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技术理论
- 1、电容定义
- 2、定义式
- 3、单位换算
- 4、电容作用
- 5、电容特性
- 二、组成结构
- 1、极板(电极)
- 2、介质(绝缘层)
- 3、引线(电极引出端)
- 4、封装(外壳与固定结构)
- 三、器件特性
- 1、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
- 2、电容的储能特性
- 3、ESR(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等效串联电阻)
- 四、器件种类
- 1. 电解电容
- 2. 陶瓷电容
- 3. 薄膜电容
- 4. 可变电容
- 5. 安规电容
- 6. 超级电容
- 7. 独石电容
- 五、器件选型
- 1、安装方式
- 2、电容值
- 3、电容类型
- 4、耐压、封装
- 5、寿命
- 6、其它方面
- 六、常用型号
- 1、陶瓷电容
- 2、电解电容
- 3、云母电容
- 4、薄膜电容
- 5、超级电容
- 七、应用分类
- 1、电源电路应用
- 2、信号处理应用
- 3、定时与振荡应用
- 4、高频电路应用
- 八、检测识别
- 九、容抗
- 容抗公式:
- 1、低通滤波电路
- 2、高通滤波电路
- 十、电容公式
- 1、基本定义式
- 2、充放电公式
- 3、RC电路(电阻 - 电容串联电路)公式
- 4、交流电路公式
- 5、电容的串联和并联公式
- 十一、器件应用
- 1、陶瓷电容应用于滤波
- 2、铝电解电容用于滤波
- 3、钽电解电容用于滤波
- 4、LC滤波
- 5、储能电容1
- 6、储能电容2
- 7、储能电容3
- 8、自举电容
- 9、旁路电容
- 10、震荡电路
- 十二、其它
- 电容作用理解参考:
一、技术理论
1、电容定义
两个相互靠近的金属析中间夹一层绝缘介质组成的器件,当两端存在电势差时,由于介质阻碍了电荷移动而累积在金属板上,衡量金属板上储存电荷的能力称为电容,相应的器件称为电阻器。
电容的符号为C,单位为法拉F,电容越大,储存电荷的能力越强。
2、定义式
C=Q/U。C-电容,Q-电荷量,U-电势差。
在电路学里,电势差1U下,电容器的储存电荷的能力,称为电容。
3、单位换算
法拉单位很大,通常使用毫法m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
1法拉(F)= 10 ^ 3 毫法(mF)=10 ^ 6微法(μF)=10 ^ 9纳法(nF)=10 ^ 12皮法(pF)=10 ^15fF
决定电容量单位的因素:
间隔距离:距离越小容量越大。
接触面积:面积越小容量越小。
材 料:介质和金属材料
4、电容作用
电容的本质是充电与放电,在电路中起到阻直流通交流的作用。
阻直流:只充电,不放电。充满后无法放电,断开状态。
通交流:循环充电与放电。按交流信号频率循环充放电,导通状态。
Note:
电容内部有绝缘介质,内部不会导通,通交流是应用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从外部看,感觉导通了而已。
电容充放电电流计算公式:I 带电量
*I = (du/dt)C
电压越高,充放电时间越短,电容越大,充放电电流越大,反之则充放电电流越小。
5、电容特性
充放电有个过程,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如果突变,将会产生很大的充放电电流,设计时需要避免,可以通过电阻,电感等器件进行限流。
1、瞬间通电流(漏电)
2、充放电(存储电荷)
3、隔直流通交流
4、对交流电的特殊阻碍作用:容抗(Ω) Xc = 1/(2πfc)(通高频,阻低频)(电容器是交流电的纯电阻)
二、组成结构
电容是电子电路中存储电荷的核心元件,其结构主要由极板、介质、引线及封装四部分组成。
1、极板(电极)
极板是电容的导电核心部件,通常由高导电性金属(如铝、铜、银钯合金)制成,分为正极板与负极板(仅电解电容有极性区分)。极板的功能是存储电荷:当电容两端施加电压时,正极板积累正电荷,负极板积累负电荷,形成电场。
2、介质(绝缘层)
介质是极板间的绝缘隔离材料,其作用是阻止极板间直接导通(避免短路),同时通过介电常数(ε)影响电容容量。介质的材料和厚度决定了电容的基本特性(如容量、耐压、频率响应)。
3、引线(电极引出端)
引线是连接极板与外部电路的导电部件,通常由铜线或金属带制成,负责将电容接入电路。
4、封装(外壳与固定结构)
封装是保护内部结构的外壳及固定组件,防止极板、介质受潮、震动或机械损伤,同时隔离外界电磁干扰。
三、器件特性
1、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
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只要电容不充电或放电,电容两端的电压就不变。
注意:电容两端的相对电压不能突变,但是两端的电压可以同时突变。
2、电容的储能特性
电容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一个小电池。
电容的充电速度与电容的大小以及充电电流有关。
电容的充电时间常数 t=R*C.
