff0c;专门用于构建GitHub应用程序&a…

第十四届蓝桥杯青少组C++选拔赛[2023.2.12]第二部分编程题(4、最大空白区)

参考程序1&#xff1a;#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N, M;cin >> N >> M;vector<vector<int>> grid(N, vector<int>(M));for (int i 0; i < N; i)for (int j 0; j < M; j)cin >> grid[i][j]…

文心一言-Agent岗三轮面试全记录

面经分享&#xff5c;文心一言-Agent岗三轮面试全记录 前段时间面试了 文心一言团队 - 大模型 Agent 岗&#xff0c;三轮面试下来感触颇多。整体来说&#xff0c;文心团队的面试节奏偏“循序渐进”&#xff1a;一面看基础&#xff0c;二面看综合素养&#xff0c;三面看思考深度…

【大前端++】几大特征

大纲 大前端业务模型结构如下&#xff1a; 服务后台大前端原生系统可定制的终端硬件 1、业务的起点技术结构基于跨平台前端框架 Electronvue/Rect/其他web框架js/ts FlutterDartvue/Rect/其他web框架js/ts 其他前端框架结构 2、有特定的业务使用场景 人脸识别考勤 数字…

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

文章目录1. 网络的概念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2 简单的计算机网络1.3 互联网&#xff08;或因特网&#xff0c;Internet&#xff09;1.4 计算机网络、互连网和互联网三者的区别1.5 总结2. 网络的组成、功能2.1 组成2.1.1 从组成部分看2.1.2 从工作方式看2.1.3 从逻辑功能看2.2 …

机器学习超参数调优全方法介绍指南

本篇文章Master Hyperparameter Tuning in Machine Learning适合希望深入了解超参数调优的读者。文章的亮点在于介绍了多种调优方法&#xff0c;如手动搜索、网格搜索、随机搜索、贝叶斯优化和元启发式算法&#xff0c;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复杂模型&#xff08;如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