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F(Web 应用防火墙)是网站和Web应用的安全守门人,但很多用户对其具体防御范围一知半解。实际上,WAF 能针对性拦截多种网络攻击,从常见的注入攻击到复杂的恶意爬虫,覆盖Web安全的核心威胁。本文详解WAF的防御能力,帮你明确其在安全体系中的作用。
WAF能拦截注入攻击吗?
注入攻击是Web应用的重灾区,其中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XSS最为常见。
SQL注入防护:WAF通过规则库匹配SQL命令特征,当检测到用户输入包含恶意语句时,会立即拦截请求。某电商网站接入WAF后,SQL注入攻击拦截率从60%提升至99.8%,避免了数据库信息泄露。
XSS 攻击拦截:对于伪装成脚本代码的输入,WAF会过滤或转义危险字符,阻止恶意脚本在用户浏览器执行。实测显示,WAF可识别95%以上的存储型、反射型XSS攻击。
WAF能抵御DDoS与CC攻击吗?
很多人认为WAF只防应用层攻击,实则对DDoS和CC攻击也有防御能力:
CC攻击防御:CC攻击通过模拟大量正常用户请求耗尽服务器资源,WAF通过分析请求频率IP行为(如短时间内多次提交表单),识别恶意IP并临时封禁。某论坛启用WAF后,CC攻击导致的服务器瘫痪次数从每周3次降至0。
小型DDoS防护:面对10G以内的DDoS攻击,WAF的流量清洗功能可分离恶意流量(如SYN Flood),仅允许正常请求到达服务器。若遇超大型攻击,可联动高防IP形成“WAF+高防”双层防护。
WAF能防范恶意爬虫与敏感信息泄露吗?
恶意爬虫拦截:搜索引擎爬虫对网站有益,但批量抓取数据的恶意爬虫会消耗带宽。WAF通过验证爬虫的User-Agent 信息、限制请求频率,允许百度、谷歌等正规爬虫访问,拦截伪装爬虫。某电商平台用WAF后,爬虫流量占比从40%降至 12%。
敏感信息泄露防护:WAF可检测响应内容中是否包含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数据,若发现未加密传输,会自动屏蔽或提示管理员。某金融网站通过WAF,避免了用户手机号在错误页面中的泄露风险。
WAF通过覆盖注入攻击、DDoS/CC攻击、恶意爬虫等多类威胁,为Web应用构建了全方位防护网。其优势在于精准识别应用层漏洞,适合中小网站和企业快速提升安全性。建议结合业务场景开启对应防护规则,让WAF成为安全体系的 “第一道防线”。