利用储能特性实现关断延时。
3、ESR(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等效串联电阻)
ESR 是电容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 电容在电路中表现出的等效串联电阻。
它会影响电容的性能,尤其是在高频、大电流或快速充放电的应用中。
ESR 的单位:
ESR 的单位通常是毫欧(mΩ)或欧姆(Ω)。
陶瓷电容:ESR 很低(几毫欧到几十毫欧)。
电解电容(如铝电解、钽电解):ESR 较高(几十毫欧到几欧姆)。
薄膜电容:ESR 较低(几毫欧到几十毫欧)。
超级电容:ESR 较高(几毫欧到几百毫欧)。
四、器件种类
1. 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是有极性电容的代表,核心结构为金属箔(铝/钽)作为阳极,表面覆盖氧化膜(氧化铝/氧化钽)作为电介质,电解液(液体/固体聚合物)作为阴极。
其最大特点是容量大(通常从几微法到数千微法,甚至更高),但有极性(必须区分正负极,反接会损坏),且高频损耗大(ESR较高)。
常见细分类型:
铝电解电容:成本低、容量大,广泛应用于电源滤波、退耦(如开关电源的输出滤波);
钽电解电容:体积小、稳定性好(漏电流小、温度特性佳),适用于精密电路(如手机、医疗设备的电源电路)。
缺点:电解液易干涸(尤其是液体电解质的铝电解电容),寿命较短;耐压一般不高(常见几十伏到几百伏)。
2. 陶瓷电容
以陶瓷材料为电介质,通过多层金属薄膜(如银钯)叠加而成(多层陶瓷电容,MLCC),是无极性电容的重要类型。
其核心优势是高频特性好(ESR和 ESL 极低,适合GHz级电路)、稳定性高(容量随温度变化小)、容量范围广(从几皮法到微法级,如CC0805系列可做到0.1μF)。
常见细分类型:
I类陶瓷电容(如CC4、CT4系列):
温度系数小(±30ppm/℃以内),适用于高频谐振、滤波(如射频电路、时钟电路);
II类陶瓷电容(如CL11、CL21系列):
容量较大(可达数百纳法),但温度系数稍大(±15%以内),适用于电源去耦、旁路(如数字电路的电源引脚)。
缺点:容量一般不超过1μF(多层陶瓷电容可通过叠加增加容量,但仍小于电解电容);高压陶瓷电容(如超过1000V)体积较大。
3. 薄膜电容
以塑料薄膜(如聚酯、聚丙烯、聚苯硫醚)为电介质,通过蒸镀金属电极制成,是无极性电容的另一大类。
其核心优势是绝缘电阻高(可达10^12Ω以上)、损耗小(tanδ低,适合大电流场合)、耐压高(可达数千伏,如Y电容常用聚丙烯薄膜)、稳定性好(容量随温度、时间变化小)。
常见细分类型:
聚酯薄膜电容(如CL系列):
成本低、容量大(可达数千微法),适用于电机驱动、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
聚丙烯薄膜电容(如CBB系列):
高频损耗小(适合MHz级电路)、绝缘电阻高,适用于音频电路(如功放的前置放大级耦合)、精密测量仪器。
缺点:体积较大(相同容量下比陶瓷电容大);成本高于电解电容(尤其是高压大容量型号)。
4. 可变电容
容量可通过机械或电子方式调节,核心结构为两组极板(一组固定、一组可动),通过改变极板间距或重叠面积调整容量。
常见类型:
机械可变电容:通过旋钮或滑动杆调节极板间距(如收音机的调谐电容),用于频率调谐(如收音机选台);
电子可变电容(如变容二极管):
通过改变反向偏压调节电容(如FM收音机的本振电路),适用于高频信号调谐。
优点:容量可调范围大(可从几皮法到几百皮法);
缺点:机械结构易磨损(机械可变电容),高频损耗较大(电子可变电容)。
5. 安规电容
符合安全规范(如IEC 60384-14)的电容,主要用于抑制电磁干扰(EMI),分为两类:
X电容:跨接在电源火线(L)与零线(N)之间,用于抑制差模干扰(如开关电源的传导干扰);
Y电容:跨接在电源火线/零线与地(PE)之间(成对出现,如Y1、Y2系列),用于抑制共模干扰(如雷电感应干扰)。
核心优势是失效后不会导致电击(内部采用阻燃材料、短路保护等设计),适用于电源输入端的EMI滤波(如电脑电源、家电的电源接口)。
6. 超级电容
又称电化学电容,通过电极表面的双电层储能(物理储能,非化学反应),具有超大容量(可达数千法拉,是传统电解电容的数百倍)、快速充放电(几分钟即可充满)、长寿命(循环次数可达10万次以上)等特点。
优点:能量密度高于传统电容(但仍低于电池)、功率密度高(适合短时大电流输出)、充放电效率高(可达90%以上);
缺点:电压低(单只通常不超过5V,需串联使用)、能量密度仍较低(约为电池的1/10)、成本高。
适用于短时高功率输出场景,如相机闪光灯、电动车的辅助动力(起步时提供大电流)、UPS后备电源(停电时提供几分钟供电)。
7. 独石电容
又称多层陶瓷电容(MLCC),以陶瓷材料为电介质,通过多层金属薄膜叠加烧结而成,是无极性电容的重要分支。其核心优势是容量大(可达1μF以上)、稳定性高(温度系数小,±20%以内)、高频特性好(ESR低,适合MHz级电路)。
优点:体积小(如0402封装的独石电容容量可达0.1μF)、适合自动化贴装(SMT工艺)、可靠性高(抗振动、抗冲击);
缺点:容量一般不超过10μF(更大容量需用电解电容),高压独石电容(如超过100V)体积较大。
适用于谐振、旁路、耦合、滤波等场景,如手机的射频电路、计算机的主板电源滤波
五、器件选型
1、安装方式
插件(DIP)和贴片(SMD)
陶瓷电容,铝电解电容,钽电解电容一般选择贴片的。
安规电容一般是插件的。
铝电解电容,减低成本,也有选择插件的。
2、电容值
电容的标称方法:
直接标称:电解电容。 330uF
字母数字混合标称:无极性。3p3=3.3pF 6n8 = 6.8nF
倍率标称(单位为PF):两位22=200pF ,三位333 = 33000pF = 33nF(末位是0的个数,单位是pF)
根据电路,选择合适的电容值。
确定方法:
计算取值:晶体震荡电路,LC滤波电容等,可以通过计算取值。
手册取值:设计电路时,参考手册应用电路,按建议取值。
经验取值:滤波电容,储能电容等,一般凭经验取值,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电容串联与并联:
电容串联:耐压增大,容值减小。
C = (C1*C2)/(C1+C2)
电容并联:耐压不变,容值增大。
C = C1+C2
3、电容类型
1、有极性(电解电容):容量大 单位 UF
a、单极性
b、双极性
2、无极性:容量小 单位nF,pF
陶瓷电容器
纸介电容器
云母电容器
玻璃釉电容器
空心电容器
3、根据电路,合理选择电容类型。
按容值:
一般小于10uF的优先选择陶瓷电容。
小于几百uF的可以选择铝电解电容与钽电解电容。
大于几百uF的一般选择铝电解电容。
按环境温度:
高温环境,一般选对陶瓷电容与钽电容,因为铝电解电容里面是电解液,高温环境对寿命影响较大。
低温环境,都可以选对。
4、耐压、封装
根据电路,确定电容耐压值,再选择封装。封装越大,耐压越大。
耐压方面,陶瓷电容较好,钽电解电容较差(要求耐压为承受电压的2倍)。
例:给5V电源滤波,可以选择10uF/6.3V的陶瓷电容,100uF/6.3V的铝电解电容,也可以选用47uF/10V的B型钽电解电容。
常用陶瓷电容封装:0402、0603、0805、1206等
常用贴片铝电解电容封装:55、6.37.7等。
常用钽电解电容封装:A型,B型,C型,D型,E型等。
5、寿命
钽电解电容较差,内部电解质受温度影响较大,但因为耐压可以,容值较大,价格便宜,使用较多,设计时避免靠近热源,不要在高温环境使用。
6、其它方面
价格:钽电容较贵,插件铝电解电容便宜,容值大的陶瓷也较贵,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成本的。
ESR:陶瓷电容与钽电解电容都较小,滤波效果好。铝电解电容可以通过并联容值较小的陶瓷电容降低ESR,提升滤波效果。
六、常用型号
1、陶瓷电容
陶瓷电容是最常用的电容类型之一,具有体积小、高频特性好、稳定性高、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频电路、电源去耦、信号耦合等场景。
小容量(1pF - 1nF):
常用于高频电路的信号耦合、时钟电路、射频电路等,例如在射频(RF)电路中用于调谐和滤波,以确保信号的准确传输和处理。
中等容量(1nF - 100nF):
主要用于电源去耦和旁路,可滤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比如在电脑主板、手机等设备的电路板上大量使用,为集成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环境。
大容量(100nF - 10μF):
在一些对容量有一定要求,同时又需要较好高频特性的电源电路中使用,如部分数字电路的电源滤波。
2、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是以电解液为介质的电容器,分为铝电解电容、钽电解电容等,特点是容量大,但耐压相对不高,高频特性较差,常用于电源滤波、储能等。
铝电解电容:
容量范围通常从 1μF 到数千 μF 甚至更大,常见容值有 10μF、100μF、470μF、1000μF 等。 一般耐压值有 6.3V、10V、16V、25V、50V 等。常用于开关电源的输出滤波、音响设备的电源滤波等,例如在电脑电源中,大容量的铝电解电容用于平滑直流输出,减少电压波动。
钽电解电容:
容量范围一般在 0.1μF 到 1000μF 之间,常见容值有 1μF、4.7μF、10μF、22μF 等。耐压值通常在 2V - 50V 之间。 钽电解电容具有体积小、性能稳定、寿命长等优点,常用于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电路,如手机、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电路。
3、云母电容
云母电容是以云母为介质的电容器,具有高稳定性、高精度、低损耗等优点,常用于高频振荡、滤波、耦合等对电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电路。
常用容值范围一般在 1pF 到 0.1μF 之间,例如 5pF、10pF、22pF、47pF、100pF 等。 常用于高频电路,如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中的调谐电路。
4、薄膜电容
薄膜电容是以塑料薄膜为介质的电容器,具有绝缘电阻高、介质损耗小、频率特性好等优点,常用于电力电子、音响设备、滤波等电路。
常用容值范围较宽,从 1nF 到数 μF 甚至更大,例如 10nF、100nF、1μF、10μF 等。 在音响设备中,薄膜电容可用于音频信号耦合和滤波,以提升音质;在电力电子设备中,可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等。
5、超级电容
超级电容也叫电化学电容,具有超大容量、快速充放电、长寿命等优点,常用于短时大功率输出、能量存储和回收等场景。
常用容值范围从 几法拉(F)到数千法拉(F),常见的有 1F、2.7F、5.5F、10F 等。 在电动汽车中用于制动能量回收和瞬间大电流输出;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用于能量存储。
七、应用分类
1、电源电路应用
滤波:
在电源电路里,整流后的电压存在较大的脉动成分(纹波)。
电容与电源内阻等构成低通滤波器,针对脉动电压中的交流成分,电容不断进行充电和放电,让输出电压更平滑,直流成分顺利通过。
储能:
电容能够储存电能,在需要时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
2、信号处理应用
耦合:
由于电容具有隔直流通交流的特性,它可作为耦合电容使用。
在多级放大器、音频电路中,耦合电容能阻断直流分量(如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仅让交流信号(如音频、射频信号)通过,确保各级电路独立工作,避免直流干扰。
旁路:
旁路电容可为电路中的高频干扰信号提供低阻抗通路,将高频噪声分流至地,而不影响电路中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
在电路中并联一个小容量电容(如 0.1μF 陶瓷电容),能滤除高频干扰信号,提升信号完整性。
3、定时与振荡应用
定时:
电容在充放电过程中,其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遵循一定规律,利用这一特性,电容可与电阻等其他元件配合构成定时电路,实现对时间的控制。
振荡:
在振荡电路(如 RC 振荡器、LC 振荡器)中,电容与电阻或电感配合产生稳定的周期性信号,用于时钟电路(如电脑主板时钟)、信号发生器等。
4、高频电路应用
调谐:
在高频电路(如收音机、电视、无线通信)中,电容与电感组成 LC 谐振电路,通过调整电容值改变谐振频率,实现对特定频率信号的选择。
匹配:
在射频电路中,电容用于阻抗匹配,减少信号反射,提升传输效率。通过合理选择电容值,可以使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与信号源或负载的阻抗相匹配,确保信号能够高效地传输。
八、检测识别
电容器的故障:
无容量:并联同规格电容器判断好坏。
容量减小:并联同规格电容器判断好坏。
短路:电阻值为零。
漏电大:代换同规格电容器判断好坏。
烧机大法:
电路板断电,使用外接电源(低于原电路电压)2V或3V即可,接入怀疑电源电路,元器件发热即可能损坏。
九、容抗
电容在频率越高时,阻抗越小,频率低电阻抗越大。
容抗公式:
1、低通滤波电路
低通滤波电路可以让“低频”的信号通过,衰减“高频”的信号。
低通滤波电路有以上作用是利用了电容充放电特性实现的。
低通滤波可以简单的认为:
设定一个频率点,当信号频率高于这个频率时不能通过,在数字信号中,这个频率点也就是截止频率,当频域高于这个截止频率时,则全部赋值为0。因为在这一处理过程中,让低频信号全部通过,所以称为低通滤波。
相同频率通过频率点时会减弱,相关于乘以0.707倍。
2、高通滤波电路
高通滤波电路可以让“高频”的信号通过,衰减“低频”的信号。
高通滤波(high-pass filter) 是一种过滤方式,规则为高频信号能正常通过,而低于设定临界值的低频信号则被阻隔、减弱。
但是阻隔、减弱的幅度则会依据不同的频率以及不同的滤波程序(目的)而改变。它有的时候也被叫做低频去除过滤(low-cut filter)。高通滤波是低通滤波的对立。
十、电容公式
1、基本定义式
2、充放电公式
3、RC电路(电阻 - 电容串联电路)公式
4、交流电路公式
5、电容的串联和并联公式
十一、器件应用
1、陶瓷电容应用于滤波
2、铝电解电容用于滤波
3、钽电解电容用于滤波
4、LC滤波
5、储能电容1
6、储能电容2
7、储能电容3
8、自举电容
9、旁路电容
10、震荡电路
十二、其它
电容作用理解参考:
1、直流滤波:滤除纹波。
电解电容:对地并联的有极性电解电容。
2、低频耦合:隔直通低
电解电容:信号通道中串联的电解电容。
3、高频耦合:通高阻低
无极性:信号通道中串联的无极性(小容量)电容。
4、高频旁路:对地通高频,保留低频
无极性:信号线对地并联无极性电容器。
5、并联分流保护:开机瞬间保护
无极性:元器件上并联的无极性电容器。
6、震荡器定时: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
震荡器对地或供电并联无极性电容器。
7、火花吸收:静电吸收
无极性:直流电对地并联无极性电容器。
8、交流降压:根据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